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会讲到过去七佛。这七尊佛是指现在贤劫已经出现的四尊佛: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再加上过去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佛。
为什么这七尊佛常常被放在一起来说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净居天天人的寿命很长,他们亲自经历过这七尊佛。
第二、这七尊佛也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要用一百小劫来修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时间。释迦佛修相好庄严的时候,就是从毗婆尸佛开始的。
所以大家就常常将这尊七佛放在一起来表达。
我们常会讲到过去七佛。这七尊佛是指现在贤劫已经出现的四尊佛: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再加上过去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佛。
为什么这七尊佛常常被放在一起来说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净居天天人的寿命很长,他们亲自经历过这七尊佛。
第二、这七尊佛也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要用一百小劫来修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时间。释迦佛修相好庄严的时候,就是从毗婆尸佛开始的。
所以大家就常常将这尊七佛放在一起来表达。
见〈卓子〉处。忠曰:“斗彩金襕等,周围卓四面到地者,言卓围也,与卓袱不同。大鑒已言袱子并卓围,二物可知也。”《水浒传》云:“香车龙亭,抬放忠义堂上,中间设着三个几案,都用黄罗龙凤卓围围着,正中设万岁龙牌,将御书丹诏放在。”..
两足放在两腿上,叫做结跏趺坐,又叫全跏坐,若只是一足放在腿上,即叫做半跏趺坐。
把脚放在腿上的坐法。有全跏和半跏两种,全跏是两足放在两腿上,半跏是左足或右足放在另一方的腿上。经上所说的结跏跌坐,是指全跏坐。
世人之中,往往是有些老实头知道自己水平不够、业障深重、妄想杂念纷飞,知道自己没有水平去通达宗门教下,觉得自己不行,根机太陋劣,只能靠阿弥陀佛,就一句名号念到底,不受其他法门的影响。他知道阿弥陀佛决定能救自己,一心念佛。佛又让我们持戒,老实头那就又持戒。这样的老实头即使他的深信切愿..
问:请问法师,弟子的丈夫特别喜欢麻将,可弟子却对此非常厌恶,所以经常吵架。弟子的瞋恨心这样重,会火烧功德林吗?答:佛弟子确实要善护心念。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人,一定要跟阿弥陀佛的心同趋向。虽然我们烦恼很重,没有阿弥陀佛那种清净、平等、慈悲的心,但我们一定要趋向佛那样的心。什么叫平等心?..
印光大师在作《净土决疑论》时,引用了永明延寿大师所作的《禅净四料简》。为了他人对《四料简》产生信心,印光大师就首先从正面赞叹永明延寿大师的德业,说永明延寿大师乃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佛由本垂迹,只是依稀仿佛给我们透点消息。五代钱王寿诞请千僧斋时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之事。当时浙江杭州一带..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常素呢?由于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修菩萨道圆成佛果。成佛的种子是什么呢?是慈悲心、大慈悲心,本着慈悲心的因缘,我们要吃常素,不能伤害众生。第一,是为了圆修佛果的目的、慈悲心的培植,我们要吃素。一切海陆空蜎飞蠕动的众生,它都有佛性,跟我们是形殊体不殊,形体上面不一样,..
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落实信愿。信要深,深信极乐世界的真实存在,深信阿弥陀佛具有救度我等凡夫的威神愿力,虽然我们烦恼厚重,但不会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深信我与阿弥陀佛同体,阿弥陀佛悲心不舍任一众生,当然也不会遗弃我这个苦恼的浪子。愿要..
做烟供需要冒烟,只有火没有烟不行,一定要有烟。烟供用处大不大?用处是大的。但是中阴里面有很多鬼,有些特别厉害。给他们布施的时候,厉害的鬼来到哪里就会导致当地不吉祥,引发疾病、出现奇怪的问题等等。很多没人住的空房子,有人搬进去住的时候,家里发生很多不吉祥的事情,这种情况就跟这些众生有..
1、“衣钵”是纷争之端,因为传“衣”、传“钵”就会造成门徒弟子之间的纷争;每一个人都自不量力,总觉得自己的修行很高、很好,自己应该要得到“法”、得到“衣钵”。六祖大师想到“衣钵是争端”,因此不传。2、六祖大师根据达摩祖师的本意:“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六..
娑婆言释迦,西方言弥陀。先释迦者,教所由兴也。孺子封侯,尚不背本。凡夫入圣,岂得辜恩。古有临终焚香先供养释迦者,正此意也。——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娑婆世界的佛是释迦牟尼佛,西方接引大慈尊是阿弥陀佛。那为什么有的古人在临命终时先归命释迦牟尼佛?因为我们能听闻到净土法门这一大..
文/大安法师佛对待我们一切众生,就像对待子女一样,用他的法乳,用他的慈悲,让我们离开三恶道,离开三界的轮回,启发我们本有的智慧。尤其佛用念佛往生净土一法,让我们得到究竟涅槃的利益。我们要理解佛心何在,佛为什么要涅槃。那么,佛是不是真的涅槃了呢?事实上,佛的法身永恒常住,佛并没有涅槃..
佛经常常讲要少欲知足,知足常乐。欲望就是烦恼的表现,欲望太高,就很难有幸福有快乐。在凡夫层面,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断欲,但至少要做到少欲,或者叫寡欲,这样我们感受快乐的可能性会提升,在世间也可以逍遥自在一点。为什么有空性的人比较快乐?他就对世间的八法会看淡一点,远离一点。世间八法也..
问:一万佛号怎样念法?对有工作的人及没有工作人的时间是不同的。要念六字或四字,快快地念,是吗?请详说。精进念佛要求不懈,这是不是应该经过锻炼出来的,起初累了可能需要休息,慢慢地就可以不必休息了,可以坚持念到完,毕竟各人体质不一样,对吗?大安法师答:好,一万声佛号是我们要求一个净业行..
有一位研究力学的教授常常跟学生讲述一个道理——高空物体高速下落时,什么力量都难以抵挡。比如一只空中飞行的小鸟都能够把飞机厚重的钢板撞出一个大洞。一天,他正在做实验时,他妻子非常惊恐地跑过来说:“不得了!”原来他们四岁的女儿爬到最高层的楼顶上,在楼顶的边缘走来走去,说想学小鸟飞翔。..
文:大安法师一个念佛人为什么他的种性高贵?《无量寿经》说,念佛者就是大乘第一弟子;阿弥陀佛发愿:只要你信愿持名,能得到天人的恭敬。你信愿持名就能接触到佛光,叫“蒙光照触”。大家注意这个经文“蒙光照触”。阿弥陀佛是大平等心,他放出的无量光是遍照法界,所有的众生都能蒙这个光普照;但是要..
都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这个六根都用佛号来摄住。六根当中最重要的是摄耳根和意根。我们这两根的功德最全,这两根也容易外面跑。如果把这两根摄住了,像身根、鼻根、舌根,这都不摄自摄。那么这两根怎么摄呢?你耳根就自念自听,自己从心里念出来,念出声音再从耳朵听进去,有一..
大安法师居士:原先不怎么精进念佛事事顺利,从今年我每天三万声佛号后,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很多逆缘,请慈悲开示。法师:很多人碰到这种事情就会觉得我念佛应该更好啊,怎么反倒出现了不好的现象呢?那念佛是不是不好啊,不如不念佛了。这就是我们世间上的人对好和坏都认不清楚了。古往今来有很多例子..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心愿的差别之相,在我们业力凡夫层面,真的是千差万别。而且凡夫都有一种作伪..
大安法师:行住坐卧不忘念佛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真父子两相投。——彻悟祖师我们要认知到净土法门的殊胜,认知到阿弥陀佛的恩德,认知到我们在六道轮回流浪得太久,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在这个时候,我们闻到了净土法门,就好像一个浪子忽然接到了一封家信。这封家信,慈父在那说:你赶紧回来吧!..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偈子:鸟来入瓶中,以縠掩瓶口,縠穿鸟飞去,识神随业走。这个偈子用比喻的方式形象表达了“神识随业走”的情形。瓶子比喻我们地水火风四大构成的色身。縠就是丝织品做的纱布,是瓶子的盖子,比喻我们的命根。命根表现为有呼吸、有暖气、有六识。鸟比喻第八识,也就是我们讲的神识..
如果你业果没有如理取舍,你认为说,你学学中观,修修什么大圆满,你会开悟,你会证入空性智慧,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先得业果不诬慧,后证人法空性见。”首先要得到业果如理取舍的智慧,而且真正去实践,才能够促使你证得空性智慧,才能够让你开悟。道次第开始是修暇满难得,修法的开始是如理取舍业果..
相信学习佛法的人都是知道欲界的,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其实欲界说起来还是不好理解的,比如欲界为什么要叫做“欲界”呢?什么叫欲界呢?欲,就是欲望,也就是说生活在这个层次的人,欲望特别的强烈。什么叫欲望呢?佛经里对欲望的定义是需求,一方面是生理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心..
信众:末学如何解行并重,来找到世间法中物质的累加与出世法中物质递减的平衡点?大安法师:净土法门单刀直入,信愿称名,求生极乐,直出生死轮回。世间法里面你要奉行净业三福,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敦伦尽分,要完成好你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在这个前提之下,信愿念佛,念得..
问:我听说念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一朵莲花,但不念阿弥陀佛了,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就凋谢了,是这样吗?《妙法莲华经》的化城,与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一样的吗?大安法师答:是的,念佛的时候,极乐世界会显现莲花,是真实不虚的。这是由于我们当下这一念心,也是含裹着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
大安法师开示:持名念佛是福中之福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就会把重心放在自己这一面,我如何有多善根多福德。这种理解,用通途教理的理解,你不能说它没有道理。但是在净土的..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佛说阿弥陀经略解》释义:“无有众苦者,无三途八难等诸苦也。对娑婆极苦言之,故云极乐。”“苦”有逼恼义,不喜欢的事情和不想要的东西逼到头上来,让我们烦恼、痛苦,感觉很不好,这就是苦的内容。众苦..
圆寂通常是用于佛教之中。普通人死了就叫做死,而和尚死叫做圆寂。出家之人置身红尘之外,不然世俗,境界非常的高。大家可能会在一些电视影片中看到有些和尚在死的时候是坐着的。这也叫做坐着圆寂,因为修行高的人能够在死的时候没有痛苦,坐着就死去了。在他们死后还有一种仪式叫做坐缸。佛教中的坐缸..
关于优婆离持律第一这一说法还要从优婆离出家成为佛陀弟子开始说起,优婆离出家之后,非常用心学习戒律,因此他非常精通戒律,并且修持严谨,也就被人们赞誉为“持律第一”。优婆离之所以有那么高的成就,这和他的生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他也有着常人没有过的艰辛。这就要从他出生的种族说起,..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