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从谂问南泉道:什么是道?
南泉答道:平常心是道。
赵州问道:是否有目标可循?
南泉说道:有目标就错了。
赵州又问道:没有目标可循,又怎么知道是道呢?
南泉说道:道不属知的范畴。知是一种妄觉,不知则是没有智慧。得道之人虚怀若谷,无滞无碍?
赵州当下大悟。
赵州从谂问南泉道:什么是道?
南泉答道:平常心是道。
赵州问道:是否有目标可循?
南泉说道:有目标就错了。
赵州又问道:没有目标可循,又怎么知道是道呢?
南泉说道:道不属知的范畴。知是一种妄觉,不知则是没有智慧。得道之人虚怀若谷,无滞无碍?
赵州当下大悟。
交命念佛以后需不需要做事业?学佛人应该理解到,世界以人为本,家庭也是以人为本,人以命为本。学佛的目的,交命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生命成为无量寿。不能说我们交命了,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今生已经得到人身了,这个人身来自哪里呢?来自父母。生命的生存靠什么呢?是来自..
佛法的最终目标是离苦得乐,这由两点可以决定:一、本师释迦牟尼佛成佛前所以出家修行的发心。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也承担着未来济国安邦的重任,但是他仍然感觉烦恼痛苦,尤其是对生老病死之苦不能解脱,因此出家修行,以寻求解脱之道,也即是离..
明伟法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公案:讲某日寺庙要扩建殿堂,有一棵珍贵的银杏树需要移栽到别的地方。方丈命他的两个弟子去做这件事,办好后回来复命。两人来到树前开始挖土移树,但刚挖了几下,一位小和尚就对另一位说:师兄,我这把铁镐木把坏了。你等着,我去修一下再挖。师兄劝他移完树再修不迟,他说..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计过去未来亦如现在实有之外道一派也。法苑义林章第一所谓:去来实有宗者,有去来世,犹如现在,实有非假是也。为胜论及时计外道之所计者。又小乘佛教中,如说一切有部宗亦为此说。..
【命者与身为一为异】 p0815 俱舍论三十卷三页云:昔有大德,名曰龙军。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于时有一毕邻陀王,至大德所,作如是说:我今来意,欲请所疑。然诸沙门,性好多语。尊能直答;我当请问。大德受请。王即问言:命者与身为一为异?大德答言:此不应记。王言:岂不先有要耶?今何异言,不答所..
(公案)僧问云门:如何是尘三昧?门云:钵里饭,桶里饭。见碧岩五十则。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