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等觉支

【精进等觉支】 p1274集异门论十六卷十页云:云何精进等觉支?答:诸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诸勤精进、广说乃至励意不息;是名精进等觉支。二解..

精进觉支

【精进觉支】 p1274法蕴足论七卷十五页云:云何精进觉支?谓世尊说:若圣弟子、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

过去与尽四句分别

【过去与尽四句分别】 p1222发智论一卷八页云:诸过去、彼一切尽耶?答:应作四句。有过去,非尽。谓如具寿邬陀夷言:一切结过去,乃至广说。有尽,非过去。谓如佛言:此圣弟子、已尽地狱,已尽..
法苑谈丛:(一)四众弟子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一)四众弟子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一)四众弟子 第二章 佛教的制度佛教徒有四众之分,就是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众名为比丘,出家女众名为比丘尼。比丘是梵语(印度古典语),义即乞食,言其乞食以自生活;又有怖..

智者内证

【智者内证】 p1152法蕴足论二卷十一页云:智者内证者:佛及佛弟子名为智者。世尊所说苦集灭道,智者自内知见解了,正等觉为苦集灭道。故佛正法、名智者内证。..

念等觉支

【念等觉支】 p0804 集异门论十六卷十页云:云何念等觉支?答:诸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诸念,随念,广说乃至心明记性;是名念等觉支。二解 ..

知而故问

【知而故问】 p0819 瑜伽九十一卷一页云:有二因缘,佛于弟子,知而故问。谓观弟子,虽欲请问;而无无畏。或于其义,无所了知。为遮现在未来过故。为令正法得久住故。..
一个佛弟子的濒死体验:所有记忆竟只剩一句佛号

一个佛弟子的濒死体验:所有记忆竟只剩一句佛号

“我就这样死去吗?”此时的我像是从冰冷黑暗的深海中浮起,抑或是走过长长梦靥的隧道,眼前的光明如此的晃眼,以致半天分不清亮光中晃动的人影。原来坐在我旁边的是老伴,而站着咧嘴笑的是女儿..

和敬行

【和敬行】 p0798 瑜伽八十四卷四页云:和敬行者:是其无学。由彼唯于大师正法及学处等,深恭敬故。又云:和敬行者:与六坚法而共相应。二解 法蕴足论二卷十三页云:和敬行者:谓佛弟子众,一戒..
大安法师:家中有很多爬虫,有点泛滥,可弟子受五戒不杀生,对此不知怎么办?

大安法师:家中有很多爬虫,有点泛滥,可弟子受五戒不杀生,对此不知怎么办?

居士:家中有很多爬虫,有点泛滥,到处便溺,床上、饭菜上,连佛经、佛台也不放过,可弟子受五戒不杀生,对此不知怎么办? 法师:首先要知道不杀生戒他的戒相是什么,制的是什么?正制的是不杀..

法证净

【法证净】 p0760 法蕴足论二卷七页云:云何法证净?如世尊言:此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谓佛正法、善说、现见、无热、应时、引导、近观、智者内证。如彼卷八页至十一页广释。又云:若圣弟..

所别不极成

【所别不极成】 p0741 因明入正理论云:所别不极成者:如数论师对佛弟子,说我是思。如疏五卷七页释。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四十五章 十大比丘弟子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四十五章 十大比丘弟子

佛陀的弟子,有在家与出家之分,在家的弟子,千千万万,其数之多,很难用数目去统计,就是出家的弟子,光是证得阿罗汉果的常随众的比丘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之多,其他分散在各地的以及后来出家..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七章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七章

第七章 迦旃延尊者论议第一迦旃延迦旃延那罗陀尊者,姓迦旃延,名那罗陀,生于南印度阿提国弥猴食村婆罗门家庭。父是国王的国师,家中拥有广大田地和众多奴仆。少从舅父阿私陀仙学习,精通《吠..

于圣教中无有乖诤

【于圣教中无有乖诤】 p0752 瑜伽十三卷十二页云:于圣教中无乖诤者:所谓大师及诸弟子、若义、若句、若文、于文句义,平等润洽,互相随顺。非如异道施设见解,种种非一差别不同。第一句者:所..
传喜法师:当佛弟子遇到假和尚怎么办?

传喜法师:当佛弟子遇到假和尚怎么办?

受三皈五戒以后最主要的一个是要护持三宝;三宝里面,佛宝、法宝,你们一般性不会去诽谤的,最容易诽谤的就是僧宝。你路上看到有一个假装的出家人向你化缘,你怎么办?这是很常见的事情,你可不可..
真圆法师答:请法师开导弟子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摆脱呢?

真圆法师答:请法师开导弟子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摆脱呢?

祈请真圆法师解开弟子心中的迷雾:由于弟子的贪心和无知现在我家住的这个地方先后被一密宗居士和一个被附体的看过(后来才知道这是附体现象),但现在感觉一次不如一次,尤其现在家里人还总爱得病,弟..

优婆离

(人名)Upāli,又作优婆利,邬波离,优波离,忧波利。译曰近取,近执。罗汉名。悉达太子执事之人。是本行集经五十三优波离因缘品所说。持律第一之比丘。更有一人,本为尼犍外道之弟子,是中阿..

劝导第一

(故事)劝发化导人,佛弟子中以优陀夷为第一。增一阿含三曰:善能劝导,福度人民,所谓优陀夷比丘是。

冢间第一

(故事)优多罗比丘常离人中,而在冢间思味法乐,为佛弟子中第一位。增一阿含三曰:常乐冢间,不处人中,所谓优多罗比丘是。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