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像(培)养孩子
—— 上宽下见法师开示一位急于进步的年轻母亲
2011.8.28
一位有一岁半孩子的年轻女居士,总是为自己学佛数年可是修行却进步不大而着急伤心,
上宽下见法师对她开示说:
我们学佛、修行就像(培)养孩子,我们对孩子从来都是只管付出,不求回报,不能着急,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学佛也应如此,要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但行好事,不问前程,不要才学佛几天,就问我为什么还有烦恼,没有快乐、没有收获?甚至还没开始修行,就问何时才能收获,这是贪心、偷心、不老实心,怎么能得到菩提的妙果呢?
修行就像(培)养孩子
—— 上宽下见法师开示一位急于进步的年轻母亲
2011.8.28
一位有一岁半孩子的年轻女居士,总是为自己学佛数年可是修行却进步不大而着急伤心,
上宽下见法师对她开示说:
我们学佛、修行就像(培)养孩子,我们对孩子从来都是只管付出,不求回报,不能着急,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学佛也应如此,要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但行好事,不问前程,不要才学佛几天,就问我为什么还有烦恼,没有快乐、没有收获?甚至还没开始修行,就问何时才能收获,这是贪心、偷心、不老实心,怎么能得到菩提的妙果呢?
两小时的修行,上千年的功效!每天投资两个小时的打坐,有上千年之久的功效。因为当你打坐进入永恒时,时间停止了。这不只是两个小时,而是百千万亿年的进化和发展。你进入了不同的时空,就是这样子,你重新充电之后,回来就跟新的一样,所以,你不需要轮回到下一个人生才能让自己更新或还回自己的本来..
问:一个未经过老师指导的修行者能否自己依据经典修行,或不依经典而独自修行证到行舍智?修行者如何知道自己已证得行舍智?帕奥禅师答:如果这个修行者是菩萨或辟支菩萨,那么他可以无师自通,尤其是在他即将证悟正等正觉或辟支菩提的最后那一生。至于其他的人,如果他们精通佛陀的教法,他们也能依据经典的指..
杨元宁是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外孙女,她的母亲是王家长女、台塑集团副总裁王瑞华,父亲是长庚生技董事长杨定一,家世显赫且坐拥百亿身家,她却从不提及,没一丝富家千金的娇气。她在16岁就出版了7本书,获得过全球生命文学创作奖。17岁成为纽约时尚周走秀的模特。18岁进入哈佛大学,修习生物学与东方..
小时候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 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付铁铸的弓箭。 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
居家信士如何修道奉行呢?这是很多信士想了解的问题,我们对此做一些讲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居家信士要注意养生,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1妥善安排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居家养生,首先就是要妥善安排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习惯。早上起床之..
修行是生活的升华,从烦恼痛苦的人生,修改为喜悦安乐的人生。现世诸病缠身者多,心理如健康,生理也随之健康,欲治身病先医心病。内心清净无染是修行的真正目的,要努力作到内调自心、外敬他人,通过改变气质将烦恼、痛苦转为自在解脱。..
每一个真修解脱道的菩萨都要牢牢地记住真正修行的三步曲:首要证空性,次要看清自己的心,第三步是借用各种方法对治习气。第一是要明心见性不着相;在明白空性的真理之后,就要时时看清自己的心,看明白自己的心念是为了谁而冒出来的念头;只要是自己的心念、是为了自己的我而冒出来的念头全是错误的,..
父母对文化知识的态度,影响孩子的求知欲;父母的道德品质,决定孩子的品德高度;父母的坚强意志,决定孩子克服重重阻力的能力。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父母有多大的格局,多高的水准,孩子就能走得多远,走得多潇洒漂亮。..
海獭剥皮后忍痛为孩子喂奶感化猎人出家为僧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是一位出家僧人的亲自口述,他讲到:他在未出家前是猎人,专门捕捉海獭。有一次,他一出门就抓到一只大海獭。等剖下珍贵的毛皮后,就把尚未断气的海獭藏在草丛里。傍晚时,猎人回到原来的地方,却遍寻不着这只海獭。再仔细察看,才发现..
通过什么表现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 问:师父,通过什么表现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还请师父慈悲开示。慧广法师答:如果我们修行后,心变得柔和、善良、积极、稳定和安宁,以智慧与他人相处和合作,这就是如法修行所得到加持的一种表现。比如:我们在没有念佛之前,脾气暴躁、总喜欢怨天尤..
学佛修行自塑人格陈兵当今心理学所说的人格一语,源出拉丁文persona,大略指由具有相当统合性与持久性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个人特质,亦即个人较为持久地表现出来的社会自我。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此人心应作人格解)。出生不久的婴儿,尚无所谓人格,个个天真颟顸,活泼可爱,长大后却千差万别..
001.佛法是需要慢慢去领悟的,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需要时间、功夫、恒心、毅力,只要愿力不变,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就行了。002.生命有限可是我们的工作无限,我们要把无限的快乐、智慧、利益,留给世间的人,等到我们走不动干不动的那一天,唯求安心!003.我们一定要生活在智慧当中,只有这样我们..
孩子真的总是弱小的吗?孩子真的什么都不懂吗?错了,孩子其实很富裕,他们很强大,他们懂得很多东西,他们有无限潜能,无限可塑性。只是在你的打压之下,他们的潜能遁迹于无形。你的孩子不穷,很富有,很有潜能,像一座等待挖掘的宝矿。别用自己眼中的爱,把孩子框进设置好的囚笼里,真正的好妈妈,从..
让孩子见世面,许多时候,不是钱,而是父母的眼光和格局,带孩子通往更大的世界。01最近去参加一些活动,很多人问我,你觉得你教育过程中,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我说,让孩子见世面。可是,我们没有时间,也不那么有钱,眼巴巴地过着日子,朝九晚五,我们到底该怎样让孩子见世面。见世面是不是富人的..
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如果你不仔细阅读,妄求一夜之间,学到一个秘法然后摇身一变成为功力高超的大师,那就是你自己的失误。学道也好学法也好,一般刚完成第一次修炼的时候,容易心浮气躁。你有没有觉得念咒的速度越来越快了,都容易捋不直自己的舌头了?是否觉得存想的时候妄念、杂念也越来越多,..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以佛祖的言教作为我们修行的理路,这一点要切记。禅宗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虽不立文字但也没有离开文字,它是教外别传,有的大德说是教内真传,教内真传的意思是:佛祖千经万论,它的核心、精华就是要直指我们当下这一念心。如果我们对佛祖的言教不熟悉,不了解,..
藏族民谣中唱到:西藏的灵地在拉萨,拉萨的灵地在叶巴;到拉萨不到叶巴,等于做件新衣忘做领。民谣中说的叶巴就是扎叶巴寺,西藏四大隐修地之一。扎叶巴寺,位于拉萨东北方向达孜县境内纳金电站以北的拉日宁布山间,以岩洞和寺院一体而闻名,海拔4885米。扎在藏语中指山洞,叶巴的意思是修行。相传扎叶..
居士问:末学有一个问题,请师父慈悲开示。真如自性,如如不动,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那为什么我们修行却更强调断恶修善,强调行善顺乎自性,行恶违逆自性?大安法师:现在有些学佛人,刚学一点,就喜欢谈玄说妙。佛法是理事双备,有时是从理上讲;有时是从事上讲。理、事要兼顾。从理上讲,我们..
是来修行的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人,来到这个人间到底是来做什么的?有的人会说『就是来还债的』,意思是说夫妻会结婚就是互相欠债,子女会生到你家也是来讨债,你还我的债、我还你的债。也有的人说,人来到这个人间就是来受苦的,因为从小就经验各式各样的苦,工作之后也好多的苦,成..
古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一生如何,在很小的时候就决定了,所以,孩子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尤为重要。而在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的作用是远远大于父亲的。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母亲,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教养,也决定了这个家庭是否和顺。现代科学表明,婴儿时..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
佛教的持戒目的是在改过迁善。改过为不造一切恶业,可得离苦的果报;迁善为努力一切善业,可得幸福的果报。如果只求离苦得乐而不从身心行为方面切实改过迁善,便与常情常理的因果定律相违。佛法教人持戒的内容,有两种层次:一是自利自保的五戒,二是利乐众生的四种精进。前者的五戒是指:1、不杀生,..
有一位地方官常去听王阳明的心学讲座,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会呈恍然大悟之态,眉飞色舞。月余后,他却深表起遗憾来:您讲得真精彩,可是我不能每天都来听,身为官员,好多政事缠绕,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修行啊。王阳明接口道:我什么时候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该官员吃了一小惊:难道在工作中也可以..
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主。发源最早,始於轩辕黄帝,为中国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基信仰是道,故称道教。尊奉《老子》一书为《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道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道教认为:在万..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
致各位读者:因为最近俗事较多,很多网友一直很困惑,苦于物质社会与精神层面的纠结,特别是很多学佛几十年一直没得以解脱,原本计划写篇释迦牟尼成佛的玄机,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天命,计划本期内容讲财富与修行的关系。先说个题外话,很多人一听到什么行业大咖大佬,心生敬畏,但是,中国还特么有部分..
有无数道友要拜师学道,又有多少人能觅得真师。那种看一眼就说你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学道奇才,并交付与你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再十块钱结缘一本失传已久的旷世绝学,这样的事儿你信吗?笔者以道门中人的身分,用直白的语言讲述了修行的基本条件及随师修行的方法,文章通俗易懂,初学者不可错过。一..
夫妻就像两扇门。《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代表男女。阴阳也代表天地,阳为天,阴为地。在家庭天地里,伦常关系就叫天地阴阳。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日月合在一起为明,如果阴阳不合就不明。所以,夫妻阴阳和合才能明。这就是夫妻之道。两扇大门,支撑一个门户;男女两人,组合一个家庭。壹《易..
第八讲 修行五位一 修行五位八识规矩颂讲座,已讲过七次,今天是第八讲。八周以来,我们讲过八识、心所、种子、四分、四缘五果,三境三量等等,今天要讲修行五位。诸位或问,十二次讲座已过了三分之二,何以还没有讲到八识规矩颂的颂文? 原因是这样,譬如建房子,我们先要把砖瓦木石准备齐全,材料不..
在家修行应该持戒吗?当然要持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三无漏学,缺一不可。无戒定的慧,是狂慧(世智辩聪)。无慧的戒定,不出四禅八定,不能超越三界。慧是无我正见,加上戒定功夫,才能开发无漏智慧,转凡成圣,了生脱死,超越三界轮回。但持戒不可过猛,应当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上进;先五戒十善,..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