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前言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刹那间,我已七十五岁了。回顾六十多年来的出家生活,遵照先师圆瑛大师的教导,对自己要求:严净毗尼,如法修行,研习经论,弘法利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无有疲倦。期以报答四恩于万一。我一生难忘的事,乃是母亲同意我出家时,给先师的信中说:旸儿..
佛灭后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

佛灭后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

佛灭后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第一节三藏圣典的结集(一)第一次结集结集二字包含有编辑的意思:而古来翻译法师使用结集的词语,是指大家聚集在一起会诵佛说过的遗教,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古印度还没有文字记录,只能用语言把回忆的知识,通过师承传诵保存下来。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许多佛的弟子请求摩诃..
五大菩萨

五大菩萨

五大菩萨第一节弥勒菩萨(一)弥勒的事迹弥勒,全译梅达丽(maitreya),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公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常。按印度的习俗,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相师惊异地说:此儿具足轮王相,长..
律宗初探

律宗初探

律宗初探第一节序言如来成道记说:净法界事,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现受生。我佛释迦牟尼、他亲证了法事、本来是没有生、没有灭。可是为了大悲心切,度生愿深,因此于无生中示现有生,于无灭中示现有灭。才有从兜率、降王宫、八相成道的一大事因缘,应化事迹,风闻世界,道播四方。法华经云:佛为一大..
禅宗史话

禅宗史话

禅宗史话第一节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禅学是佛教根本教义的一个中心论点,它是佛说一切教法之中的一大总相法门。这正是《华严经》所说的,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在开悟的人看起来,所谓头头是道,法法皆真。真是见色闻声,无非这个,扬眉瞬目,尽是玄机。可是对于迷昧的人看起来,所谓..
释迦牟尼佛传奇的一生

释迦牟尼佛传奇的一生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间,解除人们的烦恼和痛苦,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因缘不羡人。我们既是一个佛教信徒,首先对于释迦牟尼佛一生的简要历史和他所说的教法,就应该有一..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释迦牟尼佛一生说的教法,总的说来是说阿罗汉、辟支佛、大乘权教菩萨、实教菩萨实践的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摄法、三心、四愿各种法门。现在介绍如下:第一节声闻行果四谛法门(一)阿罗汉的概念阿罗汉有三层意思第一杀贼: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行灭受想定,把眼识、..
净土法门 在中国的流传

净土法门 在中国的流传

净土法门在中国的流传第一节净土法门所依的经论净土法门,是佛教最容易使人接受和信仰的一个宗派。它方便易行,所以导致人们欢喜修学、信受奉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真是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的无上法门。我们按此修去,尽此一生,就一定能达到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横超三界的崇高目的。净..
常随佛学十大弟子

常随佛学十大弟子

常随佛学十大弟子第一节舍利弗尊者(一)八岁走上论师宝座舍利弗译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所生,故名。又译鶖子,母眼明净,如鶖鹭眼。生于摩竭陀国王舍城郊区迦罗臂拿迦村。父名婆陀罗,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舍利弗八岁时,即能通晓一切书籍。时摩竭陀国有吉利、阿伽罗兄弟二人宴请王太子、大臣论..
结束语

结束语

结束语本书以浅显的语言来淡一淡我对佛教的一些体会。真是大海一滴、虚空一尘。正如先师圆瑛大师遗著《楞严经讲义》的自序后面说聊籍管窥之见,而论性天,但凭蠡测之才,而探义海。因此本篇《佛法概要》,只能作为佛学院同学们和有志佛学者的入门方便。学佛从何处下手,怎样才能成佛呢?这是佛教理论所..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