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王治中
问:五祖戒禅师身后为苏东坡,草堂清禅师身后为曾鲁公,看五祖、草堂语录,并无其说,草堂、五祖皆大澈大悟之人,有语录可查,既悟道之后,决定不受后有,我想彼二人或后人附会的话,因苏东坡、曾鲁公二人,是风流名士,如曾鲁公降生时,梦中看见一个和尚来,醒中亦梦,况梦中之话?何足为信,看见不看见,要其本人方知,如梦见五祖禅师来,醒了却见是苏东坡,此话亦是梦人说梦话,古人云:处世如大梦,况梦中之梦?岂足以信耶?错不错?
月溪禅师答:不错。
苏州王治中
问:五祖戒禅师身后为苏东坡,草堂清禅师身后为曾鲁公,看五祖、草堂语录,并无其说,草堂、五祖皆大澈大悟之人,有语录可查,既悟道之后,决定不受后有,我想彼二人或后人附会的话,因苏东坡、曾鲁公二人,是风流名士,如曾鲁公降生时,梦中看见一个和尚来,醒中亦梦,况梦中之话?何足为信,看见不看见,要其本人方知,如梦见五祖禅师来,醒了却见是苏东坡,此话亦是梦人说梦话,古人云:处世如大梦,况梦中之梦?岂足以信耶?错不错?
月溪禅师答:不错。
慧能禅师的改革文/释本性六祖慧能禅师,是中国禅的始祖。他是个传奇的人物:目不识丁,却说出了划时代的《六祖坛经》;以俗人身份,就成为了禅宗六祖;圆寂后,肉身不坏,成为金刚舍利;一生致力于印度式禅法中国化的改革,且开天辟地,大获成效!印度式禅法,不等于佛陀禅法。在佛陀时代,佛陀拈花,迦叶微笑。于此,..
不要开庙店白云禅师著述神道之属,以香火鼎盛表示神明威灵,可以有求必应;现前庙堂林立,无不香火鼎盛,热闹非凡,似乎每人都能有求必应。如果,因此而使某些野心人士加以利用,当能达到两种令人忽略的目的:一者是开发财源的最佳途径。二者是掌握票源的可靠门路。因此,原有的拜拜宗旨与精神,逐渐地..
佛陀白云禅师著述佛陀一词,在梵语中的意义,最简明的说法,应该是:觉悟的智者。即所谓:觉烦恼不害,可以转变成道;智事理不惑,可以彻底分明。因此,佛陀的法义,乃是以圆满的智慧,而证究竟的觉悟。不过,依名相而言,佛陀一词,乃是以成就了的境界而言,亦如典籍中所说: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当..
元珪禅师有人说中国祖禅与「儒,道」两家,有着像花,叶,茎三位一体不可分的关系。也有人认为「日本禅」才是中国祖禅的代表者。其实这些看法,确然是连「麻三斤」,「干屎橛」也不识的「混混儿」;当然,那「无念,无相,无住」的独特「禅思」更无法也无能接受的了。就以珪禅师度化岳神的事来说,它的..
次七第三日开口就错,动念即乖。本来「禅」是没有什么好讲,讲也讲不到的,要自己去参,自己去领悟,如东西是苦是甜,唯有自己吃了才知道,靠自己去体会的。六祖讲:「前念不生,后念不灭,是什么呢?」又对惠明说:「不思善,不思恶,是什么东西呢?」如我们在吃包子:「吃包子的是谁?甜的、咸的、香的,这到底是什么呢..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别号懒安,百丈怀海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幼年入道,顿拂尘蒙。元和十二年(817)于建州浦城县凤栖寺受具足戒。后受业于黄檗山(今福建福清县境内),学习律乘。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深感所学于自己的真实受用不大,尝自念言:“我虽勤苦,而未闻玄极之理。”于是振锡孤游。在前..
韩愈,字退之,唐河北昌黎人,三岁丧父,由哥哥嫂子抚养长大。韩愈早年深研儒学,并以儒学为正统,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人的一种法术罢了。他反对佛教可以说到了舍生忘死的地步,当朝皇帝唐宪宗准备迎请佛的舍利供养,韩愈竟然上书《谏迎佛骨表》,如此不给皇帝面子,唐宪宗看了《谏迎佛骨表》,勃然大怒..
马祖道一禅师: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马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自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
随缘化众的慧闻禅师唐朝慧闻禅师,信安人,他常劝人种福田。他说:“未预圣位,在五道中流转,并祸何所凭依?”他欲铸造8丈金身像,州官不允许,问他铜从何来?他说待大施主。不久,有清溪县夫妇二人,将她们的嫁资及明鉴布施于禅师,禅师为她誓愿道:此夫妇发心至诚,明鉴当铸在佛心前。不久,金佛脱模,明鉴果在佛心..
五祖大师的戒行精严,他修行是特别认真的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从西天到东土,历代祖师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密行,各有各的来历不同,现在略略说一说五祖大师的经历。五祖大师,生在湖北双峰山黄梅县,俗家姓周,七岁就被送到庙上修行。大约是他父亲、母亲,都是笃信佛教,觉得世俗这种生活,烦烦恼恼,..
问:佛性与见闻觉知如何分别? (南京法一和尚)月溪禅师答:佛性是如如不动的、无生无灭的、是无漏的,人人的是一样,本来不可以用名字代表,因教化众生,乃不得不强名之曰本来面目、一真法界、自性弥陀、常住真心、无余涅槃,不受薰染,本不动念,不被万物所支配,遍满虚空,充塞宇宙。见闻觉知之性,乃一念无明之所..
翟镜铭笔记今天我们演讲的就是人生的真义。人生在世究竟为些什么?究竟应该怎样彻底答复出来?我们人类天天的活动着,究竟为什么事呢?在一般常人的解答,人生无非求衣食住三件事。只能上事父母,中为己身,下畜妻子,就是了事。但我们要问一问,人类生活是否正如这一样的简单,这是很值得我们去寻求的一个问题。..
问:参禅的人,假如今生不悟,来生会堕落不堕落?临命终时有不有些发愿往生净土?月溪禅师答:参禅的人,假如今生不悟,他的般若种子是在的,来生不会堕落,比如我们今生学佛的人,前生都有点善根的,临命终的时候,照华严经及祖师的开示中发愿,生善知识家,明心见性,普度众生。照我所见祖师的开示中,尚无参禅的人临..
问:明心见性的人,惟悟与悟乃能知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人不知。我今说一古人的事情,有一个禅师,名归真,他去见沩山和尚,沩山问他叫什么名字,他答归真,沩山问:归真何在?他不能答,便转下山去。行到半山,遇着仰山和尚,问他何故下山,他月溪禅师答:被沩山问,不能答。仰山教他答云:鼻里耳里,他乃返见山,沩照..
六祖偈神秀偈研究月溪法师讲胡品生录-----------------------佛经中无此说各派祖师不一定皆明心见性僧肇、道安、吉藏之错误僧肇〈无名论〉之错误各派说法应以大乘经典参考各派说法从何而生?佛未说断妄念,只要你除执着《大乘起信论》与《华严经》、《维摩诘经》所论适得其反妄念与妄缘二者不同妄念断尽,..
问:佛性不起妄念,妄念从何而起? (南京梅光羲)月溪禅师答:妄念是从见闻觉知灵性起,佛性是如如不动的,假如佛性能起妄念,则妄念断为佛性,妄念起为众生,岂不是成佛亦有轮回乎?
真如不守本性一般人说:“真如本来不动,因不守本性,一念不觉遂起妄想,造业作福轮回生死;倘一念觉悟真心复得,恒守不变,不受轮回,名为成佛。”此乃外道见解也。真如本体本来圆满现成,不变不动。《华严经》云:“譬如真如,恒守本性,无有变易。”倘真如而可变易,则是生灭法矣。《大乘起信论》所阐明者为“真..
这位禅师和老师谈论的时候,情急之下竟然打了老师,几年后终明白本篇文章介绍的是潭州渐源仲兴禅师的故事,顶礼禅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潭州渐源仲兴禅师,道吾宗智禅师之法嗣,曾为道吾和尚之侍者,并充典座。有一天,仲兴禅师递茶给道吾和尚,道吾和尚提起茶盏,问道:“是邪是正?”仲兴禅师合掌,..
问:佛性与见闻觉知的分别? (西安华清法师)月溪禅师答:佛性乃本来面目,是无生死,无来去,有知觉的(知觉者,即本来大觉之觉,非知觉之觉),遍满虚空,充塞宇宙,究竟快乐,是不受薰染,无漏的,人人是一样的,本来无名字,因说法乃随拈一名字,如真如实相、自心现量、如来藏心、无余涅槃等,都是一样的,佛性是如如不动..
天津潘复问:西方净土与六祖坛经所讲净土有何分别?西方净土与维摩居士讲的净土有何分别?惟心净土与惟物净土有何分别?法身弥陀佛与报身弥陀佛有何分别?依报净土与正报净土有何分别?月溪禅师答:西方净土是报身净土,坛经所讲乃法身净土,维摩居士讲亦是法身净土。惟心净土亦法身净土,惟物净土乃报身净土。法..
问:我今将一切思想止住不起,如海水不起波,这个是佛性否?(南京法一和尚)月溪禅师答:非佛性,都是见闻觉知脑筋的作用,思想起固非佛性,思想不起亦非佛性,思想起伏是生灭法,佛性是不生灭的,故了不相干。
骆驼聊新疆之佛教西行取经第一人八戒禅师——朱士行昨天我们聊了清代新疆写实竹枝词第一人——萧雄,今天让我们来聊聊佛教西行取经第一人,八戒禅师——朱士行。佛教发源于印度,从两汉时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在洛阳白马寺落地生根后,开枝散叶,绵延后世,时至今日已遍布中国大地。佛教的传播方向,..
滴水和尚与仪山禅师的因缘寒冬腊月,一个名为滴水的和尚去天龙寺拜见仪山禅师。外面下着很大的雪,可是仪山禅师却不让他进门。那个和尚就在门外一直跪着,这一跪就是三天。仪山的弟子看他可怜,纷纷为他求情,可是仪山说:我这里不是收容所,不收留那些没有住所的人!弟子们没有办法,只好纷纷走开。到了第四天..
唐朝代宗大历间有个隐士叫做李源舍宅为慧林寺请圆泽禅师为住持。后李源想要去四川朝峨嵋山因约圆泽同去。圆泽欲由长安经斜谷陆道去李源要自荆州入峡由水道去。两人意见不同各有所以。李源不知圆泽之事圆泽了知李源之心恐到长安人或疑伊想做官便由荆州去。一天乘船到了南浦地方因滩河危险天未暮即停舟。..
一个和尚出家悟道多年,依然没有开悟长进,他自认为自己不是出家人的料,他便想下山返回尘世。于是和尚便去向禅师辞行,言道:师父,我天生愚钝,我的脑袋像一块顽固不化的石头,不是悟道的料,我只好下山还俗了。禅师并未言语,而是带着他来到寺庙里面一尊佛祖像前。禅师问道:你面前的是谁?和尚回答道:神圣的佛..
一休禅师的弟子足利将军,请一休禅师到家里用茶,并将其所珍藏的古董一件件地拿出来展示,且频频问一休禅师的看法。禅师回答道:太好了!为了增添你这些古董的光彩,我也有三件古董,一是盘古氏开天辟地的石块,二是历朝忠心大臣吃饭的饭碗,三是高僧用的万年拐杖,如果你也收藏在一起就好了。将军欢喜不已地说:..
第一篇 禅宗以外的禅师 南岳慧思南岳慧思(西元五一五─五七七年)天台宗第二祖南岳慧思禅师,俗姓李氏,武津人也,少以弘恕慈育知名,闾里称言颂逸恒问。尝梦梵僧,劝令出俗,骇悟斯瑞,辞亲入道,所投之寺,非是练若,数感神僧训令斋戒,奉持守素,梵行清慎,及禀具足,道志弥隆,逈栖幽静,常坐综业,日惟一食,不受别供..
第一篇 禅宗以外的禅师 法聪禅师法聪禅师(西元四六八─五五九年)法聪禅师,俗姓梅,南阳新野人。八岁出家,卓然神秀,正性贞洁,身形如玉,蔬藿是甘,无求滋馔;及长成立,风操逾厉,净施厚利,相从归给,并回造经藏三千余卷,备穷记论,有助弘赞者,无不缮集。年二十五,东游嵩岳,西涉武当,所在通道,惟居宴默。因至襄..
十三 高丽普济禅师答李相国书既曾於“无”字话提撕,不必改参也。况举起别话头是,曾参“无”字,必於“无”字,必於“无”字有小熟因地。切莫移动,切莫改参,但认二六时中,四威仪内,举起话头,莫待几时悟不悟,亦莫管有滋味,亦莫管得力不后(疑“得”)力。拶到心思不及,意虑不行,即是诸佛诸祖放身命处。..
第八篇临济至杨岐的禅师 汾阳善昭汾阳善昭(西元九四七─一○二四年)临济义玄──兴化存奖──南院慧顒(汝州宝应)──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州善昭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师,太原俞氏子,剃发受具,杖策游方,所至少留,随机叩发,历参知识,七十一员。後到首山,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山卅︰「龙袖拂开全..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