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坛经有[前念不生曰心,后念不灭曰佛,]二语。而祖师教人善恶有无诸念均不可生,动念即乖,此之所谓后念者,究指何念。请示。
范古农答:生本不生,心体方彰。灭亦无灭,佛用现前。动念即乖者,即上句不生义,非下句不灭义也。虽然有生有灭,是名念。不生不灭,即是性矣。
问:坛经有[前念不生曰心,后念不灭曰佛,]二语。而祖师教人善恶有无诸念均不可生,动念即乖,此之所谓后念者,究指何念。请示。
范古农答:生本不生,心体方彰。灭亦无灭,佛用现前。动念即乖者,即上句不生义,非下句不灭义也。虽然有生有灭,是名念。不生不灭,即是性矣。
摘录于范古农居士著《古农佛学答问》问:何为忏悔。答:于三宝前发露已罪,痛责悔改,哀求证明,决不复作也。问:或云悔过能消灭从前罪过,信乎。答:罪由心造,悔亦心作,心无二心,造时成过,悔时过灭,当然如是。若云业报,则消灭与否殊未可必。若悔过之心能常相续,则恶因不生,恶缘不起,而报亦无隙可乘,久久德增,..
问:何谓八十种好。范古农答:相好义类,而有总别之异。相若无好,则不圆满。轮王(经云,劫初有金银铜铁四种轮王治世。)释梵(释谓忉利天主释提桓因,梵谓大梵天王。)亦有相,以无好故,相不微妙。言好者,可爱乐也。以八十种好庄严身,为天人一切之所爱乐,故云好也。问:八十种好,其名若何。范古农答:一无见顶相。..
问:持诵神咒,有人说不宜在家念。如白衣咒大悲咒之类。譬如房屋子褊小,无净室可念,可通融在家念否。白衣咒家中念有妨碍否。又白衣咒前有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或云须每卷念三遍,或云只须开首念三遍拜三拜。众莫能决。究应如何念法,请示知。答:在家诵念,若无净室,可..
问:楞严经说人羊互食。难道推至微细含灵,亦复如是乎。譬如拍杀一蚊虫,未来世中亦欲报怨,此种理由,实难启信,何以故,未来世中,此蚊何能认识此人而报怨耶。倘系人与人或人与牛犬之类,互杀食或偶有之。难道佛家历史上,亦有虫蚁类杀人报怨之证据乎。范古农答:因果之理,无间钜细。如何信彼不信此。业怨报复,..
问:颂曰带质通情(末那)本,(赖耶)似与意识无关。奈谛师注谓真带质者,以意识通缘一切心心所云云。其中有矛盾。祈详解之。范古农答:言意识者,以情本之情作意识解。古人有解末那为传送识者,谓传意识之情熏于赖耶之本而成种子也。谛师用此意,故与意识关涉矣。..
问:历代所传关圣帝君的灵迹,多有载在各家纪录者。惟帝君未修出世之道,如何亦不堕轮回,且得永久为神耶。范古农答:帝君是护法神,系鬼神类众生,并未超出轮回。神寿较长,谁云永久耶。
问:阿阇世大逆不道,以佛法论,应堕阿鼻地狱,万劫不复。乃观其报应,仅遍身生疮奇终难忍,蒙佛佑护,得免于死。是重罪轻报乎。抑尚有重报为后学所不知乎。请问阿阇世如何死法,其重报若何。定业难逃,佛书所记者甚多,如二十四祖师子尊者已断惑证真功行圆满,犹不免于罽宾国王之断头,而谓身犯根本重罪之阿阇世,..
问:能缘心之见分缘所缘心之见分云云。敢问能缘心是否指第七识。所缘心是否指第八识。再能缘之见分,与所缘之见分为何。祈详示之。范古农答:第七缘第八,亦是一例。第六识亦有缘心之用。须知能缘所缘,相对而言。凡心缘心,必缘见分。凡心缘色,必缘相分。故或以见分为所缘,或以相分为所缘也。..
问:世间分情世间器世间,情世间之成功易解,不知器世间如何成功。范古农答:情世间即众生之正报,器世间即众生之依报。正之于依,犹物之于器,既有物矣,必有承物之器,同为业力所感,赖耶所变也。
问:四月初八日。俗称浴佛日。考春秋庄王七年夏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相传是日为佛降生之日。按辛卯为四月初五日。然则初八浴佛。沿三朝洗儿之例。佛诞当是初五日。不知何时沿讹至今。范古农答:此说据费长房历代三宝纪。但纪云[姬周历十一月为正。言四月者。即今二月。辛卯五日。鲁史为谬..
问: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则第八识中之种子因有善恶果则无记之无记,及三性中之无记,抑是有覆或无覆,抑何者为有覆何者为无覆,何以皆不标示明白。遍行既通一切识一切性,是否当以其通第八识者曰无覆无记,其通第七识者曰有覆无记。至于随烦恼中之无记,是否因通第七识不通第八识,故可说有覆无..
[经文]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星云大师译文]善知识!迷而不悟的人只是口说,悟了的智者则能心行。又有一类迷而未悟的人,死心静坐,也不想,自以为这就是大。这样的人不足以和他说摩诃般若之法,因为他们已经落入了..
(书名)二卷。日本道元撰。又曰永平元禅师清规,永平大清规。诲洞家之日用仪式法者。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