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菩提子佛珠为三种,一种是棕色星月菩提子佛珠,颜色是棕黄色的,又叫老菩提佛珠,这种的颜色是后期上漆处理的,棕黄色并不是其本色。一种是原子星月菩提子,颜色是灰白色的,还有一种颜色比较白,是原子星月菩提子经过漂白处理的,所以颜色比较白。
星月菩提子佛珠的颜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星月菩提子佛珠时间长了颜色可以逐渐变黄、变红,最后转黑,表面会出现丰富的裂纹,犹如瓷器釉层中美丽的裂纹开片,而佛珠表面会变为血珀般的半透明状,润泽奇绝,为星月菩提子佛珠所独有。
星月菩提子佛珠为三种,一种是棕色星月菩提子佛珠,颜色是棕黄色的,又叫老菩提佛珠,这种的颜色是后期上漆处理的,棕黄色并不是其本色。一种是原子星月菩提子,颜色是灰白色的,还有一种颜色比较白,是原子星月菩提子经过漂白处理的,所以颜色比较白。
星月菩提子佛珠的颜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星月菩提子佛珠时间长了颜色可以逐渐变黄、变红,最后转黑,表面会出现丰富的裂纹,犹如瓷器釉层中美丽的裂纹开片,而佛珠表面会变为血珀般的半透明状,润泽奇绝,为星月菩提子佛珠所独有。
【迦留陀夷】此云黑光,亦云粗黑,颜色黑光故。
四大洲的天色不同,北洲金色,东洲银色,南洲碧色,西洲赤色,因为这些颜色是须弥山四方天空所显的颜色,所以叫做空一显色。
行宗记·释四波罗夷法:“酒十过者:一、颜色恶,二、少力,三、眼视不明,四、现瞋恚相,五、坏业资生,六、增疾病,七、益[斗@斫]讼,八、无名称,九、智慧少,十、命终堕三恶道。”(戒疏记卷五·七二·九)..
禅的颜色◎ 凉月满天雨和禅是生命里躲避不了的两件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那时候的雨,是用来助阵的旖旎春光。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到中年,悲欢离合成酒,心境苍凉。听着雨打舟篷,嘭嘭嘭嘭,越发心惊。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
佛光禅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二讲昨天我们讲的那些,是从一个界限面去向另一个界限面的非常现实的东西,我们修学佛法关健所在。我一再强调的一个观念,就是要有实质性的一种效用。什么叫实质性的效用呢?就是说,因为佛法的真理,他就象一部性能非常优越的一部车。这部车子呢,性能绝对是顶极,无论是从他的工艺..
金丝同料小叶紫檀,并不是金星,如果我们说金丝紫檀是金星小叶紫檀,那是忽悠人的。这款是仅次于金星的,金星现在已经难觅踪迹了。金丝紫檀是选择最好的小叶紫檀老料,树龄都在四五百年以上,最正宗的老料紫檀,用纯手工的方法,打磨出来,恢复小叶紫檀本来面目,牛毛纹特征明显,金丝丝丝在目。金丝同..
凤眼菩提子佛珠是常见的菩提子佛珠之一,在汉地和藏地的信佛学佛人士中广受欢迎,人们习惯称之为老凤眼菩提子佛珠。凤眼菩提子佛珠的每一颗珠子上,牙眼如目,如丹凤眼,因此而得名凤眼菩提。凤眼菩提子佛珠受欢迎有三个原因。一、凤眼菩提子大小正好合适念佛拨动一般修佛的人以男士居多,他们希望有一..
和尚的不同颜色的僧衣都有什么讲究?僧衣是和尚身份的标识,细心的人会发现不同僧侣的服装颜色是不同的。不同寺院的出家人站在一处,着装色彩斑斓,迥然不同。根据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条布缝成的小衣,我国俗称为五衣,是打扫劳作时穿的;一是七条布缝成的中衣,我国俗称七衣,..
有的佛珠是15颗的,没有“佛头”,有的是14颗子珠,加上一“佛头”,共15颗佛珠。这颗“佛头”是不计算颗数的,“佛头”是念经时来计算圈数的。下面我来给你说一下14颗佛珠是什么意思:14颗佛珠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1、使众生..
近两年小叶紫檀108颗佛珠中的长珠,也就是108颗佛珠很流行,市场销量明显增加。什么原因呢?善财佛珠、善财佛教饰品解释以下原因:第一, 小叶紫檀大珠子成本增幅比较大,厂家无奈多做小珠子的的小叶紫檀108颗佛珠。小珠子,一般都是做成108颗的,5MM、6MM、8MM都是108颗,3MM和4MM是216颗。小叶紫檀10..
金丝同料小叶紫檀佛珠是同料佛珠加工工艺中的最好的一种。不同之处在于,其所选用的小叶紫檀木料是金丝老料紫檀木料,这种木料当然肯定是大直径木料,因为树龄很长,金丝牛毛纹很明显,加工出来的佛珠,金丝牛毛纹历历在目,小叶紫檀的特性尽显眼底。我们平时很多人提到的老料紫檀,很多人很难去界定到..
镇魂街:曹焱兵的守护灵有4位处于佛珠形态,解封的时间该到了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在群英殿大战篇中,曹焱兵的守护灵许褚、徐晃、夏侯惇、夏侯渊这4位都被镇狱童子收服变成了佛珠形态,直到张郃出现后,曹焱兵打败了镇狱童子才拿回了这些佛珠。按照设定来说,要从佛珠形态变回守护灵需要7天的时间才..
【诸圣弟子二种杂染】 p1360瑜伽九十七卷十六页云:复次诸圣弟子,已见谛迹,未离欲者,应知略有二种杂染。谓欲杂染,后有杂染。于此二种,诸圣弟子,应勤加行,净修其心。诸圣弟子,为欲断除欲杂染故,勤方便时;渐依三行。谓趣无动行,趣无所有处行。证入无动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处定。此由断对治故,及..
为大乘起信论所说净法薰习中,妄心薰习二义之一。与“意薰习”相对称。谓凡夫及二乘人等,不觉阿黎耶本识,不知唯识无境,执着外界实有境界,于分别事识之中,厌离生死之苦,发心企求无上之道。(参阅“四薰习”1848、“薰习”6612) p1316 ..
为虹之异名。又作帝弓、天帝弓。往生要集卷中(大八四·五三下):“双眉皎净,似天帝弓。”[玄应音义卷二十一] p1335
指天台宗第一祖龙树菩萨、第二祖北齐慧文、第三祖南岳慧思、第四祖天台智顗、第五祖章安灌顶、第六祖法华智威、第七祖天宫慧威、第八祖左溪玄朗、第九祖荆溪湛然。龙树菩萨虽生于印度,然北齐慧文依其中观论而证明一心三观之妙旨,故奉为第一祖。然亦有称北齐慧文为天台初祖者,盖以龙树为印度人,故未..
全一卷。元代怀则撰述。又作佛心印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说明天台宗所传佛心印“性具性恶”之法,并破斥禅家之“教外别传,见性成佛”、相宗之定性二乘、性宗之无佛性等义。注书有明代传灯所著之天台传佛心印记注二卷等。[佛祖统纪卷二十四、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目录卷四、阅藏知津卷四十二] p1346..
中印度摩竭陀国那烂陀寺僧。约于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至太平兴国寺,参与日称三藏之译场。四年于苏州补苗振之楞严经白伞盖真言之遗阙,翌年四月将梵汉本合并,于杭州雕印之。哲宗绍圣二年(1095),师仍住太平兴国寺传法院从事译经。赐号“广梵大师”。其余事迹不详。[删补参天台五台山记卷四] p13..
谓火之自体。界,为持之义。火持其自性,其性为暖,能成熟物。俱舍论卷一(大二九·三中):地水火风,能持自相。” p1496
梵名 Citrabhāna。音译作质呾罗婆拏。印度人。唯识十大论师之一。与世亲同时代,乃四世纪末期之人。善于文章,深娴注述,形虽隐俗,而道高真侣。注释唯识三十论颂。[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 p1501
梵语 go-ratha。三车之一,四车之一。法华经譬喻品举出羊、鹿、牛三车及大白牛车,牛车比喻菩萨乘。(参阅“火宅喻”1495) p1504
佛制五种净食之一。一切瓜果等物,应先以爪甲去其皮壳而后食之。 p1502
入于禅定时,身心适悦、轻安寂静之妙味;即禅乐,禅定之法悦。大乘无生方便门(大八五·一二七四中):“贪着禅味,堕二乘。” p6455
凡四十卷。南宋法应集,元代普会续集。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五册。系编集古来禅家诸祖颂古之作。内容共收世尊机缘二十四则、菩萨机缘三十则及大乘经偈六十二则、祖师机缘七○二则。举凡增续及续收均冠以续收二字,与原集区别。[阅藏知津卷四十二、禅籍志卷上] p6461 ..
凡二十卷,目录一卷。又称禅宗辞典禅林象器笺。日僧无著道忠(1653~1744)编,日本宽保元年(1741)刊行。系搜集百丈怀海古清规以下各清规有关禅林之规矩、行事、机构、器物等用语、名目之起源、沿革以至现行之意义,一一加以阐明详释。共分二十九类,总计一七二四条。本书援引经、律、论、疏、僧史、..
唐代悟达国师以三昧水洗疮而濯除累世冤业之忏法。又作水忏法、三昧水忏、慈悲水忏、慈悲水忏法。悟达于过去世为袁盎时,曾斩晁错;其后十世中,袁盎转为戒律精严之高僧,故晁错累世虽思报复而无机会。后因懿宗之礼遇,师名利心起,招损其德,冤业乃乘机而入,于其膝上生人面疮,眉目口齿俱备,每以饮食..
广义言之,指清净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狭义而言,则指八关斋戒,或特指过午不食之戒法。斋之梵语为uposadha,巴利语uposatha,音译乌逋沙他、布萨陀婆,略译为布萨。原为古印度之祭法,即每隔十五日举行一次集会,令各自忏悔罪过、清净身心,于此日,祭主并行断食而住于清净戒之法。至佛陀时代,尼..
悉昙字(va)。又作婆、缚、和、啝、和。悉昙体文遍口声之第四,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综合诸经论,此字之义有多重:(一)言说之义,此系缘于字相上之浅略阐释。(二)言说不可得之义,此系缘于字义上之深秘阐释。上记深浅二释皆系出自梵语 vākya, vac或 vāda 等字之字首。(三)最上乘声之义,..
悉昙字 (ysa)。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逸娑、也娑、拽娑、夷娑、阇、嵯。大智度论卷四十八谓闻此醝字,即知醝字空,知诸法亦空。大般若经卷四一五称入逸娑字门,悟一切法衰老之性相不可得。[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三、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八十九](参阅“悉昙”45..
为大日经所说六十心之一。即对于无疑虑法生起疑虑之心,而与六十心中之痴心、疑心相类似。痴心与闇心虽同属于痴烦恼,然前者乃遇法悉皆信受,后者则生疑虑。又疑心与闇心虽同为疑惑之心,然前者乃以小智疑法,其体为疑虑;后者则以蒙昧之心疑法,其体为暗迷。[大日经住心品、大日经疏卷十一] p6526 ..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