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师说,德要怎么修呢?德要怎么积呢?老法师说,你诚心诚意的奉行《弟子规》,奉行古圣先贤善良的教诲,自己诚心诚意的去做。然后教导你的家亲眷属、你的后人,像你一样诚心诚意的去做,这样才有办法富过三代。

这就是这里老法师说的,你要诚心诚意奉行《弟子规》,把古圣先贤的道理,你自己诚心诚意去做。然后教导你的家亲眷属、你的后人,也像你一样诚心诚意去做,你的家道才可以保持代代不衰。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五七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老法师说,德要怎么修呢?德要怎么积呢?老法师说,你诚心诚意的奉行《弟子规》,奉行古圣先贤善良的教诲,自己诚心诚意的去做。然后教导你的家亲眷属、你的后人,像你一样诚心诚意的去做,这样才有办法富过三代。

这就是这里老法师说的,你要诚心诚意奉行《弟子规》,把古圣先贤的道理,你自己诚心诚意去做。然后教导你的家亲眷属、你的后人,也像你一样诚心诚意去做,你的家道才可以保持代代不衰。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五七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达真堪布:家庭不和睦的原因有些人的家庭总是不和睦,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互相总是不谦让,自我观点特别强,都是自以为是,矛盾就这样产生了。若能把自己放下,真心对待身边的众生,他们都会被你感化的,家庭也自然就和睦了。..
大安法师居士:原先不怎么精进念佛事事顺利,从今年我每天三万声佛号后,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很多逆缘,请慈悲开示。法师:很多人碰到这种事情就会觉得我念佛应该更好啊,怎么反倒出现了不好的现象呢?那念佛是不是不好啊,不如不念佛了。这就是我们世间上的人对好和坏都认不清楚了。古往今来有很多例子..
黄柏霖:敬人者人恒敬之,领导离世员工伤心这个地方,「敬人者,人恒敬之。」我最近刚好我们的好朋友,我常提到的升恒昌企业的副董事长吴锡显先生,突然在八月二十七日,因为血管剥离舍报,那么七十一岁。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企业家,跟江松桦董事长,都是从事利他的菩萨工作。所以他往生,老法师也给他..
黄柏霖:从小培养忍让、谦让的心我们这边有一个艺人刚往生,一个非常杰出的舞台剧家(舞台的作家,编剧家)往生。他的儿子从小,他的父亲就教这个小孩子说,别人都说,儿子,我不能让你输在起跑点上。对不对?。但是这位舞台的编剧,这位导演,他就跟他儿子讲:「儿子,我要你输在人生的起跑点上」。你看..
黄柏霖:灾难当前不忘念佛毫发无伤【灾难当前不忘念佛毫发无伤】 我们一个莲友骑摩托车,在这个附近跟人家擦撞。她本来是要往东行,跟往西行的车子擦撞。因为车子行走,马路上只有双向道,一来一往。我们这位莲友庄师姐,她平常佛号不离口,她虽然不能做到至德成满、性德显露,但是至少她佛号不离心。..
黄柏霖:无常一到,业绩目标成空我们最近台北有一个企业家,很大的一个企业家,公司的营业额好几百亿,他是得癌症,六十六岁走了。他去年在尾牙上,尾牙就是岁末餐会的时候,跟员工讲,大家继续努力,我们明年的业绩,我们冲到二百三十亿台币。现在走了,二百三十亿也变成空话了,对不对?事隔半年而已..
现今世道坏至其极,推究根源,皆由家庭无善教。从小时并不以做人之道理教之,况福善祸淫、因果报应等事理乎?以故此种人一闻邪说,即便依从。杀父奸母之事,彼固以为正分。即不如此,亦是得其权则任意妄为流毒天下,不得其权则结党横行为地方累。其源皆由于无贤父母之善教所致。故曰:天下不治,匹夫有..
问:请教师父,如果有人家庭不幸福,离婚断了这个恶缘,是否比忍气吞声高明呢?对于没学佛的人来说?宽见法师答:若无智慧,以嗔恨心、报怨心行之,两者皆不高明;若有智慧,深信因果,以平等心、包容心、无所求心,离婚或不离,则皆应理,俱属高明。..
在家佛教徒有三种责任,第一是家庭的责任。本来,这不需要我来说明,但是在现实中,不强调这一点似乎不行;第二是工作的责任;第三,你是一个佛教徒,与世间之人不同,你有修行的责任。一些佛教徒在学佛之后,对父母、丈夫或妻子儿女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他们每天念《普贤行愿品》、看光盘,引起家人强..
发了“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之心,怎样去圆满,去落实? 莲池大师在西方发愿文中已经告诉我们了——“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这句话告诉我们,为自己与法界众生“求无上菩提道果”这个心要圆满,唯有在因地上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专心”就是一门深入;“持念”,受持不..
黄柏霖:在世杀害蚂蚁临终蚂蚁来报仇老法师说,吃众生肉,贪瞋痴是叫叁毒,杀生是瞋毒,所有一切病毒都离不开贪瞋痴。我们听清楚喔,我们都不喜欢生病,比如说得癌症,你得了什么样的绝症、重病,它一定有个塬因就是病毒。那病毒从哪裡来的呢?所有一切病毒,老法师说,都离不开贪瞋痴。这是「残伤他命..
黄柏霖:弥陀名号,即是德本『德本』,「夙植德本」,道德的根本叫「德本」,古代是以孝为德本。汉朝班固在《典引》里面这样说,「体行德本,正性也。」《孝经·开宗明义》章里面说,「夫孝,德之本也。」唐玄宗注,「人之行,莫大于孝,故为德本。」所以孝悌之道,尧舜之道也。孝悌它就是道德的根本,..
黄柏霖:六道轮回冤冤相报,要结法缘和清净缘所以凡夫迷失了自性就变成凡夫,在六道轮回里面,六道是真可怜,他生生世世出不去。在这里面最麻烦的事情是什么?是冤冤相报。拼命的在造什么?在造恩恩怨怨。报恩、报怨、讨债、还债都是你自己造出来的。 所以我们跟人家结缘,要结法缘,要结清净缘。结善缘..
我深深的觉得,我这十几年来带放生,我就觉得感触很多。像我家兄,我刚开始成立「放生会」,是因为他儿子结婚。他说,结婚办了几十桌,吃了很多猪肉、鸡肉,不好意思,觉得很惭愧。惭愧心就有好处,惭愧心一出来,善念就出来;惭愧心不出来,善念就发不出来。他说,「老弟,你可不可以帮我儿子放个生?」..
家庭是一个人身心的栖息地,是无论何时都可以随时休憩的驿站。而家庭里的男人和女人各占半壁江山,互相制约着共同把控着整个家庭的风水走向。《增广贤文》里说: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家道兴也就是风水兴旺的意思,那么,夫妇和就少不了女人的修养和男人的..
当家人的幸福大于坚持三观的时候,对错已经不重要了。知乎上有人问: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样的?最高赞回答是:幸福的家庭都不争对错。很多人喜欢把家庭矛盾归咎于三观不合。可是,哪有那么多的三观相合?更多的时候,只是不分对错。《辛普森一家》里有一句话说的好:亲爱的,如果你太好胜,永远都不会快乐..
《朱子治家格言》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用纯其一生致力于研究程朱理学,因此这篇家训也就是集中体现了儒家学中修身、齐家的思想。文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这就是一种对于自身的修..
邪淫,出家人是全断淫欲,在家人是不得邪淫,就是不得有第三者关系。邪淫的果报是什么?家庭不和,配偶不贞。所以我们有时候遇到不如意的伴侣,你千万不要去找他人的原因,一定要反思自己。佛法讲,遇到任何事情都是最好的安排。难道不如意的事,也是最好的安排吗?听上去有点不近人情,其实它揭示了因..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请问师傅:我和男朋友都是佛教徒,修净土,他喜欢念地藏经,然而我是一心念佛。如果他要我也念地藏经,我应该如何应对?请问组建佛化家庭,应该如何做?要注意什么?智随法师答:南无阿弥陀佛:有共同信仰就好,学修不同,可以互样尊重,慢慢转化,以求一致。自己守持念佛,并劝其念佛,若有需要,..
净慧家庭,是人在一生中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基础,所谓成家立业。如果不把家庭当作道场,修行人的修行就无法落实。《维摩经》上讲: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诸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空寂故。所以家庭是道场,也是佛法的应有之义。佛法的修行,应该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有一个地方不是..
真正信仰的落实应是怎样的呢?消除自我,融入大众才能算你把信仰真正落实了。因为佛法说到底就是要把我们内心里面的一切恶法断除掉。我们还要清楚这个恶法也好,贪嗔痴也好,最根本的一个罪魁祸首是我执。我执当头如浮云,遮天蔽日障本性。观心丝毫无取舍,人生处处放光明。我们处处不自在、不幸福、有..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净慧长老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这里的修行,当然不是仅仅局限于禅,也包括念佛、学教、观心,总之是指佛教修行的一切法门。因为一切法门都离不开禅定,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了禅。《瑜伽师地论》上列举了种种禅,其中还有办事禅。..
2007年4月12日回复一位家庭不合事件的电邮来邮:师父好!前面几个月,心情都很平静,诸事比较顺利。最近,又开始烦躁。今天还和家人大吵了一架。我真的是忍不住了。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没有办法。我对我的家庭真的是绝望了,我真的是忍无可忍。这也许是我们前世的渊源。 我很想找个人宣泄,于是我就想到了..
落实在动真格的行为中,命运就能改变大安法师《了凡四训》,我想学佛的人大概都比较明白。这里我们简单的看看它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袁了凡改命。这是明代的一位读书人了。原来本来想从医的,结果由于遇到了一个会算命的孔先生,他才开始发心读书考功名。他考功名,哪一年考第几名,哪一年考第几名,哪..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说到信,最重要的是不欺骗自己的良知,不欺骗自己的信用。这不单是言语的信用,而是我们的心已经起了这样的心愿,我们终极一生好好去努力,不要放弃。我们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对自己曾经内心许下的承诺,都能坚持找方法去突破,那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就好..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夫子在《论语》当中的教诲,仁爱的教诲提了一百多次,我们可以很深刻感觉到,仁爱的存心是立身处世非常重要的修养。昨天我们也说到「思仁恕则树德」,时时设身处地去替人着想,去宽恕他人,能够树立自己的德行,也能树立家风,更能树立一个企业的文化。所以我们成就家..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上次谈到,仁义礼智信五常是做人的常道,能把这五常五种德行把它演出来,这是真正不愧为天地人三才。所以人是万物之灵,能把天地的仁慈、无私,透过自己进德修业把它力行出来,不枉我们当人,能够把人真正的味道把它演出来。孟夫子也说到,仁义礼智是人之四..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提到的,从历史当中我们得到借镜,仁爱的周朝八百多年的国祚。而秦朝它非常严苛、暴戾,最后它的国祚只有十五年的时间。国家如此,朝代如此,企业团体亦如是,都是以仁义得到民心,都是严格、暴戾失了人心。所以要有仁慈,要有道义,这个义在经典当中「..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的天气比较凉,大家要多注意保暖,「身有伤,贻亲忧」。所以我们的健康,影响着所有爱护我们的人,我们身体好,他们都非常的安心。昨天我们讲到承先启後,应该把这些伦理道德承传下去,所谓五常,人的常道,仁、义、礼、智、信。昨天我们讲到礼的部分,整个五伦关..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