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修行四念处观,虽为次第禅法,却已经完全不同于外道所修的四禅八定了。因为它已经是出世间法。所谓出世间法,就是即相离相,即入世修出世。这就像: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我们发现:在《维摩诘经》里面,天女散花,花散下来之后,落到那些罗汉身上,他们怎么弄都弄不下来。为什么?因为他们持戒:身上有花怎么能行呢?我们犯戒了。就用力往下弄,越弄越接花。但是,花落到了那些菩萨们的身上,就自动下去了。为什么?因为菩萨不执着,不佩服不行。天女散花是来自于佛教的用语,就来自《维摩诘经》。

常常听到一个禅宗的公案不是有这样说法吗?有师兄弟两个人,走到了河边,当时,师兄看到一个女孩手足无措地要渡河而没有办法,胆子又小。然后师兄过来说:你要过河吗?她说:是的。师兄说:我背你过去。于是他就把这个年轻的女孩背过河去了。旁边的师弟看傻了,心中想:师兄犯戒了,走一路,耿耿于怀,想说又不好意思说,不说又憋不住。

过了整整一个晚上,师弟都没睡着,而师兄睡得很好。第二天再走路时,这个师弟终于憋不住了,说:师兄啊,我必须得忠告你。他师兄说:你说什么?他说:你犯戒了,佛教讲,不可近女色,你昨天竟然背着那个女子过河?然后,这个师兄就说:我昨天已经把她放下了,你怎么又把她背起来了呢?

我们常常会犯这种过失,即使别人错了,自己却耿耿于怀,究其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执着,不解决自己心里的问题,却总是爱管别人的闲事。别人已经解脱了,而自己还在纠结,所以这是最关键的修行。这个道理虽然非常简单,但做起来实在太难了。

而是不共于外道。

外道就是在三界之内追求生天的境界,外道不是坏人,也不是坏的信仰。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讲过:心游道外,名曰外道。我们的心同佛法不相应,那么就是外道,就是着魔。有人说:着魔了。你自己好好考虑考虑自己吧!谁说着魔了这句话,应该说,他自己就是着魔了!因为你对魔根本就不认识、不理解,所以你要清楚,你那么说就是着魔了?这是一定要清楚的问题。魔就是困扰!被死亡、活着、烦恼、主宰所困扰和束缚。

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渐渐地远离生死。

如果佛教徒真的去修学四念住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那么我们就自在了,就解脱了,一点一点地就走出了烦恼和生死。所以佛教徒应该好好学习:第一大人觉悟的准则,就是要修四念处。我们今天的修行是否如此用心呢?或是错用了心思呢?

到底我们是要按照四念处这样来做吗?佛陀当时回答他的比丘弟子们:我们应该依四念处来安住。只有用四念处来安住,我们自己才可能得到解脱。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吗?应该说没有。那么怎么办?我们今天要重新来认识自己丢失的宝藏,再把它重新找回来,好好地去运用、去实践。

我们要改变烦恼和轮回,就是要改变自己原来没有佛法的实践的方向和工具的状态,千千万万不能再自以为是了。现在的社会上有一句话就说:无知者无畏。因为无知,所以什么都不怕。这个最可怕。我无知,所以我不怕,这不应该是佛教徒的行为。佛教徒应该说我明白,所以我不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怕因,众生怕果。菩萨知道做因就有果,而众生做因时不怕,但是承受果报的时候害怕了。我们说我们不怕,但是前提是我们不做,应该是这样的观念。

原标题:【极乐法雨】静波法师:依四念处来安住

转自微信公众号:哈尔滨极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