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夫妻是缘,儿女是债,兄弟姐妹又是什么呢?
答:夫妻是缘,儿女也是缘,兄弟姐妹还是缘。缘有善缘、恶缘。债,就是其中的恶缘。作为一个家庭来说,既然走到一起,必然有很深的渊源。可能是讨债、还债的关系,也可能是由善缘聚会一处,志同道合,相互扶持。不论什么因缘走到一起,我们都要珍惜、善待。
问:夫妻是缘,儿女是债,兄弟姐妹又是什么呢?
答:夫妻是缘,儿女也是缘,兄弟姐妹还是缘。缘有善缘、恶缘。债,就是其中的恶缘。作为一个家庭来说,既然走到一起,必然有很深的渊源。可能是讨债、还债的关系,也可能是由善缘聚会一处,志同道合,相互扶持。不论什么因缘走到一起,我们都要珍惜、善待。
内护和外护。内是指自身内在的心;外是指外在的亲人眷属。
对怨敌和亲人,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无有厚此薄彼的分别。
(杂语)阿字无意,犹言小师。阿者,如阿谁阿爷为呼亲人之语辞。临济录曰:后生小阿师。
按:历代祖师大德、乃至禅宗的大德如元音老人、南怀瑾老师,都大力推荐净土法门。我们不要轻视了这个貌似简单的法门。法门无有高下,都无比殊胜,但是众生的根性是不同的,我们不要过高地高估了自己的根性,免得浪费了宝贵的修行时间。要知道,我们的目的不是求神通、不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虚荣心!我..
一、两全其美,不是不可能的问:世间人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很执著。因为执著就会带来痛苦,导致活得很累。于是很多人就会向往出世的超然,可是同时又不愿放弃世俗的事业和生活。如何才能做到这二者并行不悖呢?答:在现实人生中,要把出世与入世统一起来确实不易。积极入世,容易陷入对世俗的..
持名念佛、念念不离,最终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印、感应道交。有句话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感到不解,“放下屠刀”这么简单的事,难道可以使我们成佛吗?须知我们要放下的不仅是手中的屠刀,更是内在的杀心、内在的恶念。如果我们能将所有恶念转化为善念,将所有杀心转化为悲心,当下的心就与..
学佛的人,大约都以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扪心自问: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是“深信不疑”的“信”,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式的信呢?对于学佛者而言,深信业果是非常重要的。无明烦恼为什么会使我们流转生死?造作恶业为什么会使生命感得苦果?正是因果规律在支配。勤修戒定慧为什么能成..
目前堕胎的人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趋势于低龄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堕胎呢?因为都没有明白堕胎的后果是有多么严重,只想着赶紧去掉这块绊脚石,或者是所谓的无奈之举!你们知道那些被残忍堕掉的小天使们都去哪里了吗?他们都过得好吗?会不会受冻挨饿,被欺负呢?还是这些婴灵们仍在世间游荡呢?亦或是..
佛法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南怀瑾佛说无主宰,非自然,他们以为释迦牟尼佛是无神论者。其实,他们搞错了,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只是他把神与人视为同一生命,平等无二,神与人同一本体。他提倡人要找到这个所有生命共同的本体,找到了这个生命的本体,叫作无上正等正觉。小乘所讲的无我,是就..
弟子:我爱看各种各样的树,觉得树和人一样,人有精神面貌,树也有精神面貌。看一棵树不是看它有多么高大粗壮,而是看它的精神面貌是否正,好的树能让我们改变自己的心,就像一个好的师父能够摄受我们。我常觉得一棵好的树跟一个好的师父一样。宽见法师:是的,你这个悟得比较深。我也爱看树,有的树比较有精神面..
济群法师:为何总是感觉孤独生命本身是圆满的,是自立并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但无明带来的贪心,却不断怂恿我们寻找外在的依赖。不幸的是,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靠的,是无法永久依赖的。所以,我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内心始终没有安全感。我们的身体、家庭和事业,哪一样是永恒不变的?我..
◎ 大安法师问: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大安法师答:这里面还是从计数念佛开始,因为你这两个问题不能摆在同一个平台上去说,他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那么计数念佛是一种方法,通过计数念佛达到功夫比较相应,跟弥陀名号内俱的功德相应,然后让我们心趋向于清净的过程。凡夫众生开始念佛,能..
学佛人最常用的一个词是什么?不是阿弥陀佛,就是随缘了。随缘吧!当我们无可奈何的时候,会这样安慰自己;随缘啊!当我们想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会这样包装自己;随缘啦!当我们懒散而不想精进的时候,会这样开脱自己。其实,这些都是在随顺习气,而不是在随顺因缘。什么叫做随缘?就是随顺因缘的简称。它包含两个..
问:能不能更明白告诉我,【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答:就好比一个赌徒愿意改邪归正,首先必须要做的便是戒赌,不再造新的赌债(戒杀吃素),再来更要积极地还债,努力把以前所积欠的赌债一一还清(赎命放生),如此才能真正走上正途。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在佛教教义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有很多人看到“因果、轮回”这四个字,第一反应恐怕还是封建迷信,或者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轮回。他们往往会说:“谁曾亲眼看见轮回?至少我们没有亲眼看见,没有亲耳听到,所以轮回转世之事根本就不存在。”但事实又如何?我们看不见、听..
坐落于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的千古名刹褒禅寺,云雾缭绕,庙宇如林,巍峨壮观;寺内飞檐流角,明柱斗拱,古色古香。住持绍云法师今年八十有二,仍精神矍铄,不辞辛苦,讲学弘法于四海,无畏布施于黎民,德厚流光,闻名遐迩。经友人引荐,我们慕名前往。据史料记载,唐贞观12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于此,潜修..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佛告诉我们:普通人最好不要去观察因果,因为普通人观察因果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并会对因果产生怀疑从而导致痛苦。包括有神通的人,都只能看见一部分因果。有些外道也有神通,虽然他们的神通有局限,不像佛那样广大全面,但他们也有一些神通。这些外道通过有限的神通观察到:..
坐禅是修身还是修心?目的是修心,也是修身,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坐禅如果从一个角度来讲是为了修心,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的心跟身体是相互作用的,如果身体安住在一个比较和谐的状态,这时候我们的心也会安住在平静的状态。从反作用来讲,如果我们的心安住在一个非常清净、光明的状态会引发我们的身体..
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通常会先经过山门,有时也会遇到寺院并没有单独建山门的情况,偶尔又会听到不是山门而是三门的说法,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山门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寺院大门,因寺院大多建立山林之中,故叫山门。二是指寺院全体,如早课回向时唱诵的山门清净绝非虞,又如宴坐山门、永镇..
◎ 圣 严我常说: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没有事。这是说,如果我们用佛法的观念,向自己的内心观照、思惟,就不会与烦恼相应;但若往外观看,贪瞋痴慢疑就会随之而来。曾经有两位泰国比丘来我们的中华佛学研究所读书,才刚大学毕业,非常年轻,分别出家一年半到两年,讲话的态度很安详、有威仪,予人..
第三条并不究竟的路◎ 见 君顺从生存意志,走占有物质而试图心灵解脱,是第一条不究竟(彻底之意)的路。逆生存意志,走克制肉身的苦行,用尽量少占有物质来解脱心灵,是第二条不究竟的路。于是聪明人发现,第一条贪婪的路与第二条苦行的路,其中必有一个交叉、交汇或中和的点。这个点可以兼容,可以适..
在这个灾难频仍的娑婆世界,总有各种意外会不期而至,如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空难;海难等等,往往在瞬间就夺去许多人的生命,不仅令亲人痛断肝肠,也让亡者魂无所归不能安息,但是亲人亡故之后,我们也还是能够通过佛教的超度方法,帮助亲人的亡灵获得利益甚至往生善道,这对于亡故的亲人是非常重要的..
印顺法师人生所为何事?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其根本意趣究竟何在?这一问题是应该明白的。可以说:学佛并不是无意义的,无目的,而是要想获得一种高尚、圆满的成果。学佛的而能够深刻的理解到学佛的根本意趣,进而感觉到非学佛不可,有这种坚强的信念,才能真正走向学佛之路,而不在佛门边..
生日有生日祝福歌,祭日就只有哭声哀乐。女人生孩子有产假,你放生之后工作决定是在悠闲轻松中度过的,除非往昔罪业太重。天天放生,天天给生命重获新生,天天工作轻松。天天杀生,天天与众生结恶缘,工作决定辛苦烦恼多。没有例外,是决定,绝对,除非往昔福报太大,即使如此,福报消耗也会非常快,最..
每一个人都不是孤零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亲人。有的亲人之间的关系是牢不可破的,因为有血缘、亲情做纽带,因此大难袭来的时刻,他们会挽起手臂,共同抵御突如其来的灾难。但有的亲人之间的关系又是不堪一击的,一点小事可能会让他们心存芥蒂,一点蝇头小利或许是斩断他们亲情的利剑..
问:请问,当人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活着去或死后去?大安法师答:活和死是什么意思?实际上往生的时候,这两个概念都是超越了。在你死的当下,就是你活的当下:你业报身临终在定之时,即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时。用智者大师这句话来考量,一般来说,它可以理解为活着去的。如果你死了滑到中阴身阶段,..
宗教固然离不开劝人为善,希望后来得一种归宿,这便是宗教的特质。归宿二字,是说的一种最究竟的办法,这样说来,必须得无限度的好处,纔是究竟。甲:有人说,就像尧、舜、禹、汤,都是一百多岁,富有四海,贵为天子,这却值得羡慕了。乙:哼,时间太短了,我不愿做。甲:老彭活了八百年,可以吗?乙:短短,我不希罕。甲:..
问:世界战争,各国国民,皆为自己国家胜利互相祈祷,诸佛究竟满谁的愿?(吕正凉)李炳南答:诸佛慈悲平等,决不有所好恶,助人作战;不过悲悯善良国家为暴力侵略有所祈祷,加以护持耳。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施无畏)答:此名人生观,各个观点不同,佛法谓是善恶业力牵引。一度来受果报。悟者借此寻求解脱,迷者再造新殃,再受后报。
山里有一座小寺,寺里只有禅师与小沙弥师徒二人。有一天,小沙弥问禅师:师父,你整天说境由心生,一切唯心造,心为人之灵。那么,人的心究竟有多大? 禅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你闭上眼睛,在心里造一座大山吧。沙弥真的闭上了眼睛,等了一小会儿,他睁开眼睛说:师父,我的大山造好了。禅师又说:..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