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始以来的业障,是由心里来的,心生种种法生。要真的用功,不要懒,不要做不正当的事情,要依教奉行,不依教奉行的事情是永远弄不好的。
不打妄想,一支香则很好坐;如果打妄想,一支香就感觉好长好长。眼睛一闭,妄想一来,过去所做的种种事情,这么一回光返照,八识田中的种子全都跑出来了。有一次,虚云老和尚在这里打七,还没有开静,有个年青人打妄想打得好厉害,着魔了,只见他忽然发笑,起来把门打开,跑到钟楼,拿着锤子,两下子就把钟打破了(放置在天王殿的那口大铁钟就是他打破的),又跑到厨房拿菜刀,大家吓得要死,赶快跑到房里把门关起来,老和尚跑过去看,见他正把菜刀放在韦驮菩萨那里,就追过去,一手把他按倒在韦驮菩萨面前,把两个袖子往后一拉,他的手就动不了你们看,老和尚有没有本事?一百一十二岁了,那年青人才二三十岁,年青力大,又发癫,老和尚把他的袖子一拉,夺去刀子,真了不起!
有一个女众,是安徽人,有文化有知识,在这里受戒,是老和尚的戒子,可能坐在这里打妄想,开静上厕所,上完厕所一回来就发笑,也是着了魔。无始以来的业障,是由心里来的,心生种种法生。有些人参话头也不知如何参,又参不上,坐在这里打妄想,想来想去,想起过去古古怪怪的事情,他不笑才怪,肯定会笑,这就是魔,魔入心,使你笑,使你发癫了。
云居山年年打七,总有人着魔,闭关也是这样,用功用不上,闭在那里出不来,就着魔了。早两年,丹霞山就搞出人命,有人从窗子里跑出来,跳崖死了,所以用功不是开玩笑的!老参师父自己会参话头,晓得用功,现在你们初初参,初初用功,要生惭愧心,千万不要胡思乱想!
魔,有忧愁魔、欢喜魔、睡魔、狂魔,我见过很多魔,在家人也有着魔,现在小西天门口有位女居士就是着魔,她不上殿,又不过堂,一天到晚关在房里念《法华经》,念就念,不要乱来,乱来就着魔了。还有一个比丘尼,本来不错,发心在厨房帮忙,但专爱跑到别人的寮房里讲是讲非。上次来这里找我,我不睬她,又到南华寺去找我,我也不睬她,人人都说:「糟糕!这个女的弄得真不像样子,穿的裤子都不是出家人的裤子了,明天不知又变得怎么样」他们说她遇鬼,被打得一身稀巴烂。
你看,一个出家人没有正气,鬼就会来找你。鬼有魔鬼、有正神、护法神,你们要懂得这些东西,要真的用功,不要懒,不要做不正当的事情,要依教奉行,不依教奉行的事情是永远弄不好的。
功夫要用得活,不要执着,不要太紧,否则憋在心里,吐不出吞不下,使头脑糊里糊涂,想来想去就会着魔。参话头就要老老实实参「念佛是谁」,真的腿子痛,就下坐来,站在佛翕旁边参。坐着参,站着参,跪着参,都是参,不要打闲岔。若是话头参不上,那就老老实实念大悲咒,此咒能消业障,能消除一切病魔苦恼,能开智慧,能满足一切愿望。还要每天拜佛,最好是睡觉前拜一零八拜,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拜佛消业障,确实感应得不得了,你不相信就试试看,每天拜一零八拜,消消烦恼。
你们这些年青小和尚初出家不拜佛,话头不会参,做事做不成,长远心又发不起来,现在打混过日子,等业力来了,你远可以做和尚吗?我看你这个和尚当不成啰!那时候就好可怜了!
用功拜佛、持咒、参话头、打坐,是一辈子的事情,为这事而生,为这事而死,死了则成佛。时间过了,提起话头来--参!
相关推荐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学会养气,不能多说话或讲无用之话
修行人要学会养气,不能多说话或讲无用之话(宣化上人《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涵养正气涵养正气 你若想养气嘛,就不要讲那么多的话。人们所欢喜的就是钱,他们认为天命之谓钱,率性之谓钱。钱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钱也。这是一般世俗人都有这个毛病,对钱的问题看不破,就放不下。自己中这种..
修行是什么
修行,就是依照佛法修正自己的行为。更准确地说,是修正自己“心”的行为,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处事心态等,使之安住于善法,对人对事都能起正确的反应,具有慈悲与智慧。祖师说“担柴运水无不是道”,修行并没有绝对的外在行为模式。心中有佛,所见皆佛!那是不是只要心中有佛,处处皆可修行?那我们..
要怎样去修行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出自《金刚经》。意思是修行的人,不要将心保留在任何事物上面。在修行中,始终要保持一种空的心态。要视一切如浮云。如果身处事物之中,要认真对待事物,但是过后即忘。既不执著它的生起,也不执著它的发生,又不去执著于它的将来。因为普通人,很难从具体的事物当中,做..
修行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佛教的化世功能,就是以佛法来净化人间,提升人品,使得众生,既得现世利益,也得后世安乐。如何达成其目的?便是依照佛陀所说的教法去实践、去修行。佛教基础的修行方法,不出福业、定业、慧业。福业是指布施与持戒,定业是指禅定,慧业是指智慧。以修「布施」、「持戒」的功德,可得人天福报,也可进..
初入佛门要怎样修行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善良;把自己心胸狭獈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把自己自私贪小便宜的..
在家居士要怎样修行
在家居士修行的条件主要包括: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持斋。1、皈依三宝: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条件。2、奉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法戒律虽然多,但最重的就是五戒,从初发心学佛一直到菩萨都要遵守..
修行有哪些详细解释
1. 修养德行。李二和《流浪的梦》:“生活是最本真的,修炼是无须讲求形式的。时空中无处不教堂,无处不佛堂;无处不天堂也无处不地狱。”2. 为超凡脱俗、摆脱生死轮回而努力实践的各种方法。《苏菲派经注》(释):“苏非派的修行方式不一,可分为肉体修行和精神修行两种。”俗语中将修行当作做好事,如..
在家居士修行的注意事项
1.凡在家信众,方便自课,以不打扰别人为重要。2.在家自课不一定要唱赞诵偈,以念诵、默念即可。3.在家信众共修,法器以引磬、木鱼即可。4.修行从一分钟到一小时,时间不计,完全依自己方便,但每日要“持之以恒”最为重要。5.如在读诵经文时,有人敲门、电话铃响,可用纸张、线香为记,经本暂合,等事..
什么是真正的修行
所谓修行,简单的说,就是修正自己身体、语言、行为的偏差,通过任何方法而达成这个目的,就是修行。所以,如诵经拜忏、吃素礼佛,这些能让我们身心得到平静、安定的方法,也是修行之一,但不是修行的目的,这要弄清楚才行。很多人梵呗唱得很好,诵经持咒都很熟练,这样固然很好,但这只是修行的入门工..
日常生活中该怎样修行
衣服,为蔽体御寒之用,但求整齐、清洁、简单、朴素,不必奢求华丽,但也不能故意穿著垢腻破烂之衣,而表示修行。因衣服不整齐,或太华丽,将为世人所讥;若穿著太垢腻破烂,亦将为人所耻。佛陀曾教弟子于穿衣时,当念偈云:“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
修行要怎样用功
修行在哪里用功,大家都以为我要在佛堂里用功,在禅堂里用功,大众共修用功,早晚功课用功,这全是假的,没有用处。所以你修这么多年来,一点效果都没有。会用功的人,在哪里用功呢?在穿衣吃饭上用功,在日常点点滴滴琐碎事情上用功。在处事待人接物上用功,那叫真会用功。在起心动念处用功,起心动念..
显宗的修行方法是什么
十方如来内证的功德境界,正是“不可思议”,不能用心灵去思考这个境界有多高,亦不能用说话来议论这个境界有多深,即使用尽人世间的思维及语言,亦不能说明及描述这个境界于万一,只能说到这个境界相似接近之处,这个不可思议之境界,就是如来的秘密。显宗的修持方式,尤其是净土宗,一般都以诵念经..
如何修行心中心法?
心中心法有六个手印和一个咒语,修法简便易学,既不用修加行与前行,更不须观相或观想,因为和禅宗一样从第八识起修,且有佛力加持,故易直下见性。密咒为佛、菩萨于禅定中将自己的心化作的密语,如同发电报时所用的密码;手印则如文件加盖的印信,又如电视机上的天线。通过结印持咒,使学人与佛、菩萨..
心中心法修行的基本原则
心中心法修行的基本原则,三个字:不着相。问:执着于“不着相”,这也是一个执着。答曰:是的,就是用这个执着,破掉所有的执着,破到最后,即使这个不执着,也是会破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念佛的就一心念去,持咒的就一心持去,拜佛的就一心拜去,参禅的就一心参去,牢牢地执着在所修的法上,用..
心中心法的六个修行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
达真堪布:如何看待修行中出现的各种境界
达真堪布:如何看待修行中出现的各种境界 修行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肯定会出现一些境相。有些人今生没有那么大的功夫,但是前世带来的也有。这些境界都很正常,你不执着都是好事,你执着了都是不好,你不执着就行。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些境界是很特殊的,但是你也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正常的现象去看待。比..
雪漠:什么是修行的关键?
什么是修行的关键?悲心如大宇,凝眸天边星。星光何戚然,遥望广寒宫。系念九天外,玉兔捣药声。何时光炽然,不逐旧时尘?好多人问:我为啥不能尽快地契入大手印?我总是回答:资粮不够。那么,什么是资粮?我说的资粮,当然是指五级证道中的资粮道。另外四道是: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资粮道是修道的基础。..
云谷禅师:修行的真正障碍是什么
学佛修行的人特别需要有福报!有些人很想为弘法利生做一些事情,但因没有福报,所以经常出现各种违缘:有时四大不调,有时内心烦恼涌现,有时受到恶友诱惑,这样就很有可能中断自己的发心;而有些人,他们很想在寂静处好好依止善知识闻思修行,但往往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这些都是福报不够的原因所致。..
月光菩萨无法想象的修行
我们都知道菩萨,菩萨,即“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而且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等,这些非常耳熟能详的的菩萨,那么今天这里说一位菩萨中的极品——月光菩萨,修行的让你无法想象。佛经中的月光仁王,他以十善治国,仁政有如..
大悲咒修行仪轨
一、顶礼(三称三拜)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心顶礼过去无量亿劫千光王静住佛一心顶礼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一心顶礼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二、忏悔(三遍)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
有的过失我们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认识到
有的过失,我们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认识到。事实上,很多过失来源于不正确的知见。有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对我好的人,我就对他好;对我不好的,我将以牙还牙。”那么他把人分成了两类,“对我好的”和“对我不好的”。遇到”对我好的”就幸福,遇到“对我不好的”就痛苦。这样就不可能远离痛苦,因为不能..
方海权:讲因果故事八 修行什么最快成就
方海权:讲因果故事八修行什么最快成就有一居士祝方明,他喜欢打坐念佛。就是读经持咒,他都喜欢坐着,有点像不倒翁。有一次,他去参加打佛七,而打佛七的住持师傅偏偏喜欢走个不停念佛。这时,居士累得很,怎么念佛都不摄心。过后,居士更深刻了解他自己念佛要摄心,打坐最容易入静。夜里,居士像平时..
观辉居士: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三 第三十六章 正法末世建坛修行仪轨
卷第十三第三十六章 正法末世建坛修行仪轨内容提要:详细介绍涂抹场地、布置法器、张挂画像、净身进坛、持咒修行等具体修行仪式轨则。原文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提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
观辉居士:第十三卷 第三十六章 正法末世建坛修行仪轨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三卷 第三十六章 正法末世建坛修行仪轨内容提要:详细介绍涂抹场地、布置法器、张挂画像、净身进坛、持咒修行等具体修行仪式轨则。原文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提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从养生到修行
作者:心上莲花群/走到西天路上写在前面我是一个在红尘中摸爬滚打讨生活的小草根,最初在生活的洪流中寻找快乐与幸福,辗转周折,跌跌撞撞,经历了无知、迷惘、痛苦,然后看到了希望。我从原来的无神论、现代科学主义追随者,变成一铁杆中医粉,又稀里糊涂成为一个修行的人。也终于找到了自己想找的东..
达真堪布:修行就是一个转念
达真堪布:修行就是一个转念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转念,一转念都是修行,不转念都是造业。不转念,你经常在佛堂里诵经念佛也不是修行。一转念,生活、工作中的一切行为都是修行。你单独抽出一两个小时来修行,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平时把点点滴滴的时间和机会都利用起来,逆境来了就消业,顺境来了就积..
达真堪布:修行能改变亲人的命运吗
达真堪布:修行能改变亲人的命运吗人都一样,希望家庭美满,期望孩子有好的前途,可是只靠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要从心里放下,但不要放弃,好好地修行,积累福报,增加智慧。你的福报上来了,他们自然而然会幸福;你的智慧上来了,他们也自然而然会走运。虽说各有各的因、各遇各的缘、各受各的果,但..
一切法的修行方法
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伪实相的证悟,那么一定会对上具足信心、清净心,于下具有不共的慈心与悲心等。无等达波仁波切曾问至尊米拉日巴:「我何时可以摄受眷属?」尊者说:「一旦你已现见了自心本体非同现在这般,远离一切怀疑,那时会对老父我生起不共同的真佛之想,并且也定会对众生生起无伪的慈悲心,那..
怎么样修行止观
现在有很多的人想通过修止观来悟佛法,这种方法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知道怎样修止观,这样我们的修行的效果才会更加的好,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跟我一起去简单的了解。首先,怀着要带领一切有情众生获致证悟的愿望来生起菩提心。接着从事大礼拜、供养、忏悔等七支供养,并正确地采取大日如来的七支坐姿..
修行尊胜佛母心咒有哪些功德
尊胜佛母是释迦牟尼佛无上顶所化现的,为三面八臂相:正面及身是白色,微笑的佛母相,天心开佛眼,是无上智慧的本尊。 右面黄色,是观世音菩萨无量慈悲的示现. 左面蓝色,是金刚手菩萨忿怒降伏的示现。 尊胜佛母与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三者合一,具足无上智慧、慈悲、忿怒降伏的圆满功德。 因为是如..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