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四):受用前行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四):受用前行

《入法门论》科解(四):受用前行阿王諾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 科解一、受用之义:(P.95)(一)修炼功行二法产生法益觉受(二)得佛法加持力增益福慧功德灌前熟读,领悟论意二、受用生處:(一)身業:身體行為動作(二)口業:語言氣息音聲(三)意業:意識起心動念同步必修,不可分割三、受用之..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三)先说大小法,又看邪与正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三)先说大小法,又看邪与正

《入法门论》科解(三):先说大小法,又看邪与正阿王诺布帕母 著 多扎信雄仁波切 科解一、缘境: (一)立相应所缘:(P.77)1. 根基2. 法境:(1)小乘 (2)大乘 (3)密乘 (二)不相应行缘1. 因:(1)无明好贪---妄取胜法(2)知..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五):轮 回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五):轮 回

《入法门论》科解(五):轮 回阿王诺布帕母 著多扎信雄仁波切 科解一、轮回本因:无明(无知) (P.102-103)二、轮回世间:一切皆空,有漏无常 (P.103)三、轮回主体: (P.103-107)(一)具相幻化有—六大假合 → 无我 有形身体,死后坏灭:(P.106)1. 风大分解 → 呼吸停止 2. 火大分解 → 体温..
佛教唱诵的益处

佛教唱诵的益处

佛教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佛教作为宗教,音乐作为艺术,佛教的传播是以音乐为一种媒介手段。佛教传入东土以后,其音乐风靡天下,而音乐的感染力和传播功能较之其他艺术更加强烈。佛教的诵经、持咒和念佛等功课,均通过歌唱方式进行。其曲调乍闻之下似乎单调乏..
为何在佛前礼拜出家师父时,师父说“礼佛一拜”

为何在佛前礼拜出家师父时,师父说“礼佛一拜”

致令俗人轻笑,损灭正法佛弟子若对三宝态度轻慢,就会导致俗人也对三宝轻慢嘲笑。因为作为三宝弟子,对自己应当尊重的境界都这么轻慢,又怎么能让世俗人对三宝生信恭敬呢?结果就会损灭正法。相反的,如果佛弟子对三宝恭敬尊重,自然能引发别人的恭敬之心。所以对三宝的恭敬,不仅关乎自利,更关乎利他..
寺院礼仪-寺院八种基本礼仪规矩

寺院礼仪-寺院八种基本礼仪规矩

一、事师不直呼法师名号,不议论僧团是非,非时非地不拜,不宜走在师前,不宜站在师的上首,不应与师辩解。二、入众不争先恐后,不争坐处,不于座上遥相呼笑;不奔跑跳跃,不比手画脚,不私下耳语;众中有失仪者,当隐恶扬善。呵欠当以衣袖掩口。三、起居洗面当惜福,不浪费用水,不得喷水溅人;漱口时..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六):六  道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六):六 道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六):六 道阿王诺布帕母著多扎信雄仁波切 科解一、三善道:(一)天人道(神仙道): (P.110-113)1. 无色界天人:福尽投生他道受苦2. 色界天人:(1)所求之苦(2)转生之苦3. 欲界天人:(1)征战打斗苦(2)欲求不得苦(3)五衰相现苦(二)阿修罗道: (P.114)1. 瞋..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七):中阴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七):中阴

《入法门论》科解(七):中阴阿王诺布帕母著多扎信雄仁波切科解一、中阴种类:(一)生死中阴:出生至死亡之间------------------本有(二)梦境中阴:入睡至苏醒之间(三)妊娠中阴:入胎至出生之间(四)禅定中阴:入定至出定之间(五)法性究竟期中阴:死亡入无意识状态至意识复苏之间------------..
二十徒劳行--十四:若不慕觉道,修精进徒劳也

二十徒劳行--十四:若不慕觉道,修精进徒劳也

学佛修行的人,首先必须要明确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绝不能无的放矢,稀里糊涂地就跨入佛门皈依,盲目地跟从人家拜师学法。当然,这不是针对那些对佛法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偶尔烧烧香拜拜佛像的基础佛教徒而言的。在佛教界,有相当一批人不知所修何为,他们勤修苦学,起早贪黑,早晚课诵坚持得很好,就这..
佛教基础知识-二:六度法 八正道 断绝凡情二十法

佛教基础知识-二:六度法 八正道 断绝凡情二十法

【六度法】:一,布施度悭贪。 二,持戒度毁犯。 三,忍辱度嗔恚。四,精进度懈怠。五,禅定度散乱。六,般若度愚痴。【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断绝凡情二十法】:名、利、兴、衰、福、乐、增、损、嗔、怨、气、恨、谋、谤、夺、害、病、苦、别、亡。般若学佛..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