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轮回就是一大梦庄子有一天做梦,梦到了蝴蝶栩栩如生,所以醒过来之后,他就迷惑了:“是我庄周梦蝴蝶呢?还是蝴蝶梦庄周,到底那个是真实呢?”这个故事意味深长。实际上,庄周梦蝶,等他醒过来之后还是在梦中,既然是梦,梦就没有什么可信性,因为梦就是虚幻的、虚妄的东西。佛典里常常用梦来比喻一切世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从生灭心产生的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都是在做梦,没有一点的真实。既然了解到做梦,无论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它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是虚妄的。我们这一生来到世间,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寿命长短,本质上也没有差别,都是在做梦——无明大梦。佛的本义是觉者,佛就是从梦里面彻底醒过来了,这个觉者来觉醒我们这些还在梦中的众生。其实我们在梦中遭受种种的苦乐,它也是虚幻的。但是在梦里面你会被这个梦境所控制,会感觉到真实的恐惧。诸佛示现在世间,目的就是让我们醒梦。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我们在梦中喊救命呐,救命呐,苦不堪言。那么观世音菩萨示现在梦里面解决了我们梦里的问题,但这只是解决世间众生的一些苦恼问题,最终真实的大利,就是让我们彻底醒过来。你在叫救命救命,这时候——比如你的小孩正在做恶梦喊着“救命救命”,做父母的,你不会太当真吧!他说“救命救命”,你还真的要拿枪过来啊?你知道是假的,这时候,你帮助他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醒过来:“啊,醒来醒来,宝贝宝贝醒过来!”醒过来他就好了嘛!所以,最根本的措施是要醒过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醒梦(生死大梦)。声声佛号唤醒梦中人,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彻底地成为朗然大觉(佛),三界六道轮回就是一个大梦。修行要从这里面去契入——如梦观!念佛就是醒梦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佛一代时教处处宣说的至简易而又至圆顿的一个法,直接指向要脱离三界的轮回、往生到彼岸的极乐世界。那里是一真法界、是实报庄严土,无有众苦,但受极乐,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那里环境清净、庄严、微妙、华丽,寿命无量,一生成佛……这个法又是很难信的,但只要信了,你今生就得以解脱了!你信了,你就会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有这个信愿,你再专念“南无(namo)阿弥陀佛”名号,必定成就。如果实在很忙的话,哪怕一天念十声,当然念得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哪怕临命终时念十声,阿弥陀佛都拿着莲台来接引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不退转的菩萨,永远离开三界的轮回、三界的火宅。现在我们这个地球就是火宅,无常迅速!我们一定要有很强的出离心!在这个世间我们是匆匆过客,这个地方不是我们的家园。虽然你买了一套房子,或者一个别墅,好像这是你的家,其实这只是你暂时住的一个地方而已,我们真正的故园是在极乐国土。这就要转换观念。那么,我们还要在这个世间敦伦尽分,做好我们的事业,但是再也不像原来那么执着,那些不是真实的东西,随缘去做,都是梦中之事,都是空的,都是假的。以前是因为还没有醒梦,我们就权且盼望做一个好梦、不要做恶梦。但我们念佛就是醒梦(生死大梦)!念佛到西方净土,我们可以朗然大觉,人人都可以成为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当我们把无量光、无量寿的德能显发出来的时候,我们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才圆满地体现出来!否则在这轮回梦里赚点钱、当点官、弄点什么五欲六尘、占有一点生存资源,都是不究竟的。而且你在做这个的时候可能伤害了别人、造了恶业,造恶业就要下三恶道,太划不来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信。大家有缘接触净土法门,以后一定要随分随力地修行这个法门,相信这个法门,要多看“净土五经”、多看《印光法师文钞》,真正把握生命的真实,把我们有限的人生作为一个投资的资本,一定要投到最有价值的方面——念佛成佛!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声声唤醒梦中人我们在这个世间,遇到的五浊恶世,一切的境界,都是我们多生多劫的烦恼很重的心所感召来的,都是我们无明的妄心所现的。这是很苦的啊,三界像火宅,像茅坑,像牢狱,所以我们要离开它。怎么离开?修什么因?再也不能像原来那样用无明、造业的妄心,感召五浊恶世的苦果。我现在一定要修念佛之净因,感得求生极乐世界净土的果。因为极乐世界境界的现前,一定要我们的念佛心在这里起作用,感召阿弥陀佛慈悲的救度,令我们横超三界。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见到的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是梦中所现,是我们的秽心,恶因所感召的恶果。那么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净心所感得的净土,它是大觉境界,而不是在梦中。娑婆秽土的梦是恶梦,是让我们在梦中越来越苦,是梦中套梦,梦里更造业,梦中加梦。那么往生净土一法,是让我们从梦中醒过来,见到实相。念佛就是“声声唤醒梦中人”,我们每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都为把梦中之人唤醒,无量光、无量寿的性德就是朗然大觉,出离梦的境界,以这个无量光寿境界来转化我们无明的妄心。所以我们要从梦境当中醒来,就要赶紧念佛发愿求生净土。这样我们唯净业所感的极乐世界,唯心所现的阿弥陀佛就是自性佛,自性佛就是自性觉,我们就能够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破一品无明,我们跟诸佛如来的法身同生性,就从见思惑里醒过来了。
相关推荐
大安法师:然末法众生业障深重,对通途自力法门,难于明了悟证
《净宗法语大观》※广开净土之要门故使大悲隐于西化,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辉智炬则朗重昏于永夜……依心起于胜行,门余八万四千。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期。虽曰教启多门,凡惑无由遍揽。遇因韦提致请,我今乐欲往生安乐;唯愿如来,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大安法师:这么多佛菩萨,到底要教化众生;的什么?
佛要教化的众生是什么呢?是刚强众生。我们这些众生都是刚强啊,如生牛皮,骄慢,刚愎自用,自己愚痴透顶还以为自己了不起。佛要用种种善巧方便来调伏,调柔降伏我等刚强众生。那要调伏刚强众生用什么方法呢?要讲经说法,要让他知道生命的真相、真理。那真理是什么?就是谈因果问题,所以知苦乐法。为什..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四编(三)01
第四编阿弥陀佛之本愿第十一章阿弥陀佛本愿内容与结构以上列魏译本四十八愿为参照系,对照其他四种原译本的愿文,甚为差互。诸本之详略开合不同,然其精神旨趣并无二致。兹拟以魏译本愿文为基础,列表对其他四种译本的愿目,俾令读者有一明晰而周全的把握,兹列表如下:从五种原译本愿目一览表可知:魏唐二译的..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 第二编11
第五章 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10》七、省常大师生平与思想1.生平省常大师(公元959—1020年),字造微,俗姓颜,钱塘人。七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大师的德业主要体现在自利成就与启建结社念佛。宋淳化年中(公元990—994年),大师在杭州昭庆院专修净业,以栴檀木刻阿弥陀佛像。佛像刻成而焚香发誓愿..
大安法师:临终时是真有佛来接引还是心识所变?
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见到佛来接引,是往生的人心识所变现的,还是真有他方的阿弥陀佛来接引?若有他方佛来接引,别人为什么看不见?答:临终现前的接引境界是因缘所生法,是感应道交的产物。有我们心识所变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有阿弥陀佛已经成就的第十九愿——十方众生接引愿——愿力的加持。这可..
大安法师:怎样念佛才能不伤气
问:末学一天念一万声佛号,但感觉念后比较累。我已经是小声念佛了,也很轻,但几个小时念下来,感觉很伤气。 我想如果精进念佛,如一昼夜或十天百万佛号,我的气力肯定不够用。请问怎样念佛才能不伤气,且越念越欢喜。答:这是你的观念问题。你怎么会想到念佛会伤气呢?一定要转变这个观念。念佛一点都..
大安法师:在这个世间上,无禅有净土往生的人那是太多了
在这个世间上,这些无禅有净土往生的人那是太多了。大家看古往今来的往生传,特别是那些愚夫愚妇,他什么都不懂,什么修行也谈不上,就是老老实实念这句阿弥陀佛名号,就得到极大的利益。大家可以看看我们《净土》杂志,我们也常常登这些,就是最近这一二十年发生的很多例子。很多往生者实在是没有什么..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 第二编13
第五章 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12》十、截流大师生平与思想1.生平截流大师(公元1628—1682年),讳行策,俗姓蒋,清初顺康间人。父亲名叫全昌,乃宜兴老儒,与憨山大师是朋友。憨山大师示寂后三年,一天晚上,全昌梦见憨山进卧室,随后,大师出世,由此全昌为儿子取名为梦憨。大师长大成人时,父母相..
大安法师:四依法之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法四依”的最后一依是“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卷都是圣言量,但圣言量又有应机说法的不同,观机逗教。从终极意义上来说,佛没有说一个字,法是无言的。但又为什么自然说了这么多法?这些法都是黄叶止啼,都是船筏、工具。就是因为众生根机有顿渐、偏圆、大小的不同,所以才..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 第二编05
第五章 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4》(2)渗透禅智的念佛思想远公念佛思想与其修学背景密切相关。从汉至晋,印度佛教传入我国的主要是般若与禅学两系。远公出家后,跟随道安大师25年,受其熏陶影响甚大。道安大师的“本无论”是般若学六家之一,认为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故云本无。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
大安法师:难行道与易行道
《净宗法语大观》难行道与易行道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龙树《十住毗婆沙论》注释:①阿惟越致:意为不退转。一、位不退:入圣流,不..
大安法师:如何回向给被堕胎的胎儿?
问:如果由于医院检查出了胎儿有畸形,因而犯了堕胎的重罪,丈夫和妻子会有恶报吗?念《地藏经》能化解重罪吗?念《地藏经》能的话,如何回向给被堕胎儿的亡灵?若念《地藏经》不能化解的话,应该如何化解?请慈悲开示。答:首先我们应该要有对生命的尊重,虽然婴儿是畸形,但他是一个人的生命,他是人的生..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三章第三节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 第三章 净土宗在中国的弘传07第三节净宗理论研讨轨迹02唐代念佛法门普遍隆盛,其经典教义亦盛为学人所钻研。道绰、善导、慧日、承远、法照、怀感、迦才、窥基诸师次第宣法。诸家亦竞作著述,阐明净土教旨。净宗研究在唐代蔚成一大高峰。兹引道绰、慧日与窥基之说,以窥一斑。道绰大..
大安法师:第三章 净土宗在中国的弘传02
大安法师:第三章净土宗在中国的弘传02第二节净宗信仰的践履01随着东汉末年净宗经典的翻译与传布,难信易行的念佛法门在理论与信仰修行层面,经过四众弟子的观察、试探到最终接纳信受的曲折过程。在念佛法门流布早期,中国信众潜修密超者不乏其人。文献记载最早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并得以验证的有西晋的阙公..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二编01
中国净土宗祖师的思想述评中国净宗十三祖的成立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净宗祖师思想的现代价值祖师乃深契佛心、轨范后学之大德。纵观中国净宗发展史,祖师的出现,是古印度净土教本土化的成功典范,是念佛法门兴盛的表证。净土思想和念佛法门,在古印度虽然普遍地弘通着,但并未建立自成一体独具特色的..
大安法师:众生无明长夜中的智慧火炬
大安法师印光大师是近代中兴净土宗的一位了不起的祖师。晚清以后,随着国运的衰微,佛教也呈凋零之颓势。印光大师生于乱世,悲愿广大,挽狂澜于既倒,高扬儒佛共弘之幢,其一生所倡导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八句乃概述了中国净土宗传承..
大安法师:请法师开示三皈依殊胜之处
问:请法师开示三皈依殊胜之处。我已皈依,如何劝说父母也能皈依三宝?大安法师答:三皈依是我们学佛的第一个步骤: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法界常住的佛、法、僧三宝,能够加持护佑我们很好地修行,令我们在世间能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吉祥如意,出世间修行远离魔障,所以我们应该要进行这项仪式。..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 导言12
3.净宗与世界和平和平是人类幸福生存的前提,然自有人类以来,地球人却一直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与恐惧中,自上世纪短短的一百余年问,世界各地就发生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争。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武器的杀伤力也越来越大。目前全世界核弹头的数量剧增,其总爆炸能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使用炸弹能量总和的数千..
大安法师:第二章 教相判释 第一节天台判教系统
二、八教:内容与形式的判属根据上述别五时与通五时的诠释架构,天台家又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判立为八教。从内容上分化法四教,从形式上分化仪四教。化法四教譬如药味,化仪四教譬如药方,二者相资而用,方能起到疗病救苦的效用。兹分述如次:1.化法四教释尊五时说法,应病投药,于一佛乘,开为藏、通、别、圆四教..
大安法师: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
念佛,特别是闭关念佛,首先直接地知道自己的念头。而且不仅知道当下的念头,我们从生到死所有做过的坏事都现前了,都照面了。原来我们做的一个坏事,无论是意识、不意识的,他都有想把它隐藏起来的这种本能,所谓的隐私嘛,但是你在念佛当中都藏不起来,你最见不得人的事情都现前了,照得清清楚楚。你..
大安法师:第二章教相判释 第二节华严判教系统
大安法师:第二章教相判释第二节华严判教系统一、三时:时间维度的判属华严宗作为中国佛学之大成,亦表现为判教与法界观。华严宗的三时五教,依照《华严经》的义理,卓然而成一周密而合理的判教系统。三时五教的判释,肇始于华严初祖杜顺大师,集大成于华严三祖贤首国师,兹分述如下:一、三时:时间维..
大安法师:不是说坐坐禅堂打打坐参点话头就叫有禅
从根机和修行来看,他是要依这个教法来生起他的行持的——无论是你参禅还是念佛,叫做“由解起行,行起解绝”。由这个教理生起了一种理解,理解教理之后你要落实在行持上;行持上你一定要修念头,一定要摄心,一定要对治妄想、杂念;这样的行持行到了极点,能念、所念打成一片,这时候就入到了理性——理..
大安法师:什么叫净土?有禅?有净土?
什么叫净土?净土就是指深信切愿,执持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明确界定这个位,不是去谈玄说妙,说什么“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你谈这个,你缺乏信愿。那什么叫有禅呢?有禅就是一个学人知道有向上一事,知道有佛性这个事情,知道这是生命当中最真实的价值目标,然后他就开始去参究,参究的力量到..
大安法师:上品中生的往生景象
[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则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
大安法师:念佛婆子!
“阴境若现前”这个“阴”,就是遮荫的荫,遮覆的意思。由于我们多生多劫的善、恶业力,遮盖了我们的真如佛性,让它不能显现。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就是我们的业力遮盖了。为什么要“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呀?清白的佛性本具,但你没有修德的功夫,这个本具的性德也不能现前,不能显现那就是善、恶业..
大安法师: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首先是解释“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虎本来勇猛,又戴上了双角,那就更是所向披靡了。这个“戴角虎”——在明代有一位济能禅师,作过一个《角虎集》,就是按这个为依据,把那些宗门开悟的祖师潜修净土、弘扬净土的语言摘录下来——59位禅师的语言摘录下来,就叫《角虎集》,就根据这个来的。那么这..
大安法师:诽谤净土法门的这种罪业超过诽谤诸佛的罪业
请看下文。“世多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非但不知禅净,兼亦不知文义。辜负永明古佛一番大慈悲心,截断后世行人一条出苦捷径。自误误人,害岂有极。所谓错认定盘星,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也。”好,这是一个总结:不明禅、净、有、无四个概念的内涵所导致的这种大的损害。世间很多人都是很轻率..
大安法师:西方极乐世界属于什么土?
还有两个理论问题,就是关于报土和别时意的问题,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土。对这个净土的类别的这种判别呀,也是自古以来净土理论家所讨论一个主要问题之一,西方净土是事相上的土呢?还是本体上的这种实报庄严土呢?甚至还是什么化城哪?对这个问题加以讨论,善导大师在这里非常明确地指出西方极乐世界属于..
大安法师:念佛三昧
文/大安法师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个表达。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又分为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蕅益大师说,事一心不乱就是伏断见思惑。伏住见思惑,可能是观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断见思惑,那就是阿罗汉的水平。但是,进而还有尘沙..
大安法师:九品往生
在这里我们怎么理解这个九品往生专门是对凡夫来施设的,跟大乘小乘的圣人是没有关系的,这我们就要体会佛心了,我们要转换一个思维角度,佛心是什么?善导大师他有一句话,这句话是讲得非常到位的,善导大师这样表述:[然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悯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