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有何差别?
答:二者的称谓有本质的差别。
男子、女人是从性别上的分类,善男子、
善女人却有着价值评判。
从通途佛法的角度来看,能信因果、信受三宝的功德,继而求授三皈五戒者悉可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从净宗特别法门的角度来看,不论在家出家、贵贱老少、六趣四生(胎、卵、湿、化),只要闻信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即是多生多劫善根的成熟。具造五逆十恶者,只要信愿称名,皆可名善男子善女人。
问:“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有何差别?
答:二者的称谓有本质的差别。
男子、女人是从性别上的分类,善男子、
善女人却有着价值评判。
从通途佛法的角度来看,能信因果、信受三宝的功德,继而求授三皈五戒者悉可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从净宗特别法门的角度来看,不论在家出家、贵贱老少、六趣四生(胎、卵、湿、化),只要闻信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即是多生多劫善根的成熟。具造五逆十恶者,只要信愿称名,皆可名善男子善女人。
普劝修持第四篇:观苦、空、无常,修净土。就是要常常观照我们这一世的生命苦哇!八苦交煎。因缘所生法:空、无常。这个对治我们的颠倒。我们在这里很苦哇!但常常以苦为乐,对这种苦难的情景我们常常麻木。在“空”这一点上,我们也常常没有智慧。把一切认为很真实,不能了解诸法的空性。对生命迟早要..
问:据说葱蒜有防癌作用,净业行人能否食用?大安法师答:葱蒜等属于五辛,佛的制教是不许可食用。何以故?荤辛菜臭味妨碍修法,荤辛之气,能引发色身的欲望。《楞严经》云:“是五种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
问:“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古德多有言及。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一念心性之中,所以不必求生距此十万亿佛土之遥的净土。弟子对此甚感困惑,请法师慈悲开示。大安法师答:诸佛说法,事理双备,不可执事迷理,尤不许执理废事。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从理上立言,道理虽是,然不是凡夫的境界。首先得..
问: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大安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理信(或曰智信),是相信西方净土不在吾人介尔一念之外(..
问:请法师开示科技与宗教的关系,确切地说,与佛教的关系。大安法师答:现在是一个科技时代,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科技。科技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题目。近四百年来,科技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层面。一方面,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生活更为便利;另一方面,它..
大安法师谈放生:吃素是大放生放生的意义主要是:第一,真的对水陆空的众生要有怜悯心,它处在即将死亡的时候,救它一命,放生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第二,主要是通过放生的行为传达佛教的一种慈悲心。现在众生由于竞争的压力,这种对动物的平等的心,很少有概念。通过放生感悟:一切众生平等,一切众生..
忠是基本道德标准◎ 印 光文钞原文:忠之一字,义贯万行。人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何也,以忠则不欺,不欺则尽分。尽分则属己分中事,自必务乎实行。决无虚应故事,不尽己心己力之虞。近世虽则推倒帝制,然须事事讲忠。庶不至我诈尔虞,漫无..
问:今生不能往生,最痛苦的是谁?大安法师答:你应该想到,你今生一定要求生西方,如果你不能往生西方,最痛苦的不是你,最痛苦的是阿弥陀佛啊!他看到今生你闻到了净土法门,又轮转了,阿弥陀佛如箭入心啊!他最痛苦。所以为了安慰阿弥陀佛的心,你好好念佛。你只要好好念佛,阿弥陀佛保证你往生。所以..
电子是无常的状态药物可以用各种技术手段来鉴别,比如光谱、气相以及液相等。修行者的境界由谁说了算呢?不应该以师父的好恶为标准,而应该作科学系统的分析。原本佛教是有标准的,比如释迦牟尼佛就是用四法印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佛教徒。为什么叫四法印?当初佛在世的时候,佛教还没有创立,修行..
阿弥陀佛本愿的宗教文化价值至深且广,为我等众生传达了法界全新的信息、全新的生命形态与生活方式;为十方众生提供了一个完满的人生目标:应以难得的生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横截生死急流,速成无上正等正觉。若有众生信受佛语,如法而行,当下即是法身慧命的诞生,当下西方七宝池中便萌生一朵莲蕊。..
问:是否身体上任何不适宜、病痛,如感冒、着凉等一丝丝微小的病痛都是冤家债主所致?大安法师答:这不一定。你的感冒呀什么的,是由于你工作上、生活上不注意,四大失调所导致的。病的引发,一个是四大不调,一个是多生多劫来的业力种子,再就是冤家债主的这种邪魔的干扰。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要..
释尊对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的描述,为我们建构起一个至极真善美慧的妙参照系,俾令众生于净秽二土的比较中,生起对安乐世界无限欣慕心,信愿持名,踏上出离娑婆苦海的妙庄严路。娑婆秽土三苦八难充满,极乐世界无苦纯乐,不闻苦难之名,何况实苦。二土适成鲜明对照。从修道证果来看,二土的难易苦乐亦有霄..
国土的粗妙秽净之相,由众生善恶业因所招感。心净则土净,心秽则土秽。严净殊妙的净土,须具淳厚道德化的特质。阿弥陀佛本愿内具深广的道德内涵。这些道德内涵既为西方极乐世界的肇立提供了坚厚的基石,又为法界刹土昭示堪可效法的楷模。兹将弥陀本愿的道德理念概述为四:一、生命的尊严原则一切众生皆..
问:请问,当人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活着去或死后去?大安法师答:活和死是什么意思?实际上往生的时候,这两个概念都是超越了。在你死的当下,就是你活的当下:你业报身临终在定之时,即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时。用智者大师这句话来考量,一般来说,它可以理解为活着去的。如果你死了滑到中阴身阶段,..
大安法师:出家里面还有四种形态,一般我们会讲:出家出家,就是身体出家心也出家,这是最好的。还有一种是身出家心没有出家,就是好像没有道心的这些剃了光头的人,或者仅仅为了搞点经忏佛事,赚一笔钱再还俗的人,这就是身体出家心没有出家,心还是俗人的心,我们就称他叫光头俗汉。还有一种就是身不..
具足烦惑习染的众生,处斯五浊恶世,大多汩没尘劳,醉生梦死。偶有起发胜心修行者,由心魔与天魔之扰乱故,修行障难重重。或师心自用,率尔进道,而导致走火入魔,戕害身心;或受邪师误导,危害社会,成为魔子魔孙,生陷王难,死入地狱。吾人不修道业,心魔便隐而不发;今既修习禅观,遂击动诸魔现前,坏..
莲华,象征着高洁离垢,出污泥而不染,垢净双非;不与繁华丽蕊争妍艳,隐微潜德;华叶开敷,果在其中,因果同时,妙德难思。在净土宗中,莲华尤是标志性表法。莲华乃净业行人往生净土时安立法身慧命之神宅。极乐世界是莲华遍布的刹土,故称莲邦;同修净业之友称为莲友;约念佛坐禅之期,号曰莲漏;定趋向之..
五经一论大致围绕净土缘起、事理因果而展开,因释尊说法的时间与听法弟子的根机不同,故五经内容详略互异,侧重面有所不同。兹分别介绍如次。一、《佛说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现存五种原译本,虽有详略开合的差异,然内容大体相同。1.本经的缘起本经乃释尊在王舍城外灵鹫山中宣说。尔时参与法会的有一..
净土法门,不但是三恶道的众生难信——三恶道都是受苦不暇,愚痴暗冥,没有善根智慧相信,甚至听闻的机会都没有。不但三恶道的众生难信,人天犹或疑之。修五戒十善,得人天之身,比三恶道众生的福德智慧要强很多,但是对这个佛的果觉所建立的净土法门,由于太超越,听闻之后犹或疑之。在人天里面不但是..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诸仁者,身见我执,乃人之大患,诸苦所因,轮回之本。世人汲汲于功名利禄之场,图为百世子孙之计,用尽心机,无所不为,皆为我执故。三教圣人,教化众生,皆从此节点指陈。是故,老庄有绝圣弃智无我之旨,孔子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之训..
1.生平省常大师(公元959—1020年),字造微,俗姓颜,钱塘人。七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大师的德业主要体现在自利成就与启建结社念佛。宋淳化年中(公元990—994年),大师在杭州昭庆院专修净业,以栴檀木刻阿弥陀佛像。佛像刻成而焚香发誓愿云:“我与一千大众,八十比丘,始从今日,发菩提心,穷未来..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四种口业。要远离粗言,不能去说,因为既害人又害己。在身、口、意三业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口无遮拦嘛。因为我们都有这种烦恼:总是会看别人的缺点,看到了总是喜欢说出来。于是就造了口业。言语伤人,就好像热天忽然面临着..
观机逗教,真实不虚。净土一法是何种根机的众生得以信受?从反面来回答,不属于净土所摄之机的,有四种人。第一种是诽谤佛法的人。有些人由于受世间意识形态的影响,一听到出世间的佛法他本能地就会生起怀疑,甚至是诽谤之心。说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他会诽谤:哪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拿给我看看。你怎..
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能够法身在西方净土,应化身无数到十方无量无边的佛刹,到娑婆世界来做种种佛事。这就是“分身无数”,“不违安养入娑婆”。这样的事例在相关书籍中都有记载。《西方确指》中讲道:明末时期有八个人,修行道家法门,扶乩请大仙。结果真请了一位过来,先满足了他们或想修丹道、或想..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四种口业。要远离粗言,不能去说,因为既害人又害己。在身、口、意三业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口无遮拦嘛。因为我们都有这种烦恼:总是会看别人的缺点,看到了总是喜欢说出来。于是就造了口业。言语伤人,就好像热天忽然面临着..
居士:听有些法师说,善导大师是开宗立教的祖师,是祖师中的祖师,要超越其他祖师,这种说法对吗?法师:善导大师作为净土宗的第二代祖师,他的五部九卷建立了净土宗的理论框架;大师修行的精进,感应道交的事迹,感发众生的力量非常巨大。万代之下依然能够感发人心,所以净业行人对善导大师都有着无比的..
发了“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之心,怎样去圆满,去落实?莲池大师在西方发愿文中已经告诉我们了——“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这句话告诉我们,为自己与法界众生“求无上菩提道果”这个心要圆满,唯有在因地上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专心”就是一门深入;“持念”,受持不忘..
念佛是正因,作善是助缘,这好比鸟有两翅,才能高飞。但是善恶的界线,普通人还弄不清楚,往往善事不知是善,分明恶事不知是恶。现在根据十善业道经,举出一个标准来。能戒住不犯就是善,若是犯了就是恶。请看下表:身三业:杀生、偷盗、邪淫;四口业: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意三业:贪、嗔、痴。凡..
问: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大安法师答:要做到随缘安乐,首先要智慧观照吾人在这一期生命当中,命运的好坏是由宿世的善恶业因所致。今生的吉利福报是由于前世今生修了善;今生的逆境潦倒都是前世今生造恶所致。所以无论是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平常心对待。遇到逆境,不要怨天尤人,既然是宿世..
问:请问如何消除怕鬼的心理?我很怕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大安法师答:鬼者,畏也。你为什么怕?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呐。你身上是阳气呀,鬼是阴气呀。怎么有阳气的人会怕阴气的鬼呢?那肯定是我们多生多劫做了鬼鬼祟祟的事,所以就有点怕。所以为什么说一个人要持戒,一个持戒持得好的人,他心里会..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