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华得佛

又作投花得佛。密教灌顶之时,弟子以帛覆面,投花于曼荼罗上,花所落处之佛,即作为自己之本尊,称为投华得佛。得彼有缘之佛后,阿阇梨(授戒师)即取花置弟子顶上,象征大力萨埵摄受其身,令速..

投华得佛

又作投花得佛。密教灌顶之时,弟子以帛覆面,投花于曼荼罗上,花所落处之佛,即作为自己之本尊,称为投华得佛。得彼有缘之佛后,阿阇梨(授戒师)即取花置弟子顶上,象征大力萨埵摄受其身,令速..
现代因果实录:佛教弟子的婚礼

现代因果实录:佛教弟子的婚礼

现代因果实录:佛教弟子的婚礼问:信天主耶稣教的青年人可以在教堂举行婚礼,显得隆重庄严而又气派。佛教是不是反对男女的婚姻?从未听说过佛寺为自己弟子主持婚礼的事。 答:《现代因果实录》第..
“皇帝菩萨戒弟子”开创了“贞观之治”

“皇帝菩萨戒弟子”开创了“贞观之治”

“皇帝菩萨戒弟子”开创了“贞观之治”──唐太宗与佛教深刻的烙印,特殊的关系唐太宗的少年时代,佛教的影响已经广泛地渗入到各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李氏这个大贵族家庭也不例外。公元六..

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禅林用语。谓弟子之智见超越师家之时,方具备授予师法之资格。禅林中,师家接引弟子时,如弟子之见解、智慧不凡,颇有超越乃师之处,则师家常以此语表示对此弟子之激赏、首肯。如沩仰宗之祖沩山..

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禅林用语。谓弟子之智见超越师家之时,方具备授予师法之资格。禅林中,师家接引弟子时,如弟子之见解、智慧不凡,颇有超越乃师之处,则师家常以此语表示对此弟子之激赏、首肯。如沩仰宗之祖沩山..
佛弟子能喝牛奶吗?

佛弟子能喝牛奶吗?

请问法师,八关斋戒晚上可以喝牛奶吗?明证法师开示:唉呀,就一晚上(你都坚持不住吗),你喝清水就好了,哪还这么多事。不只是八关斋戒,平时我连牛奶都不喝,为什么呢?现在的牛奶,一般分两..
从佛弟子的角度解读“沉默是金”

从佛弟子的角度解读“沉默是金”

我曾经把“沉默是金”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之一,生活中也常把 “笑骂由人,洒脱做人”式的“沉默是金”作为自己处事的方法。历经世事,回光返照后,我发现有时候“沉默的确是金”,有时候“沉默..

弟子位

为“师位”之对称。密教五种三昧耶中第三之具坛三昧耶受明灌顶等前三者,称为弟子位;相对于此,第四传教三昧耶传法灌顶等后二者,称为阿阇梨位。(参阅“三摩耶”672) p2885 ..

弟子位

为“师位”之对称。密教五种三昧耶中第三之具坛三昧耶受明灌顶等前三者,称为弟子位;相对于此,第四传教三昧耶传法灌顶等后二者,称为阿阇梨位。(参阅“三摩耶”672) p2885 ..

弟子

梵语?isya或 antevāsin,巴利语sissa 或 antevāsika。音译室洒。意译所教。即从师受教者。佛陀在世时之声闻等,乃至佛陀入灭后之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皆称为佛弟子。“弟子”之语..

弟子

梵语?isya或 antevāsin,巴利语sissa 或 antevāsika。音译室洒。意译所教。即从师受教者。佛陀在世时之声闻等,乃至佛陀入灭后之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皆称为佛弟子。“弟子”之语..

希法

梵语 adbhuta-dharma。音译阿浮陀达磨。又作未曾有法。为十二部经之一。此部类之经典,系述说佛及诸弟子等神秘希有之事,故称希法。(参阅“十二部经”344、“未曾有”1936) p2875 ..

希法

梵语 adbhuta-dharma。音译阿浮陀达磨。又作未曾有法。为十二部经之一。此部类之经典,系述说佛及诸弟子等神秘希有之事,故称希法。(参阅“十二部经”344、“未曾有”1936) p2875 ..
顶级科学家精进佛弟子

顶级科学家精进佛弟子

顶级科学家精进佛弟子他是成就斐然的科学家,曾在1985年和1991年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他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8年之久。领导香港理工大学..

金龙陀

(佛名)舍利弗本地佛之名。法华文句本会十三曰:身子久成佛,号金龙陀。迹即释迦,为右面智慧弟子。

金龙陀

(佛名)舍利弗本地佛之名。法华文句本会十三曰:身子久成佛,号金龙陀。迹即释迦,为右面智慧弟子。
生病无医药可治时,净土法门弟子应念什么?

生病无医药可治时,净土法门弟子应念什么?

生病无医药可治时,净土法门弟子应念什么? 问:我如有亲属有病,无医药可治时,净土法门弟子该如何修行?即念什么?净念阿弥陀佛佛号回向亲属可否?念《地藏经》消业障又如何?请开示。大安法..
达真堪布:扫墓期间,佛弟子怎么做才能利益亡者

达真堪布:扫墓期间,佛弟子怎么做才能利益亡者

达真堪布:扫墓期间,佛弟子怎么做才能利益亡者 达真堪布:扫墓期间,佛弟子怎么做才能利益亡者问:清明扫墓期间,佛弟子怎么做才能利益亡者?可以烧纸吗?答:烧纸是一种风俗,我们作为学佛人..
弟子供养佛拒受,谁堪受?

弟子供养佛拒受,谁堪受?

《观经四帖疏》中善导大师讲的一个故事: 佛在世时,有一年发生饥荒,人皆饿死,白骨纵横。比丘们都很难乞到食物。 有一次,世尊独自入城乞食,从早上到中午,门门唤乞,无与食者,佛只好空钵而..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