相关推荐
四行
菩提、福德、智慧、羯磨。

孩子的福德,胜过学历和分数!
现在人培养孩子,存在误区,甚至走反方向。第一,把分数看的重要,希望孩子考个好的大学。当然,好的大学固然是好,但福德更重要。当家长的要明白:福德比分数、学历更重要。能做人,是因为有做人的福报。假设这个人,福报只有十万,如果父母从小就疼他,给他好吃好喝,靠钱买学校给他读书。大学毕业前..

佛弟子可以贪的福德有哪些
可贪的福德是寿命、健康、心灵自在。财富,我们也称为资粮,概略可以分为福德与智慧两种,其中福德资粮又分为可贪的和不可贪的。可贪的福德是什么?是寿命、健康、心灵自在。第一个珍贵的财富是寿命。一个人能活着是最大的福报,假如连命都没有,拥有世界第一的财产,权大到如国王一般又有什么用?很多..
一日禅:有福德的人
有福德的人,通过欣赏别人的优点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光明;通过赞美他人的功德来让自己的福德更加圆满;通过观照自心来让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更加发挥。缺福德的人,常常观察别人的缺点来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污染;常常谈论他人的是非来给自己制造更多的麻烦;常常评判别人的对错来惩罚自己使自己倍受折磨。..

菩提长老:福德与灵性成长
[中译]良稹Merit and Spiritual Growthby Bhikkhu Bodhi福德的行持,是佛教修证当中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元素。其种种形式之总和,为实修佛教提供了一个概要; 这表明佛教不是一个思想系统,而是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佛教的流行观念常常把福德作为世俗福佑健康、财富、长寿、美貌、友谊的生产源泉来强调。其结..

达真堪布:死亡的时候,除了自己所修的这些善根与福德,谁都无法利益你
“因吾不了知,死时舍一切”:因为我之前不了知,面对死亡的时候一切都要舍去。“舍一切”是什么意思?就是寿命无常三根本的最后一个:死亡的时候,除了自己所修的这些善根与福德,谁都无法利益你。我不知道死亡的时候,统统都要舍弃,谁也不能利益我,谁也不能帮助我……面对死亡的时候,只能自己一个..

乘宗法师:你在累积什么?
你在累积什么?修持关于安住修的一些技巧,例如:念佛、拜佛、打坐、诵经、持咒、观想等等,一个最基本进步的征兆是什么呢?就是你越来越不会情绪化,心经常能安住在觉知、正念中,越来越柔软。你做了这么多的功课,是不是对众生的慈悲心越来越强大了?做了很多的学习,只是在累计知识?还是累计了更多..

本源法师:福德和福报的区别
福报与福德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福德是成佛的资粮,往生西方亦复如是,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要注意这里讲往生西方的资粮是福德而不是福报。福德是福慧双修的结果,我们前面讲六度,六度法门即是福慧双修,布施、持戒、忍辱是修福报..

方海权:怎样修行才能得到极大的福德
方海权:怎样修行才能得到极大的福德修行之人,必须学会舍除骄慢的心。对于一切人,正如普贤大士所说,必须恭敬礼之。如是舍去骄慢之心,骄横之心,於一切人能生恭敬心,才是真正修行的人。能於礼让,施其美德。《道德经》曰:善上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在《金刚经》之中,佛祖说出无诤三昧。故,..

忍辱的人福德大福报大
忍辱的人福德大福报大广钦老和尚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2.有功夫的人,耳朵不听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恶,人家毁谤我们,骂我们恶人善人,都..

福德和功德
功德和福德是学佛修行过程中的高频词,我们常听到以下说法:随喜您的发心,功德无量!您孩子真懂事,您真有福报!累劫善根、福德、因缘的积累,才能在今生值遇佛法,要珍惜!可见功德和福德都是值得希求的。但两者间的差别我们却往往分辨不太清楚。什么是福德,什么是功德?学佛修行重在明了因果,所谓..

诚愿人人积福德
诚愿人人积福德果真法师此生在演大小、善恶、苦乐等无数戏,曲终戏散,如梦幻,我们唯有一心念佛,决心演好最重要的临终往生极乐的大自在戏才是真实的。世间一切净秽、美丑皆因凡夫的分别执着、圣者眼中一切平等,无秽垢憎爱,因心中不起波浪故。当下的起心动念、言语动作迅即影响周围环境,并决定今生..

功德、福德与福报
功德、福德与福报仁焕法师人人有优点,个个有缺点,所以我们普通凡夫,都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好坏间杂。这样于生活当中,容易有什么后果产生呢?首先理解:福德是人的智慧和健康;福报是人的富有和缘分。如果人福德良好,一生有智慧又健康。如果善恶间杂,那就身体健康不良,同时智慧又缺乏,但是也..

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
梦参老和尚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现代印刷术很发达,到处都有佛经;假使没有原始的经本,还拿什么去复印啊!怎么能印得出来啊!现在的写作文章,不能算是佛经,你要怎么对待,我没意见,佛也没有说。我所指的是大藏经,那是诸佛之见。至..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广行法师《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恒时供养,让父母心生欢喜。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中宣说了子女孝顺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1.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2.母亲对我的恩,我用一劫(百千万..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净慧法师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生,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生佛之间,只是一字之差。看似简单,可是真要觉,却不是那么容易,这中间要克服种种困难,种种障碍。这种种困难、种种障碍,就是我昨天讲的禅病。禅有病吗?禅没有病。只是因..

界诠法师:知识是平时的累积,修养是平时的忍让
知识是平时积累!羡慕别人有文化,那要知道人家的付出。修养是平时的忍让。无论做什么,都要不懈的努力与坚持。修行就是平时点滴的沉淀、思惟、观照。令心平静、平衡、专注、专一,智慧慢慢就有了。

本焕老和尚:念佛要有福德因缘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你们各位来问我本焕小和尚,天天不过堂,为什么今天来过堂?我现在倚老卖老,虽然我倚老卖老,但我不比大家起的迟,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天四点就起床,一直诵经到七点,这是我自己要求的。为什么这样做呢?我是在修功德,各修各得,那么这就是多修多得,..
福德不好应该这样补救才对
久远以前,在裴扇阇国中,有一婆罗门女名叫提违,提违家中虽然非常富有,但却早年守寡,并且上无父母、膝下又无子女可依怙,总是孤伶伶的一人,终日闷闷不乐的。当时婆罗门中有一习俗,若是生活中总是不顺遂、不如意的人,可以先设大会斋供养一百位婆罗门后,再以家中所有的财产供养五百位婆罗门,而后..

阳德与阴德,福德与功德的区别
阳德与阴德,福德与功德的区别福由善生,做善事就有福德,做善事不执著,就有功德,功德里面有智慧。 阳德与阴德 做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叫阳德,不被人知道叫阴德。阳德报得快,做了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别人称扬你,赞叹你,给你发个奖状、锦旗什么的,表扬表扬,报掉了,报掉了就没了,德积不住。 做好..
坐观于卧
【坐观于卧】 p0707 瑜伽二十八卷十五页云:若复说言坐观于卧;此则显示以现在作意、观察过去所知诸行。所以者何?现在作意位,临欲灭故;说名为坐。过去所知位,已谢灭故;说名为卧。二解 如观察相中说。..
五欲
梵语paca kāmāh,巴利语 paca kāmā。(一)又作五妙欲、妙五欲、五妙色。指染着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所起之五种情欲。即:(一)色欲(梵rūpa-kāma),谓男女之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玄、黄、朱、紫等种种妙色,能使众生乐着无厌。(二)声欲(梵?abda-kāma),谓丝竹与环珮之声及男女歌咏等声,能使..
巴鼻
禅林用语。又作把鼻、巴臂、把臂。巴即把,鼻指牛鼻。即穿绳于牛鼻,以牵制之。其后转为可把持之处,犹言根据、把柄。碧岩录第三则(大四八·一四二下):“只如马大师如此道,意在什么处?有底云:‘点平胃散一盏来。’有什么巴鼻?到这里作么生得平稳去?”[碧岩集普照序] p1390 ..
六学僧传
凡三十卷。元代昙噩撰。今收于卍续藏一三三册。全名新修科分六学僧传。收录自后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宋代之高僧一二七三人之传记,依六学(慧、施、戒、忍辱、精进、定)、十二科(译经、传宗、遗身、利物、弘法、护教、摄念、特志、义解、感通、证悟、神化)分类。书成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
日宫
即日天子之宫殿。据立世阿毗昙论日月行品载,殿名修野,位于自阎浮提地高四万由旬处,其厚广各五十一由旬,周回一五三由旬,为颇梨所成,赤金所覆。 p1453
四教仪
(书名)六卷,隋智顗着。明化仪化法四教之义。其注解各书如下:四教仪集解三卷,宋从义撰。四教仪备释二卷,元元粹述。四教仪集注科一卷,元蒙论排定。四教仪集注节义一卷,灵耀节。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二十卷,性权记。..
白莲菜
(杂名)宋高宗绍兴初,吴郡延祥院沙门茅子元,曾学于北禅梵法王会下。依仿天台,出圆融四土图,晨朝礼忏文,偈歌四句,佛念五声,劝诸男女,同修净业,称为白莲导师。号其徒曰白莲菜(但吃菜不茹肉,故曰菜),亦曰茹茅阇梨菜。护生之一戒最谨之。见释门正统四,佛祖统纪五十四。..
至教量
(术语)因明用语,三量之一,又曰圣教量,正教量,声量。以圣教之至言量邪正也。俱舍光记五曰:至极之教,故名至教,亦名圣教量。
妄染
(术语)妄为虚妄不实之义,染为染污不净之义。以名一切生死之法。起信论曰:过恒沙等妄染之义。
优婆离结集律藏
(故事)佛灭后第一结集时,优婆离结集律藏。见智度论二,四分律五十四,善见律毗婆沙一,西域记九。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