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需原材料:莲藕两节、糯米50克、冰糖50克、大枣、枸杞。
特点:软糯、清香、营养。
操作方法:
1、先洗净糯米,用清水浸泡约1小时以上。
2、莲藕去皮,在藕节一端约2CM处切开,用筷子将糯米塞入孔中,然后用几根牙签把刚才切开的藕节连接固定起来。
3.在炖锅中放入连藕、冰糖、大枣、枸杞和清水,炖煮1小时。煮好后捞起待凉却后切约1CM厚的藕片。(用高压锅炖的话,只用35分钟)
4.将锅中剩下的糖水淋在藕片上即可。
5、再放几朵玫瑰糖作为点缀。
所需原材料:莲藕两节、糯米50克、冰糖50克、大枣、枸杞。
特点:软糯、清香、营养。
操作方法:
1、先洗净糯米,用清水浸泡约1小时以上。
2、莲藕去皮,在藕节一端约2CM处切开,用筷子将糯米塞入孔中,然后用几根牙签把刚才切开的藕节连接固定起来。
3.在炖锅中放入连藕、冰糖、大枣、枸杞和清水,炖煮1小时。煮好后捞起待凉却后切约1CM厚的藕片。(用高压锅炖的话,只用35分钟)
4.将锅中剩下的糖水淋在藕片上即可。
5、再放几朵玫瑰糖作为点缀。
法身之感应,叫做法应;应身之感应,即叫做应应。
1、以法为食,长养慧命。2、如法的食物,佛法对于食物有法制,依循法制的食,叫做法食。
指一切的事物。一切的事物,不论大的小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叫做法,不过有形的是叫做色法,无形的是叫做心法。
又名夏腊,或戒腊,即比丘受戒的年岁。比丘每年夏行三月安居,安居完毕,就是比丘的岁末,叫做法腊。
法性是涅槃的别名,涅槃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所以叫做法性常乐。
1、闻法之后,心生欢喜。2、见法生欢喜,叫做法喜。
材料:金针菇一斤,剁椒3大勺,蒜末3瓣,姜蓉少许(喜欢葱花的可以大量的放,也可以省略)做法:1、金针菇洗干净表面,用盐水浸泡5分钟,再拆开链接的部分,洗干净里面的杂质。去后面的老根,不用去的太多。切成1cm的小段备用。蒜末,姜蓉,葱花,剁椒准备齐。2、锅里放油,稍多些(特别有葱花的时候)放入..
原料:素肉大片、海苔片(用做寿司海苔、或波力海苔均可)裹炸粉、(或万用炸粉、一般超市都有卖)面包糠调料:植物油、黑胡椒粉、 盐、 素蚝油、(或美味鲜酿造酱油) 味全高蔬菜味精、 玉米淀粉适量 做法: 1、素肉大片用水泡软,挤干水份,用少许淀粉、盐、味精、腌制抓捏一下使之入味;2、裹炸粉20克..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点过失都没有的人,世间上是找不到的。对于别人的缺点,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惯,也不要随便说出去。尤其是别人的隐私,千万不要到处散播。《格言联璧》云:静坐常..
闽菜佛跳墙,家庭简易版的做法,味道也不差佛跳墙绝对是闽南菜系中最为出名的一个,在很多的美食节目里,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佛跳墙一般都会被当作大菜,用来招待特别重要的贵客,一般家庭里不会吃这道菜,因为制作这道菜的时间成本实在太大了。当然,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时间并不是问题,只要够美味..
用料:生生夫、葱、姜、酱油、醋、白糖、味精、辣椒酱做法:1. 食材:生生夫2. 葱姜切茉3. 酱油.醋.白糖.味精.辣椒酱葱姜调匀烧好4. 剪下一块生夫5. 热锅油七分热放入生夫煎6. 翻一面再煎二面金黄捞出7. 已煎熟生夫8. 生夫切条装盆小贴士:沾着熬制好的调料,也有用番茄酱沾着吃,浇在上面也可以。..
【我非有无】 p0648 俱舍论三十卷三页云:如世尊告阿难陀言:有姓筏蹉出家外道,来至我所,作是问言:我于世间,为有非有?我不为记。所以者何?若记为有;违法真理。以一切法皆无我故。若记为无;增彼愚惑。彼便谓我先有今无。对执有愚,此愚更甚。谓执有我,则堕常边。若执无我;便堕断边。此二轻重..
【种姓堕决定】 p1261显扬八卷九页云:种姓堕决定者:谓诸菩萨、住种姓位,便堕菩萨决定之数。何以故?由诸菩萨、成就种姓,若遇胜缘;必定堪任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成所作智所缘】 p0667 佛地经论三卷七页云:成所作智相应心品、有义、唯缘五种现境。庄严论说:如来五根、一一皆于五境转故。如实义者,成所作智、亦缘一切。于一切境,皆无障故。庄严论说:成所作智、于一切界、起种种化;无有数量,不可思议。作诸有情一切义利。此经中说:成所作智、起作三业诸变..
【非有为增上法】 p0717 品类足论六卷八页云:非有为增上法云何?谓无为法。
【所作处苦】 p0738 瑜伽四十二卷十页云:所作处苦者:谓诸菩萨,或是出家,便有营为衣钵等业。或是在家,便有无倒商贾营农仕王等业。由此发生种种勤苦,菩萨一切皆能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所作处苦。..
【阿毗达磨】 p0776 如论议中说。二解 如对法藏中说。三解 世亲释一卷四页云:对故,数故,伏故,通故;应知名阿毗达磨。谓阿毗达磨、亦名对法。此法对向无住涅槃,能说谛菩提分解脱门等故。阿毗达磨、亦名数法。于一一法,数数宣说训释言词、自相共相等、无量差别故。阿毗达磨、亦名伏法。由此具足论..
【长养眼有二种】 p0799 大毗婆沙论十三卷五页云:问:为长养眼见色多;为异熟生耶?答:长养眼见色多;非异熟生。以天眼根是长养故。然约时分,二眼胜劣,应作四句。有长养眼胜,非异熟生。如幼年时。尔时异熟相续小故。有异熟生眼胜;非长养眼。如老病时。尔时长养相续小故。有二眼俱胜。如盛年时。..
【往来】 p0800 此十八变中之往来也。瑜伽三十七卷四页云:往来者:谓佛菩萨,依定自在,随其所乐,于诸墙壁山石等中,纵身往来,无有滞碍;广说乃至往于梵世,乃至上至色究竟天,还来无碍。或复傍于无量无数三千大千世界,若往若来,皆无滞碍。或运粗重四大种身,或于远处,作近胜解,或如意势,速疾..
【命者】 p0813 瑜伽八十三卷十六页云:言命者者:谓寿和合,现存活故。
【烦恼缘境有十五种】 p1195瑜伽五十九卷八页云:复次烦恼缘境、略有十五。一、具分缘。谓身见等。二、一分缘。谓贪瞋慢等。三、有事缘。谓诸有事烦恼。四、无事缘。谓诸无事烦恼。五、内缘。谓缘六处定不定地所有烦恼。六、外缘。谓缘妙五欲所有烦恼。七、现见缘。谓缘现在所有烦恼。八、不现见缘。谓..
【无寻无伺地】 p1070如有寻有伺等三地中说。二解品类足论六卷十七页云:无寻无伺地云何?谓一切极光净、一切遍净、一切广果、一切无色、及一分无漏法。
【实我虽无而有流转还灭】 p1273成唯识论一卷六页云:我若实无;谁于生死轮回诸趣?谁复厌苦,求趣涅槃?所执实我、既无生灭;如何可说生死轮回。常如虚空,非苦所恼;何为厌舍求趣涅槃。故彼所言,常为自害。然有情类、身心相续、烦恼业力、轮回诸趣。厌患苦故;求趣涅槃。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
【恶见过失】 p1158瑜伽七十九卷十页云:由二因缘,应知恶见过失。一者、诽拨正法补特伽罗故。二者、于不正法、显示执着为正法故。
【解脱舍】 p1235瑜伽八十三卷七页云:复次解脱舍者:回向涅槃故。于施果中、无系着故。
(1532~1612)明代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幼习儒学,十七岁举诸生,以学行称著。受邻人影响,寄心净土,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以自警策。中年皈依佛教,投西山之无门性天剃发,就昭庆之无尘受具足戒。寻参四方,以游方为务。隆庆五年(1571),入杭州云栖山,居山中废寺。师常精修..
(651~739)唐代禅僧。蒲州河东(山西永济)人,俗姓冯。骨气倜傥,通晓儒典,后弃俗求道,就大梁璧上人闻法华经、成唯识论、大乘起信论等。年三十八,从洛阳端和上受具足戒,复从南泉弘景习律,然深觉为文字所缚,乃至荆州玉泉寺参谒大通神秀,依住七年(一说六年),精苦参禅,尽得其道。神秀奉则天..
纴婆,梵语 nimba,巴利语同,又作赁婆、任婆。学名 Azadirachta indica。为产于印度之乔木。形似我国之苦楝子(学名 Picrasma quassio-ides),春季开白色芬芳之小花,叶类似旃那树叶,其树皮、小枝、花、叶、果实皆有苦味,可供药用。印度人取其小枝为杨枝,于葬仪时啮之。印度教徒且以此木作神像。..
位于河北景县西北。据县志记载,塔建于北魏,齐、隋曾重修,或传建自隋文帝,然皆无碑志可证。塔高六十三公尺,凡十三层,八角,塔顶有铜制葫芦形塔刹,下有石砌塔基,登塔远眺,附近景物一览无遗。虽经宋、金、元、明各朝代重修,迄今犹保留宋代建筑风格。与沧州狮子、赵州石桥、正定府大菩萨合称为河..
江苏泰县人。曾任东南、东北各大学教授。尝从欧阳渐研究唯识学。治学严谨,曾撰“见相别种辨”一篇,引起民初二十年间佛学界之论议。著有佛学论文集一书,其中收有唯识学论文多篇。 p5006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