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6年03月26日
讲别:第三十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经文】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释经】须菩提!如果肯上进的男士及女士,在以后佛法末落的时代里,还愿意接受、修持、阅读、背诵这部金刚经,得到的功德,如果我完全说明其功德的话,或许有的人听闻了以后,他的心如果乱想、想错,而会想到发狂,因而就会怀疑、不相信。
【经文】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释经】须菩提!您应该知道这部经所教示的现象道理及可能达到的目标效果,不是通过凭空想象、或停留在文字语言的讨论商议而能得到的。其果报也不是通过凭空想象、或停留在文字语言的讨论商议而能呈现的。
【说明】请大家要知道!义这个字,依我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宜解释为现象、道理、目标、效果。如此经所说的经义,就是指愿意接受、修持、阅读、背诵之人所得到的效果。而一般人所说的没有意义,就是指没有意思(也就是所说话没有指向现象道理),没有效果(照其话来做是没有效果的)。
例如:《无量义经》:善男子,是故初说、中说、今说,文辞是一,而义差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善男子,初说四谛,为求声闻人,而八亿诸天来下听法,发菩提心;中于处处演说甚深十二因缘,为求辟支佛人,而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或住声闻;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诃般若华严海云,演说菩萨历劫修行,而百千比丘,万亿人天,无量得须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罗汉、住辟支佛因缘法中。善男子,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我是从《无量义经》的经文,及实际运用过程中理解到,义这个字,是要理解成现象、道理、目标、效果。因为,有时将义这个字,从效果引申为目的、目标。如其中文辞是一,而义差异,就是指佛陀所说的文辞是一样的,但是众生修行之时目标不同,所以修行之后的效果是各有差异的。
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就是指:效果之所以有差异,因为是众生的理解有所差异的缘故。因为众生理解有差异,所以,所用的方法,得到的果位,趣向的道证就会有差异。
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因为以上所说的实际所呈现的效果是这样千差万别的缘故,所以,可知佛陀的教法是一样的,但是众生修行后的结果、效果是因人而异的。
由于如此,我才强调,义这个字,在《金刚经》的经文中,我们宜理解为效果。
当然,这时又会有人问:如果将义这个字,理解为效果或结果,那又如何来理解这经文接着所说的果报这两个字呢?这是很好的问题,我现在一一说明。
首先,我来说明,四个字的定义:
一、因:自己身口意当下所造作的行为。
二、缘:现有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缘。
三、果:身口意造作后,当时立即呈现出来的结果。
四、报:依此结果,再加上新的因或缘的改变,将来必然会呈现的各种可能性的结果。
举例说明:
例如:
因:自己说了一个笑话。
缘一:有人没注意听。
果一:所以这个人没有感觉。
缘二:有人觉得这笑话是在故意伤害自己。
果二:所以这个人生气了。
缘三:有人觉得很有意思。
果三:所以这个人笑了。
如此,缘不同,立即呈现的结果也就跟着不同。
以缘一为例:依这个人的果是没有感觉,同时又看到别的果有人生气,有人笑,这时他如果造因,想要知道为什么,则必然会得到一种报,那就是问:发生什么事?
以缘二为例:依这个人的果是生气,同时又看到别人有人没表情,有人在笑。如果这时他再造因:是我误会人家的好意了,那其报就可能是气消了。如果他再造的因是:他们都是笑我,这时其报,就是更生气。
以缘三为例:依这个人的果是觉得好笑,同时又看到别人有人没表情,有人生气,如果这时他再造的因是:是不是我笑错了啊!这时其报就是不敢再笑了。如果这时他再造的因是:这很好笑啊!这时其报就是:会问您们为什么不觉得好笑呢?!
如此林林总总,依实际的现况,有千差万别的果与报。总之,果,是指现在的结果,报,是未来的结果。如此加起来,来理解《金刚经》的经文中这句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就可以理解为:
您应当知道:众生依这《金刚经》来做,每个人所造的因不同,及当时的缘不同,其效果是有很多种可能性的,不是通过凭空想象、或停留在文字语言的讨论商议而能得到那些效果的。众生依现有的结果来修持,其未来的报应也是千差万别,不是通过凭空想象、或停留在文字语言的讨论商议就可以得到那些报应的。
因此,当知:
经义,是指对没有修行此经者来说明,如依此经来修行,将会有其现象、效果。
果报,是指对已经修行有效果的人来说明,依其现有的效果再修下去,其未来发展的结果(报)。
好了!今天就说明到此。因为等一下,我还得去参加大悲忏法会,所以今天提早下课。祝大家进步,直趣无上正等正觉。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