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生在圣者家族」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生在圣者家族」

第三章 「生在圣者家族」实语誓言助女人顺产有一次,盎古利马喇在托钵时,看见一个女人难产。他的悲心油然而生,心想:「众生真苦!他们真苦!」他回到寺院向世尊报告此事,世尊对他说:「盎古..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十二章 结束轮回的旅程:伊西达西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十二章 结束轮回的旅程:伊西达西

第十二章 结束轮回的旅程:伊西达西在后来成为阿首咖(Asoka,古译:阿育王)首都的华氏城(Pataliputta),住了两位佛教比库尼伊西达西(Isidasi,古译:伊师达悉)与菩提(Bodhi),两人都擅..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九章 从悲伤中解脱:巴答咤拉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九章 从悲伤中解脱:巴答咤拉

第九章 从悲伤中解脱:巴答吒拉巴答吒拉(Patacara,古译:波吒左啰)是沙瓦提城(Savatthi)某位大富商的美丽女儿,[1]当她十六岁时,父母亲便将她幽禁在一栋七层高楼的顶楼,派了许多守卫护卫,..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四章 盎古利马喇的偈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四章 盎古利马喇的偈

第四章 盎古利马喇的偈除了在下述《长老偈》中他自己的说法外,关於盎古利马喇的晚年并无其他记载。①这些偈(gatha)告诉我们,他独自住在诸如森林、洞穴与山上等偏僻处,他终於在生命中作出了正..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六度出家与还俗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六度出家与还俗

无法过苦行的生活而还俗吉答(Citta,古译:质多)比库是个驯象师的儿子。他小时候遇见过一位老比库,他正托钵乞食回来,钵中有样非常美味的食物。老比库对它并无贪欲,便将它给了小男孩。吉答..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五章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积撒·苟答弥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五章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积撒·苟答弥

第五章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积撒苟答弥贫苦而憔悴的苟答弥沙瓦提城(Savatthi)住着一个穷人家的女孩苟答弥(Gotami,古译:瞿昙弥、憍答弥、憍昙弥、俱昙弥、乔答弥,或瞿夷、裘夷),她因家境贫..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四章 各种事件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四章 各种事件

第四章 各种事件无论经典或是注释书都并未提供我们很多马哈咖吒亚那(Mahakaccayana)在僧团中的传记资料,它们将焦点放在他的老师角色上,特别是他对佛陀略说的广解。习惯于安静独居从马哈咖吒..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七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偈(gatha)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七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偈(gatha)

第七章 马哈咖吒亚那的偈(gatha)《长老偈》有八首偈(gatha)归於马哈咖吒亚那(Thag.494-501)。这些偈(gatha)毫无例外都是以偈(gatha)的形式,表达对比库正确戒行,以及对在家众实际建议的教导..

侍者

梵语 ante-vāsin,巴利语同。为僧职名称之一。指随侍师父、长老之侧,听从其令,予以服侍者。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四十载,过去七佛中,毗婆尸佛之侍者弟子名为阿叔迦,尸弃如来之侍者弟子名为差..

侍者

梵语 ante-vāsin,巴利语同。为僧职名称之一。指随侍师父、长老之侧,听从其令,予以服侍者。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四十载,过去七佛中,毗婆尸佛之侍者弟子名为阿叔迦,尸弃如来之侍者弟子名为差..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八章 注释书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八章 注释书

第八章 注释书在结束检视马哈咖吒亚那尊者对佛陀教法贡献之前,我们应稍微提一下上座部传统中,归给他的两部注释书:《藏释》(Petakopadesa)与《导论》(Nettippakarana),以及一部重要的巴利..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四章 给孤独与他的朋友们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四章 给孤独与他的朋友们

第四章 给孤独与他的朋友们由于给孤独已达到入流果,因此他坚定地持戒与净化心灵,并致力于提升他周遭的人。他清净地生活在和他心境类似的人群当中,不只最亲近的家人,连雇员与仆人们也都努力..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七章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达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七章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达

第七章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达难达(Nanda)出生时,深受父母佛陀的父亲与他的第二任妻子马哈巴迦巴帝.苟答弥(Mahapajapati Gotami,或译为「大爱道」,大爱道瞿昙弥,是佛陀的姨母、姨妈)的钟爱..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多次出家的前世因缘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多次出家的前世因缘

第二章 多次出家的前世因缘劝人还俗的恶行《长部注》告诉我们,吉答比库为什么在最后一世证得阿拉汉果(arahant)之前,必须还俗那么多次。在很久、很久以前,咖沙巴佛(Kassapa)传法时,有两个朋..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皈依佛法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皈依佛法

第三章 马哈咖吒亚那的皈依佛法生为司祭之子在他的最后一世,苟答马佛(Gotama)出世时,马哈咖吒亚那诞生在:中国西南方向阿槃提国的首都优禅尼城(Ujjeni),是司祭(purohita,或译为辅相、帝师)..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十一章 西利玛与乌答拉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十一章 西利玛与乌答拉

第十一章 西利玛与乌答拉西利玛(Sirima,古译:师利摩)的故事,记载于巴利注释书中,从一个名为乌答拉(Uttara,古译:郁多罗)的女人说起,她是王舍城富商本那(Punna,古译:富楼那)的女儿..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八章 慈悲的化身:沙玛瓦帝皇后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八章 慈悲的化身:沙玛瓦帝皇后

第八章 慈悲的化身:沙玛瓦帝皇后在佛陀出现于印度的幸运时代,有一对夫妻和他们绝美的独生女沙玛瓦帝(Samavati,古译:沙摩婆提)就住在边境内。他们的家庭生活原本快乐与和谐,但有一天却遭..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其他教导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其他教导

第六章 马哈咖吒亚那的其他教导马哈咖吒亚那尊者的开示形式并非都是对佛陀「略说」的注释,他也有自己的独立说法,且擅长以自己对缘起教法的洞见,来解决同修比库们的疑惑与问题。《中部》的记..

李元琮

(?~776)唐代不空三藏之俗家弟子。任京城寺观修功德使、知军事上柱国凉国公。天宝十三年(754),在甘肃武威从不空受五部灌顶、金刚界大曼荼罗,是日道场之地大动,不空叹异之。氏从不空受法..

李元琮

(?~776)唐代不空三藏之俗家弟子。任京城寺观修功德使、知军事上柱国凉国公。天宝十三年(754),在甘肃武威从不空受五部灌顶、金刚界大曼荼罗,是日道场之地大动,不空叹异之。氏从不空受法..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