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照本如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商量?
摘自《指月录》
◎神照本如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商量?
摘自《指月录》
神照本如法师,尝以经王请益四明尊者。者震声曰:「汝名本如。」师即领悟。作偈曰:「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处处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来思惟如果你不能认同刚才师父的开示,那么我告诉你:净土法门你的知见要正确,有一个要领,处处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来思惟就对了。这才是标准的佛力思想。处处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来思惟,就对了。阿弥陀佛希望人间的佛弟子,念他的果地德号,念多还是念少?念多。所以,阿弥陀佛希望你佛..
在生活当中处处觉悟,就是巧把尘劳做佛事宏圆法师究竟涅槃。涅槃又叫做圆寂,涅是不生,槃是不灭,具备众德为圆,除一切障为寂。涅槃、圆寂具有不生不灭,圆满清净的意思,究竟涅槃是最圆满、最无上的涅槃。涅槃有四种,我们来讲讲,第一,自性涅槃,指一切众生本具自性。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无染,不生..
惟觉法师《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一个是主。客,是指我们的妄想,像空中的灰尘一样,始终是来来往往的。既然是妄想,来也好、去也好,就像灰尘一样;能够知道妄想的这念心,像虚空一样,始终是寂然不动的主人。客来客往,自心不动憍陈如尊者云:譬..
心里种上花,处处好风景彩云追月心情的喜与忧,好与坏,人生的进与退,大都取决于我们的心态。心大是一种结局,心小是另一种结局;努力是一种结局,放弃是另一种结局;看重是一种结局,看淡是另一种结局。心里种上花,触目皆是花开,处处皆闻花香。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心态,决定你的人生,心..
为何人世处处有苦恼◎杨 绛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
天台家以种、熟、脱等三阶段表示佛道成就之相,称为天台三生。种,即下种,谓初种成佛得道之种子。熟,即调熟,谓修行渐次成熟。脱,即解脱,谓修行已成,因圆果满。此三阶段或配于久远、中间、今世,或于一生一念之中立之。三生者,仅示三位之别而已。[法华文句(会本)卷一](参阅“种熟脱”5873)..
(名数)律家所谈,乐语他误人,乐说邪见人,口软心恶人,少作多说人之四种人,常当远离也。
(人名)Dharmagatayaśas,比丘名。历代三宝记十一曰:天竺沙门昙摩迦陀耶舍,齐言法生称。
【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 p0755 瑜伽七十六卷二页云:广慧!若诸菩萨、于内各别如实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不见积集,不见心;不见眼色及眼识;不见耳声及耳识;不见鼻香及鼻识;不见舌味及舌识;不见身触及身识;不见意法及意识。是名胜义善巧菩萨。如来施设彼为..
【信等心所八识有无】 p0871 成唯识论六卷七页云:此十一种、前已具说。第七八识、随位有无。第六识中,定位皆具。若非定位;唯阙轻安。有义、五识唯有十种。自性散动,无轻安故。有义、五识亦有轻安。定所引善者,亦有调畅故。成所作智俱,必有轻安故。..
禅林用语。谓远离自己之故乡而流浪他方,禅林中以之比喻舍离自心而向外求佛。 p1603
(人名)舍利弗弟子名。与五百商人共入海,归路迟同伴,于海边历见五十三地狱。归而问之于佛。佛一一答之。见因缘僧护经。
(人名)舍卫国婆罗门名。患无子。诣佛使占相,佛言相有子,喜而供养佛。归路有一猕猴,乞阿难之钵,以蜜供养佛,猕猴死,生于婆罗门家,名摩头罗世质,后出家得道。见贤愚经十二。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