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在《庄子》中,子舆和子桑是好朋友呀。有一次,天上接连下了几十天的雨,子舆知道子桑贫穷,大雨绵绵,他一定没地方去谋食,于是带了饭去看子桑。刚到子桑门口,就听见子桑像在唱歌,又像在哭泣。
只听他唱说:父亲吗?母亲吗?天啊!
子舆听他的声音都变了。声音微弱而急促。子舆走了进去,问道:今天怎么啦?
子桑道:我病了。这几天,我一直在想:究竟是谁使我这般穷困?是父母吗?是天地吗?我想不出来。父母对我没有私心,天地对我更没有私心,那么我的贫困,必然是命吧!
人所无法选择的遭遇,叫做命。譬如:你生下来是个王子还是乞丐?你生下来是一只脚还是两只脚?这是人力无法决定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修道的人,就必须安命。
人因为短暂的享受而斗争不休,虽然在获取上可能有短暂的拥有、自豪,但是在内心中却更多的是伤痕累累、空虚寂寞,在心灵上终究没有因为物质之丰厚而有所安息,所以不明真理的人生,就是幻影似的盲目追逐,所得到的也只是幻影似的满足而已。
佛曰:功名利禄原是梦,虚荣到老一场空。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清净经》云: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
《道德经》贵生章云: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人民因为看重权势、利益,而轻视永恒的道德生命,为了富贵、荣华,竟以牺牲自己永恒的道德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短暂的肉体享乐。所以追求错误的方向,导致错误的结果,世人真假不分,以假当真,最终得不偿失。
《大学》云: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此是拨乱反正,将本末倒置之局面挽回,以假来修真,借假来成就永恒的生命。
夫唯不争,故无尤。不争的心是平静的,是祥和的,是自在的。常言道: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
不争的人,最富有。
文章
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道德经》
知足者富《道德经》里讲:知足者富。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有个人在岸边钓鱼,他钓鱼的技术十分高超,一会儿就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一尺多长,可是钓者却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海里。围观的人十分惊诧,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看来是高手啊。一会儿,钓者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
2个月前
文章
读《道德经》,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像宝塔之巅的明珠,璀璨夺目。照耀着我国的古老文明。《道德经》这部不朽著作,即是道教的思想源泉也是道教的代表之作。老子在短短五千言中,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智慧,探究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社会提供了值得..
2个月前
文章
《道德经》: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了凡四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宰相吕文懿辞官还乡,那时全国人民都很敬重他公正廉洁,把他当做泰山北斗。有一个乡亲在外喝醉的时候却对吕文公破口大骂,有人告发了这个乡亲,吕公却发了善心,不予追究。但是一年后,这个人犯了更大的错,被关进监狱,判了死刑。吕公心中愧疚,当时只是觉得要宽容..
2个月前
文章
越放生布施就越富有
我因为年龄大转行,从财务转美术设计,找工作会相对不容易。当时找工作我是带上泥鳅去湖边放生,然后发愿第一年工作50%的工资拿出来做放生供养布施。然后第二天面试的第一家单位直接录用了,第三天就上班了,而且单位里人事关系简单,没有勾心斗角,很和睦,还拿到了年度优秀员工奖。第一年的一半工资2..
3个月前
文章
只因前世做了这件事,今世虽为大臣却比国王还富有
从前,有一个位长者是侍奉国王的大臣。名叫树提伽,他的家境十分富裕,仓库里堆满了灿烂夺目的金银珠宝,粮仓充盈,华屋雄伟。他家的奴婢成群,也从来没有数清过。有一天,树提伽家的后花园里池塘边上正晒着白毛巾,不知怎的,一阵大风吹过,把一块白毛巾吹起,那白毛巾飘飘荡荡一直飘到国王的宫殿前面..
4个月前
词典
意思食
【意思食】 p1207成唯识论四卷一页云:三、意思食。希望为相。谓有漏思、与欲俱转,希可爱境,能为食事。此思虽与诸识相应;属意识者,食义偏胜。意识于境,希望胜故。二解 杂集论五卷十页云:三是意思食。由系意希望可爱事力,摄益所依故。三解 品类足论七卷五页云:意思食云何?谓缘有漏思,诸根长养..
5个月前
词典
相应不善
【相应不善】 p0837 俱舍论十三卷十五页云:相应不善,谓彼相应。由心心所法,要与无惭愧不善根相应,方成不善性。异则不然。如杂毒水。
5个月前
词典
发戒
(术语)依授戒之法于受者之身中发得戒也。法华玄义六曰:受戒之时,说此戒法授于前人,前人听闻即得发戒。
5个月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