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文章
学会以正念保护我们自己的艺术
学会以正念保护我们自己的艺术一行禅师阅读提示:本书诉说一行禅师和他的学生在战时修习和平的故事,并且为我们提出许多简单、有力的建议,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行,终止内心的暴力,让和平在我们身上保持活跃,积极地培养理解、爱和慈悲,即使面对误解和冲突时仍不改变。在这一章的练习,帮助我们转化..
8天前

文章
心灵解脱的根本命题
◎ 李新华解脱是心灵的解脱,那么心灵中要解脱的是什么呢?是什么紧紧束缚着心灵?心灵的束缚来自生存意志的压抑。生存意志要求不断占有,要求不断地吐故纳新的生存;心灵意志要求和谐、知足、自由、欢乐,要求无压力的生活。那么生存意志与心灵意志矛盾的焦点在哪里呢?生存意志上升到意识的是根本分..
9天前

文章
心灵的门窗
心灵的门窗◎星云心灵的门窗,有时候要关闭,有时候要开放;有形的门窗,也是有时候要关闭,有时候要开放。当宵小坏人在门外徘徊,当空气污秽不净时,你要把门窗紧紧关闭;当你要去上班,或者要外出购物,或是朋友来访时,如果公司、商店、家中的门窗不打开,则社会和家庭怎么能通达无碍呢?有的人不会..
14天前

文章
保护生命与财富的最牛护法
吉祥天母藏语称华丹拉姆,如同马哈拉嘎是男相护法之首一样,是女相护法之首,在藏传佛教各派都备受重视。她不但是释迦牟尼教法的护法,远在迦叶佛时期就是佛陀教法的护法。据说吉祥天母有百名称千名号,很多著名的本尊明妃都是她的化现。比如亥母、阎罗法王明妃杂母支、除障度母及印度教湿婆的妇人邬玛..
16天前

文章
宣化上人:地藏王菩萨一直在保护你你知道感恩吗
有人会说:「经上说做这么少,就能得到地藏菩萨的拥护;而我们做这么多,也没有得到地藏菩萨的拥护。我没看见地藏王菩萨来拥护我啊?」没有看见地藏菩萨拥护你?你知道吗?如果不去做这个少少的善根,或者多多的善根,或者一次的撞车就撞死了,而你只受了一点轻伤,没有死,这就是地藏菩萨拥护你。或者..
22天前

文章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圣严法师(一)净化人心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把我们的心清净,必须将烦恼心净化,成为智慧心,这就是心灵的环保。心灵的世界包括心理的活动和..
24天前

文章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灵不死
不论你学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门,但这有个前提。什么前提呢?生死心切。我们要了生死,你生死心不切,你不为生死。所以我们古来的人,每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听到别人死了,自己感觉很着急。为什么?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但是你怎么样能够所谓的了生死?就是不生不死,那才叫了生死。不生不死,..
1个月前

文章
大愿法师:人心灵成长的三个时期
有禅的大智慧,就能够心灵健康无烦恼,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四种快乐。也就是助人为乐、知足常乐、逆境之中自得其乐、修行上禅悦法乐。在物质上面我们要知足常乐,做人知足,做事知不足,学习不知足。佛文化认为,人的心灵成长分为三个时期:任性期、率性期和见性期。第一个时期是任性期。人完全以自我..
1个月前

文章
悟妙法师:如何让散落的心灵回家?
问:法师,如何让散落的心灵回家?念诵观世音菩萨心咒「嗡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可让轮回中飘零的心回家。在无量劫以前,有一千位王子誓愿成佛;其中一位如愿成佛,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释迦牟尼;但观世音却发愿在其他王子未成佛之前绝不成佛。在他的无尽慈悲中,他也发愿要把一切众生从六道轮回的痛..
1个月前

文章
心灵上的禅寺
人真的很奇怪,往往在阅尽世间繁华后,才发现自己想要的,其实一直就在身边。多年以后,内心留守的依然是朴素,平淡,自然。于是,你那颗蒙尘的心,氤氲了禅意。想在内心建造一座禅寺,让心返回本真,重塑自我。这座禅寺位于心灵的高地。背倚青山,环抱碧水,遍植菩提。一间竹屋,一扇轩窗,一本经书。..
1个月前

文章
心灵的护岸
心灵的护岸◎ 心 雨只有佛陀的爱,像清晨的阳光,像清澈的河水,是我们心灵永久的渡港。记得我们放假的那些时日,独自常在岷江边散步,在岷江的大堤上有花卉,开满了各种人间奇花,在那里漫步,沉思自己的生命蓝图,或者想想美好的问题,例如大堤的美是来自它的自身呢?还是心灵的象征?后来发现美不是..
1个月前

文章
提升心灵的成长
释证严看到清纯的慈青,让人感到末来的人生很有希望! 虽然我随身从不戴钟表,但是我爱惜时间,每分每秒都很珍惜;时间过得很快,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从电视画面上看到了慈青营队的活动回顾,看到再回来的慈青,今年都有明显的成长,真是整齐、亮丽。★善用人生,开发潜能往年他..
1个月前

文章
界诠法师:为何“扫地僧”多为高僧?答案在这里!
演员演戏,平凡的角色难演: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大红大紫,平凡不知如何塑造。在群体中,平凡的人,不让人注意,不被人发现,他总是默默地在做人做事。寺院有好几位这样的师父,做些脏活累活,又很用功行持,不多事,不多语。看书,念佛,拜佛,打扫,清理天天如是,好几年了。或许很少有人注..
1个月前

文章
界诠法师:怎样做才是合格的居士_居士所要具足的条件
常常有人问,做居士应该怎么样做呢?那下面有几个问题跟大家一起探讨,做居士应该具足这样这样的条件堪称居士。普天下的居士都是卡在一些小问题上,我们所到之处居士常常问一些小事情,也因为一些小事弄得烦恼不堪。所以我们根本的知见要树立起来。第一个信要具足。这个信不是单单说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信..
1个月前

文章
界诠法师:优婆塞戒经略讲
一、佛法与人生之关系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以佛法导人身,方知人生之真价。二、此经在佛法中之位置所谓优婆塞戒,是一切戒的基础,为五乘共法,却又劝发菩提心,又为大乘之不共法。三、此经为在家菩萨之中心,赞叹在家之人发菩提心。人、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尊得人天之师。此经可为一切具善根之..
1个月前

文章
界诠法师:长知识!佛教对信众供养的使用竟有如此严格的规定
三宝物先分佛物、法物和僧物。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献佛物、施属佛物四种。供养佛物有:香、花、灯、幡等。受用物即殿堂、佛像、衣物等;献佛物是饮食、果品等;属佛物包括田等。这四种佛物,不可以互相转用,但当分可以转。如献佛物不可以改作受用物,也不可以改作属佛物,每一种只能属于每一种当分..
1个月前

文章
界诠法师: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
问: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界诠法师答:贪,贪什么东西呢?贪世间的种种种种都叫做贪,你贪好吃的,享受种种,那就属于贪。生活必需以外,过于奢侈的要求、追求,那都是属于贪这个范围。贪财、贪名、贪利等等,这都是属于贪。如果你虽然也很修行,但是与这个贪相应,依然是生死的根本。你想..
1个月前

文章
界诠法师:佛菩萨度众生不是做交易,不求回报
《地藏菩萨本行经》或者《本誓力经》,为什么以本愿为名呢?因为说以愿必导行,有愿你肯定要去行。既然你要当菩萨要成佛,那么发此愿必导行,行必定有超拔之力。有这个行,行就产生作用,救度众生,拔众生苦的作用,所以说有力,又可以证明愿之深。行之广要倒过来,先是有愿,有愿必会去行。我发这样的..
1个月前

文章
界诠法师:知识是平时的累积,修养是平时的忍让
知识是平时积累!羡慕别人有文化,那要知道人家的付出。修养是平时的忍让。无论做什么,都要不懈的努力与坚持。修行就是平时点滴的沉淀、思惟、观照。令心平静、平衡、专注、专一,智慧慢慢就有了。
1个月前

文章
界诠法师:勿令心留下遗憾
生活和日子每天都在进行,琐碎的事情,有时会让人不堪重负。堂口之间,各有其特殊性,功能与作用各有不同,哪个人都很重要,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自然平安无事。平凡的日子,平淡的生活,有不平凡的人生。或平凡的人生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却有难忘的日子。多帮助别人,多关心别人,给自己留下更多的..
1个月前

文章
界诠法师:什么人可以皈依呢?不吃素可以吗?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在印度佛住世时,乃至经典所讲的吃素叫持斋,它不叫吃素,叫斋,而不叫素。这个素食,已经有一千六百年了,在中国佛教这个历史的过程当中,已经成为优良传统,学佛也以素食作为一种标准。按照佛教根本教义来说不是很明确,或者说不是唯一的一个衡量..
1个月前

文章
界诠法师:对至亲挚爱最好的报答
天晴又阴了。窗前独坐,几分凉意。庭前花木,或枯或荣,开花,凋谢,似乎不重要。照顾好自己,不轻言放弃,是对至亲与挚爱最好的报答。 人生,生活有太多困惑,要知道这一切本来如此。积极面对,学习、修行才能走出更高的境地。..
1个月前

文章
界诠法师:心甘情愿就不会抱怨
有多少事,是每个人心甘情愿的呢?孩童时代想尽情地玩,有时受大人的制约。如果不制约就会出危险。如玩水是小孩的天性,因无人管而出了人命。叫小孩不玩,小孩心不甘情不愿。读书,有些小孩贪玩,不上学不写作业,大人逼着,不心甘情愿。长大了找对象往往一时冲动,大人也会查问。结婚了,家庭的负担,..
1个月前

文章
昙摩流支
昙摩流支,此云法乐,西域人也,弃家入道,偏以律藏驰名。以弘始七年秋达自关中。初弗若多罗诵出《十诵》,未竟而亡。庐山释慧远闻支既善毗尼,希得究竟律部,乃遣书通好曰:佛教之兴,先行上国,自分流以来四百余年,至于沙门德式,所阙尤多。顷西域道士弗若多罗,是罽宾人,甚讽《十诵》梵本,有罗..
2个月前

文章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壹 信者皆相应
与祖师同行 壹 信者皆相应各个祖师大德都说参禅不得其妙,病在自信不及。可见建立自信是参禅很关键的一个因素。自信不及,不肯从本分上下手,老是寄希望于他人,以为师父会传给他一个一用就灵的妙法,却不知佛法不从人得,这就是参禅入门的第一个困难。..
2个月前

文章
弥补心灵的漏洞
弥补心灵的漏洞若 悟 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辞辛劳,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到各地探访有道之士,寻求答案。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也求教了很多人,但觉得自己一点收获都没有,他很失望。他左思右想也琢磨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后来,他听一位私塾先生说,在距他的家乡不..
2个月前

文章
明奘法师:向自己开刀,禅修是一场冷酷的心灵的实验
向自己开刀,禅修是一场冷酷的心灵的实验——2009年9月11日上午在甘涧禅修中心IT经理人禅修营,明奘法师开示奘师:相信这句话对大家都很熟悉:宗教就是麻醉人的鸦片,宗教也是一般人,心灵穷苦的人的叹息。可是我推广禅修,发现跟这两种都不大相关。所以后来发现,禅修只有他真正喜欢的才行,你只是盲目推广都没..
2个月前

文章
真正的保护
◎梦 参面对自己的那点世间财,用种种方法来保护,你保护不住的。你内心护持到了,一切天龙八部都给你护持,你有了正法,你有了心,你还怕吗?你愁什么?什么都不怕。身体是假的,生命是假的,是幻化的,不实的。真正要护的是你内心的善法,是你内心的善念。 摘自开示录《修行》..
2个月前

文章
有没有心灵上的癌症
◎ 大 愿修持从能量上面来说,就是我们要把振动频率很低的,而密度最大的,渐渐地往上提升,提升到振动频率高的能量。我们肉体的振动频率是最低的、密度是最大的。比如说,一个人生了病,肉体上面呈现的症状是最晚才出现的,其实在这个之前很多年,应该其他的那些能量体都已经有问题了。比如说,一个人..
2个月前

文章
那些最美的佛句,时时戳动着我们的心灵
那些最美的佛句,时时戳动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生存在这个美好的娑婆世界,却又时常为了许多无名障碍而苦恼。于是,我们去观佛经、学佛行。希冀在佛陀的引导下,脱离各种苦。然后做涅槃寂静,悠然出尘。有些人虽然无法达到佛陀所说的各种境界,如果在某些时候回想起一些佛句,仍然能让浮躁的心灵得到清净安..
2个月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