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 志
报尔众生直道,非有即是非无。
非有非无不二,何须对有论虚。
有无妄心立号,一破一个不居。
两名由尔情作,无情即本真如。
若欲存情觅佛,将网山上罗鱼。
徒费功夫无益,几许枉用工夫。
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
一切不憎不爱,遮个烦恼须除。
除之则须除身,除身无佛无因。
无佛无因可得,自然无法无人。
摘自《大乘赞》
◎ 宝 志
报尔众生直道,非有即是非无。
非有非无不二,何须对有论虚。
有无妄心立号,一破一个不居。
两名由尔情作,无情即本真如。
若欲存情觅佛,将网山上罗鱼。
徒费功夫无益,几许枉用工夫。
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
一切不憎不爱,遮个烦恼须除。
除之则须除身,除身无佛无因。
无佛无因可得,自然无法无人。
摘自《大乘赞》
义玄道流,山僧佛法的的相承①,从麻谷和尚②、丹霞和尚③、道一和尚④、庐山拽石头和尚⑤与石巩和尚⑥,一路行遍天下,无人信得,尽皆起谤。如道一和尚用处,纯一无杂,学人三百五百,尽皆不见他意;如庐山和尚,自在真正,顺逆用处,学人不测涯际,悉皆茫然;如丹霞和尚,玩珠隐显⑦,学人来者皆悉被..
◎ 龙树菩萨 造颂 达真 译讲颂词 数两盐转少水味 非能改变恒河水 如是当知微小罪 无法摧毁大善根 释义刚才讲了对境、意乐、时间和对治法。如前所述,把德田、恩田、悲田作为对境而做善法、功德,力量非常强大。即便相续中生起了一些恶念或行持了一些恶业,也无法毁坏善根,破坏相续。此颂以比喻说明,..
【经典原文】《优婆塞戒经》云:亲近善友,能自利益,及利益他。《优婆塞戒经》【佛经解释】亲近善友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这样自己能得利益也能利益他人,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可能孤立存在,我们周围要有很多环境和人事关系,它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个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自己心性的表现,我们的心..
林清玄苏东坡有一次过济南龙山镇,那里监税官宋宝国拿出一册王氏所写的《华严经解相》给他看,并对苏东坡说:这位王公修道已到了极致了。苏东坡就问宋宝国说:华严经一共有八十卷,王氏怎么只解了一卷呢?宝国说:王氏对我说,只有这一卷是佛语奥妙,其余的都只是菩萨所说的话,没有什么可观。东坡听了..
导语:拥有没有错,重要的是如何拥有。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生存,苦中作乐的虚荣心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从个人的贪欲束缚中解脱出来,把拥有的分享出去,打开心量,才能让生命拥有真正永恒的快乐。生命中的苦是多于乐趣的,我们所谓的快乐,多是努力了很久之后苦中作乐,在苦里面去选择甜的东西。可是..
【螺画之行】 p1405大毗婆沙论六十六卷十一页云:问:螺画之行,其义云何?尊者世友,作是说:昔此洲内,有二仙人。一名饷佉,二名履企。具足第一轨则梵行。诸在家者,皆不能及。劝人出家,即劝同彼。有作是说:如螺贝上,雕画文像;坚固难坏。风吹日曝,及余外缘,卒难毁灭。出家人行,亦复如是。在家..
【我有无量想】 p0650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五页云:我有无量想者:谓执无量色为我,或执无量无色为我。若执无量色为我;彼执色我,遍一切处。彼执想为我所。依无量身故;缘无量境故;名无量想。我与彼合,名有无量想。此在欲界全,色界一分。除无想天。许无色界亦有色者;此亦在彼前三无色。若执无量无色..
梵语dhyāna。音译禅那,略作禅。意译定、静虑。取音译与意译并称之,即作禅静。谓令心住于一境,以详密思惟之寂静状态。释门归敬仪卷上(大四五·八六一下):“或乐禅静,则以礼拜为粗疏。”又适于坐禅之闲静所在,称为禅静坐处,或称禅处、禅所。[顶生王故事经、法苑珠林卷七十一] p6481 ..
(术语)佛菩萨加被之力。
(术语)信勤念定慧之五根,其他一切之善根也。无量寿经曰:诸根智慧。慧远疏曰:信勤念等,名为诸根。若通论之,一切善法,悉名诸根,如涅槃说。又眼耳鼻舌身之五根也。无量寿经上曰:诸根悦豫。慧远疏曰:眼等五根,同现喜相。..
(杂语)北方也。以五行中北方为水也。大日经一曰:是等依龙方。
(物名)库司有大板,斋时打之者。见象器笺十八。
【所缘】 p0733 瑜伽二十六卷十三页云: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如彼卷十三页至二十七卷二十一页广释。..
【遂求利行】 p1247瑜伽四十三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遂求利行?当知此行、略有八种。谓诸菩萨、见诸有情于应惭处,为无惭缠之所缠绕;方便开解,令离彼缠。如无惭缠,如是见有于应愧处,为无愧缠之所缠绕;若惛沉缠、若睡眠缠、若掉举缠、若恶作缠、嫉缠、悭缠、之所缠绕;方便开解,令离彼缠。..
【黑峰山】 p1181西域记十卷十四页云:国西南三百余里,至跋逻末罗耆厘山。(唐言黑峰)岌然特起,峰岩峭险。既无崖谷,宛如全石。引正王为龙猛菩萨、凿此山中,建立伽蓝。去山十数里,凿开孔道。当其山下,仰凿疏石。其中则长廊步檐,崇台重阁。阁有五层。层有四院。幷建精舍,各铸金像。量等佛身,妙..
【易可通达】 p0827 瑜伽七十卷十一页云:由二因缘,易可通达。一、若文,若义,易觉了故;二、出离等觉故。
【美妙】 p0883 集异门论十卷十页云:美妙者,谓所发语、不疏不密,不隐不显;是名美妙。
【枯竭】 p0889 瑜伽九十五卷十页云:又即此爱、令无饱故;说名枯竭。
由修禅定所得之五种功德。又作五轮禅。此五法门乃借譬立名,以离下地之乱心,次第转至无学之极果,故通称为轮。即:(一)地轮三昧,行者于“止”之中,若证“未到地”之定,忽然湛心,自觉身、心之相皆空,泯然入定,而定法持心不动;犹如地之具有住持不动、出生万物二义,故称地轮三昧。(二)水轮三昧,..
又作四门出游。略作四门。释尊为太子时,曾从王城之四方城门出游,因见老、病、死之苦,而深感人生无常。即:出东门遇老者,出南门遇病者,出西门遇死者而有所感;最后出北门遇见出家之沙门,遂决意出家。上记为长阿含经卷一、众许摩诃帝经卷四、修行本起经卷下等所载。然据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载,太子..
指北传汉译之四部阿含经典,亦为原始佛教之根本经典。即:杂阿含经(梵Sajyuktāgama)、中阿含经(梵 Madhyamāgama)、长阿含经(梵 Dīrghāgama)、增一阿含经(梵 Ekottarikāgama)等四阿含。(参阅“阿含经”3619、“原始佛教”4061) p1726 ..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