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护持三宝的真义
所谓护持三宝,简而言之,就是「协助三宝常住在世间,广弘于世间」的意思。
如何才能如法、如律地达到这个目的呢?
概括地说,也就是其护持,一切皆应以「法」为中心;以「僧」为所依;以「佛」(觉悟)为内涵。
若离此三者而言护持,则与一般世间事业并无差别,是不能圆满自、他解脱之无上功德的,望有心于护持三宝事业的居士,多留意于此。
居士护持三宝的真义
所谓护持三宝,简而言之,就是「协助三宝常住在世间,广弘于世间」的意思。
如何才能如法、如律地达到这个目的呢?
概括地说,也就是其护持,一切皆应以「法」为中心;以「僧」为所依;以「佛」(觉悟)为内涵。
若离此三者而言护持,则与一般世间事业并无差别,是不能圆满自、他解脱之无上功德的,望有心于护持三宝事业的居士,多留意于此。
善士问:请问院长,阿弥陀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能常常保持著惭愧忏悔心?法藏法师答:是的,这不容易,这确实是不容易。我刚刚要休息的时候,我挂上海青的那一刹那,我听到了辉师父跟暘师父的对话,对话是这样子的。我跟他们讲说:「欸,等一下45分准备啊」,是这样。暘师父就说:「好,那我们45分准备..
发心出家应如何选择依止之善知识与道场对一位有心想出家修行的行者而言,选择契机而如法的出家道场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遵循世尊的嘱咐:男众当前往纯一男众的道场亲近,同理,女众则应该前往纯一女众的道场亲近,现在有一些女众特别「喜欢」找男众师父剃度,甚至还住在有男众的道场,其实是非常违背佛陀所制..
念佛法门殊胜的原因净土法门为什么念一句佛号就能蒙弥陀佛接引?为什么念一句佛号就能够降伏种种的业障?为什么在临终烦恼相现前时,这一句佛号提念起来,就能导引你往生?就在于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道理。印光大师提倡:心作心是。这个心是什么心呢?这个心就是天台宗所说的「介尔一念法界圆融之心」,..
修持佛法须具足的条件修持佛法,要走得踏实、不入岔路,有几点条件是必须具足的:1.发菩提心——要有自利利他的心。2.恒持心——学佛必须持之以恒。3.不求速成的心——修学佛法必须踏实不可躐等。4.恭敬心——古德云:要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从恭敬三宝中求。..
净土法门是一种大修行,是修行的十分重要的法门。净土法门的特质是难信、难解、易至这六个字。难解、难信、易至这六个字是同一件事情。它是大乘佛法的真实利益之所在,是大乘佛法之用。净土法门就是阿弥陀佛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誓发四十八愿,经过兆载永劫的勤苦熏修、方便庄严,然后建立起极乐净土。这样..
从爱情看人生众生有许多的恐怖~恐怖死亡、恐怖失去、恐怖爱情远离……当爱情转身了,该怎么办 ?我们要追过去吗……爱情一转身 ~就像,彩虹消失了一样。抓都抓不到 !彩虹,本来没有生。只是,某个角度,看起来──像是彩虹。爱情,也没有生。只是,某个心灵角度,看起来──好象以为~爱情来了 !****夏天,下了..
看懂缘分相信因果再快乐的事也有结束的一天,再痛苦的事总有跨过去的时候,这就是缘。所以说身为佛教徒,一方面像一般人一样,都在缘起缘灭中生活,但是他跟别人不一样的,不是因为他有佛祖保佑念佛吃素,这样的表面而已,而是因为他更能懂得创造正确的优质的解脱清净的缘。面对无常变化的事相,即便是喜欢或不..
善士问:世间慈悲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可是有时候反观又会想,是否有恶有善才是符合世间平衡的状态?法藏法师答:慈悲并不是违背有善恶。善还是善,恶还是恶。我们讲慈悲是指的说,我们不因为我们善,而去对恶轻视、愤怒、排斥啦!是这样。但并不意味著我们分不清楚善恶,更不意味著我们对于恶。我们..
相由心现,美的方法别人长得美美的! ~~~~我却长得:::::::一个腰像水桶、两只腿如象腿、一个鼻子看到两个孔、耳朵就像老鼠....成天怨天怨地、骂母亲、怨父亲。万般皆有因果─要检讨与惭愧自己以前没有说好话,没有好脸色对待人,对人讲话大小声,脾气暴躁,今天就长得这样。所以,不用埋怨!但是,要忏悔!忏悔业..
善士问:请问院长,院长要我们对比自己腊长的,或者是对师长讲话时要合掌。但弟子之前并没有这样的习惯,所以,常常忘记这样做,也不想这样做,怎么办才好?法藏法师答:不想这样做就有问题了。你要知道,这是恭敬法,佛法于恭敬中求,所以先者先坐,后者后坐,莫如外道痴人坐无次第,「坐」这个字是指..
情绪〝停看听〞,跟烦恼say〝掰掰〞因为烦恼已经产生、坐稳了,我们才逼不得已的〝转念〞。其实我们可以在烦恼产生前:Step1.先观察到情绪的出现(当下的心情为何?谁在不满?who),要想:「欸!我怎么有种不同于平常的感觉?」Step2.紧接着,观察感觉的细微相(感觉是什么?what),「有不满、不愉快、放不下、求不得..
如何看待并调理自己的疾病因缘果报如影随形,这是佛弟子应该坚信的!然而生命中的因果关系,并非单纯机械性地〝单因生单果〞,而是多因多缘的因果表现。因此身体的多病,依经说,除了少数的其它原因外,往往与前世伤害人类或动物的生命有关。以此为主因再以「饮食不当」、「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精神..
不管外境如何,求生西方之心总是不变我们都是娑婆过客。既是过客,则敦伦尽份之余,不妨学着放下:「有工作就做,做完了就放下,也不必去分别它们是多是少、是坏是好」,总是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不管外境如何变,心中那一念念佛、求生之心总是不变。大家在工作、家庭烦忙之中,最好还是将定课保持。但是,定..
陈士东居士:快乐真好快乐真好陈士东 快乐真好,但是有的人并不快乐。为什么他们不快乐呢?有的人生病了,他不快乐;有的人官场失意,便不快乐;有的人没有钱,所以不快乐。但是我看到某病人虽患有不治之症,他仍然整日笑容满面,即便是在他发病时,他也没有不快乐过。有一天他静静地去世了,有人说,他..
看见失败的价值西方有一句谚语:「失败的人,没有资格悲伤」。因为失败已经发生,继续悲伤只是浪费精神力量!应该做的是:反省、检讨失败的原因。这就是佛教对解脱的概念。要学会如何〝谦卑地〞在沙里淘金佛法的弘扬,依于众生的根机、时代的因缘及弘扬者个人的修道经验与愿力的不同,而有各种权巧方便的阶段..
净土行者如何修持「礼敬门」《往生论》中所示的「礼敬门」,对念佛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门,其内容简单的说,就是五体投地来礼敬、仰祈弥陀佛的悲愿不舍摄受往生。由于我们过去愚痴,只知追求名利、财色、我执、我爱、贡高、我慢、贪爱娑婆,因此这辈子又来轮回了,所以今生我们要诚心礼佛求忏悔。「礼敬门」中..
检视自心是否降伏如果有一个人的作为,让你感觉到:「已经忍无可忍了,想要跟他谈一谈」,那你已经没有降伏你自己的心了。因为当心生起「无法再忍」的相貌时,我们自己的心已产生了「毒素」。既使那样还是要「忍下来」,固然于世俗人算是「有修养」了,可是毕竟仍然「充满内伤」,这仍然是不够的。因为「硬忍」..
僧团的理想僧团希望给人的感觉(或者说它想要建立的)是:传统中不无创新、淡泊中不缺热情、持戒中不失善巧、自利中不坏利他、做务中不昧修心、困勉中不忘菩提、严肃中不失活泼。虽注重教理但更重视于实践、原则虽很清楚但也不坏人情、虽有人情但绝不出卖佛法!以无事为兴盛、尽力随缘而不攀缘、人不知而不..
问:遇到假和尚化缘怎么办?一个出家师父开示,说碰到假和尚也要恭敬他,因为他穿着出家人的衣服,还说假和尚也是一种外护,就好比一颗大树,它根部周围必定会有杂草,如果把杂草除掉了,那大树也活不成了。请问,这种回答有道理吗?居士遇到假和尚应该怎么办?答:假和尚是目前中国社会一个很大的问题..
宗炳,字少文,籍贯南阳(今河南邓州)。其母聪辨,富于学识,教授几个孩子,皆有成就。宗炳妙善琴书,尤精玄理。殷仲堪、桓玄都授予他主簿官职,皆不就。刘裕领荆州,复授予主簿,宗炳答说:我隐逸山林,三十年了。于是到庐山筑室,依远公参与莲社。很久之后,其兄宗臧为南平守,逼宗炳一起还归江陵(..
陈柏达居士:惜福才不会折福 陈柏达居士:惜福才不会折福 现在的物质文明很发达,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质的享受里,生活越来越奢侈浪费,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诸君必须明白我们今生所享用的东西,无一不是前生种福所感的果报。过分享福和尽情享乐的后果是可怕的。所以古代有一首诗告诉我们在富足时常要为贫..
陈海量居士:建设佛化家庭1--自序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雏形,而社会乃是家庭的集合体。要使社会佛化,必须先从家庭佛化做起。人类整个的生活,不外乎精神的和物质的二方面。父母、夫妻、兄弟、姊妹间的感情,亲戚朋友间的酬应,和休闲时间的娱乐,都是属于精神的方面;而衣食住等则是属于物质的方面。我..
维摩诘居士在毗舍离城西北有一座寺院,旁边有塔,是佛说《维摩诘所说经》的地方。维摩诘居士是城中一位大富长者,心胸豁达,修安忍调柔心性,用精进对治懈怠,不离禅定,摄受诸根。虽然身为居士,却常修梵行。能无相布施,光顾酒肆、妓院度化众人却不被污染。维摩诘居士常常以善巧方便度化众生,使大众..
问:如今想要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要作什么样的修行福业,以何者为种子,方得往生彼国。此外凡夫世俗之人都有夫妻子女,不知如果没有断除淫欲,能够得生彼国极乐世界吗?法宣法师答:如果想要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应当具有二种行,如是一定往生彼国。一者、厌离行。二者、欣愿行。所谓的厌离行者,凡..
这样的修行人,诸佛菩萨会在暗中护持!很多修行人会发现,怎么自己这两年突然的运气不顺了,怎么老破财啊。以前很好赚钱的,现在很难赚钱。甚至负债累累,而越是急着赚钱还债,就越是破财,债务越来越重。有的人,念佛。发现运气好了,财运顺利了,很欢喜。而有的人,则相反,越是修行,财运反而越背,..
为隆定法师、王武荣、李勇、刘爱民居士上堂香语( 2005 年12 月15 日 )时寒岁深朔风起,道人肌骨最相宜。芒鞋踏破万里雪,归来好看庭前枝。有僧问赵州:“如何是沙门得力处?”赵州禅师说:“你什么处不得力?”赵州禅师此一问直逼得我等回光返照,洞见自己肺腑,却如哑子吃汤圆,心中自明,开口不得。何以故?一切..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讲义》我们看现前社会造这种业的人,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有时候也能够见到。大家都把这事情看得很轻,认为这是迷信,认为这些迷信的事情应当要破除,哪里晓得有这么严重的果报?毁谤三宝,无论你是有意、无意都得重罪,在一切恶业里面没有比这个更重。它的原因如佛在经中所说,..
我们经常和大家讲因果的道理,因果的道理说真的,本身非常复杂,所以我们读不懂红尘中的故事,读不懂我们生命中的坎坎坷坷。因果道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平时我们和大家说的,各人吃饭各人了,各人因果各人了。关于各人因果各人了,我们也常常讲释迦牟尼佛,因为在因地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拿木棍..
好像,你去护持一个法师,我去护持一个法师,令出家人分开,不能同住修行,这就是破坏僧团。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什么是正法住世?你老老实实去修行,不好虚名假利,不贪供养,就是正法住世。如果每个出家人能持银钱戒,能坐禅,能日中一食,能时刻搭袈裟,严持戒律,就是正法住世。正法住世,也就是时刻..
翟镜铭笔记今天我们演讲的就是人生的真义。人生在世究竟为些什么?究竟应该怎样彻底答复出来?我们人类天天的活动着,究竟为什么事呢?在一般常人的解答,人生无非求衣食住三件事。只能上事父母,中为己身,下畜妻子,就是了事。但我们要问一问,人类生活是否正如这一样的简单,这是很值得我们去寻求的一个问题。..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