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禅师,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县)人,俗家姓马,后人尊为马祖。他幼年依资州处寂出家,从渝州圆律师受具戒。开元中(735年顷),到衡山,结庵而住,整日坐禅。当时南岳怀让住在般若寺,见他很不凡,便去问他说:大德坐禅图什么?道一说:图作佛。怀让于是拿一块砖在庵前石上磨。道一说:师作什么?怀让说:磨作镜。道一说:磨砖岂得成镜耶?怀让说: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道一因问法要。怀让给以开示,最后说偈:心地含佛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言下道一豁然契会,侍奉十年,才离南岳。后在江西开堂说法,起初住建阳佛迹岭,既而迁临川,又迁南康龚公山,所至聚徒说法,创建禅林。大历年中(766779),住锺陵(今江西进贤县)开元寺,四方学者云集,法嗣有百丈怀海、西堂智藏等一百三十九人,后各为一方宗主,散布天下。六祖慧能的后世,以道一的门叶最繁荣,禅宗至此而大盛。道一在洪州弘传怀让的宗旨,当时称为洪州宗。道一的言行,后人辑有《马祖道一禅师语录》(又称《大寂禅师语录》,收入《古尊宿语录》卷一)、《马祖道一禅师广录》(收入《四家语录》卷一)各一卷。
道一虽得法于怀让,但其思想实渊源于曹溪,而对接机方面更有所开展。首先他根据六祖慧能的主张,倡导即心即佛,一切皆真;后来又恐人落于知解窠臼,于是进而倡导非心非佛。有一天他对大众说: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躬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后有一人问他: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道一说:为止小儿啼。那人又问:啼止时如何?道一说:非心非佛。道一有个弟子名叫法常(752839),听到他说即心即佛,立即大悟,就到余姚南七十里大梅山去住。道一想了解他领悟的程度,派一个人去问他: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法常说:马师回我道即心即佛。那人说: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又道非心非佛。法常说: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那人回去告诉道一,道一却印可他说:大众!梅子熟也。这都是从遮、表两方面说明众生心性与佛性无异的。
从是心是佛解释出发,他更认为道不用修,但莫污染。此即慧能传怀让即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他说:自性本来具足,只要在日常行事上于善恶两方面都不沾滞,就唤作修道人。又说:一切众生,从无量劫以来,长在法性三昧之中,穿衣吃饭,言谈应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都是法性;只为不了解返本还源,于是随名逐相,起惑造业;假如能一念回光返照,就全体都是圣心;假如能了解圣心,更无他事。因此他更具体地主张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即是本来具足的圣心。悟得此心则行住坐卧、应机接物都是道,只须护持不染,更无别样修持。这一思想对于后来修禅定的人起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慧海、法常、惟宽、景岑、从谂等都有平常心是道的一说。
又接机的方式,他和慧能有所不同。慧能作风甚为平实。处处透露真谛,而道一则机锋峻峭,变化无方,卷舒擒纵,杀活自如。他的作略有打、画地、竖拂、喝及蹋等。不外乎随事截断学人的情解,而使悟得本心。这方式经经弟子西堂智藏等的发展运用,遂开后世临济一宗的家风。
(黄忏华)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