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贤法师答:《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写的。宗喀巴大师是黄教的祖师,他是西藏佛教的革新者,和我们的太虚大师一样,提倡整理制度,其中心就是严守戒律,所以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是结合大乘经典写出来的。那么如何读?首先要把纲领找到,道前基础,就是要亲近善知识,念死殁无常,建立无常观。下士道主要是讲五戒十善,明因识果;中士道就是讲厌离心,有出离心,就能够持戒律、甘淡泊;上士道就是要发菩提心,修大悲大智大愿,要修止观。这是三士道的精神,首先要把这个精神掌握好。最好先读《菩提道次第略论》,把《菩提道次第略论》读通,再进一步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由浅入深,就可以领会。
相关推荐

我们如何修证得到须陀洹果位呢?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否?须菩提言,否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释迦牟尼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呢?作为初果罗汉的须陀洹,他们是否认为自己证得了须陀洹果位了呢?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须陀洹果位..

如何速证须陀洹果?
问:很精进学佛,但年纪有点大了记忆力不好。有没有窍门?答:有的,就是一门深入,念佛持咒到千万,乃至上亿,必定与佛相应,往生佛刹土。问:如何速证须陀洹果?答:“须陀洹名为入流”。入流,入了圣人的流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是圣人,虽然没有全部了生死,已经把见惑断了,断了,入流无所入。为..

邪淫消福太多,如何修回福报
一、停止邪淫。邪淫包括手淫、未婚同居、婚外情、同性恋、意淫、看和黄色有关的图片、网上转发有关黄色内容等。二、坚持放生。放生是增福报最快的法门,这点是同修共知的。首先,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坚持每天或定期放生,放生款花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尽力就行了,功德和福报的增长是和心诚的程度成正比,..

如何看待密宗显宗的区别
区别在于如何达到“身口意”与佛相同的途径上。显宗认为只要按照那些公之于世的佛经去做就可以了,所以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显宗被称为显宗也是因为他们的这个观点。而密宗认为要想达到“身口意”,除了公开的佛教以外,还有一套秘密的方法,没有人传授密法,修行很难达到“身口意”,所以密宗强调..

如何修行心中心法?
心中心法有六个手印和一个咒语,修法简便易学,既不用修加行与前行,更不须观相或观想,因为和禅宗一样从第八识起修,且有佛力加持,故易直下见性。密咒为佛、菩萨于禅定中将自己的心化作的密语,如同发电报时所用的密码;手印则如文件加盖的印信,又如电视机上的天线。通过结印持咒,使学人与佛、菩萨..

达真堪布:学习面对死亡是逃避现实吗
达真堪布:学习面对死亡是逃避现实吗寿命是无常的,死期是不定的,什么时候死,在哪里死,以什么方式死,谁也说不准。每个人都是,随时都有可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们学习面对死亡,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要有所准备。有准备了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否则肯定会害怕。假设有一个人,他不知道有白昼也有黑夜。..

优波离如何逆袭
在介绍阿那律尊者出家时,提到过优波离是王宫的理发师。是的,在佛陀十大弟子中,优波离是唯一来自草根阶层的贱民,在印度四种姓中排行末位的首陀罗。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恰恰因身份低微,他自闭内向的性格,使他能坐得住冷板凳,素心素念,严格持戒。出家几十年,从不外出,钻研戒律,是佛陀最信得过..

达真堪布:如何看待修行中出现的各种境界
达真堪布:如何看待修行中出现的各种境界 修行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肯定会出现一些境相。有些人今生没有那么大的功夫,但是前世带来的也有。这些境界都很正常,你不执着都是好事,你执着了都是不好,你不执着就行。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些境界是很特殊的,但是你也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正常的现象去看待。比..

教你如何烧出水嫩菜肴
许多人都会问:为什么素餐馆里炒的素肉片总要比家中炒得嫩?为什么餐馆炒的青菜也比家里的炒得青脆?为什么花生米经油炸后为什么会发脆?餐馆的油炸素排、桂花肉为什么会给人外脆里香鲜嫩的感觉?答案是:这一切都与“水”有关。菜梗饱满、叶片碧绿的青菜就鲜嫩适口,因其含水分多;餐馆的素肉嫩,是..

如何理解圆光观音
无垢圆光观世音,性净明露常寂光;能伏众生灾风火,普明圆照遍十方。相传在古时候晋朝时,有个名叫盖户的山阳人,本应该在狱中直到老死,但他三天三夜不停念着观世音,随后果真见到观音菩萨佛光普照,门锁自动脱落,他便寻着佛光而去,行走过二十里后,光明方息。圆光菩萨在三十三观音像中排第四位,其..

如何理解业果
(一)业是啥?大家学佛都经常提到“业”这个东西,那么业到底是啥呢?这个概念仔细推究起来挺麻烦,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有人把我们所有的行为(造作)叫做业,比如身业、口业、意业都是业。二呢,所有的行为都是会产生一定的力用的,这由行为所产生出来的力用叫做业。如果把行为叫做业呢,业的力用就叫业力..

大安法师:如何找到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
信众:末学如何解行并重,来找到世间法中物质的累加与出世法中物质递减的平衡点?大安法师:净土法门单刀直入,信愿称名,求生极乐,直出生死轮回。世间法里面你要奉行净业三福,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敦伦尽分,要完成好你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在这个前提之下,信愿念佛,念得..

佛门中人圆寂之后是如何举行葬礼
人死了总是要安葬的,这是活人对死人应尽的义务。佛教安葬死者的方式,《涅槃经》、《净饭王泥洹经》、《毗奈耶杂事》等佛教典籍中都有记载,一般有“三种”、“四种”之分。“三种”指火葬、水葬、野葬,“四种”指火葬、水葬、土葬、林葬。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分成许多宗派。各宗各派的葬式是有差异的..

优婆离如何慰问病人
如何慰问病人?优波离有一次请佛陀详细的解说过。有病的时候,虽在病中,如何病得合乎戒法?问病的时候,如何问得合乎戒法?优波离很关心这个问题。曾经,优波离跟随在佛陀身后,见到一个病比丘卧在粪秽之中不能自起;优波离又知道有一次一个病比丘卧在路旁,有一比丘明明看见,却特地绕道而行,不愿看病,..

优婆离是如何出家的
佛陀回乡,在王城中普洒法雨,种子入地,就会发芽生长,释种的诸王子,听了佛陀说法以后,有些竟然要跟佛陀出家。王子当中,有的是获得父母允许的,有的父母不准许,他们相约偷偷的出走,到尼拘陀树林中找到佛陀,出了家以后再说。就这样,有七个王子要出家,跋提、阿难、阿那律、均在其中。为了出家必..

如何理解优婆塞和优婆夷
1、优婆塞:在家信佛、行佛道并受了三皈依的男子叫作优婆塞。梵文 upāsaka。曾译作邬波索迦、乌婆塞、伊蒲塞等。知意译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道、善宿男等。受了三归依及五戒并戒行圆满的人,称为满分优婆塞。2、优婆夷:在家信佛的女子叫优婆夷,又译优婆私柯。梵文Upasika。意译近善女、善宿女、清..

如何理解优婆塞、优婆夷
优婆塞:梵文 upāsaka,在家信佛、行佛道复并受了三皈依的男子叫作优婆塞,曾译作邬波索迦、乌婆塞、伊蒲塞等。意译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善宿男等。受了三归依制及五戒并戒行圆满的人,称为满分优婆塞。优婆夷:梵文Upasika,在家信佛的女子叫优婆夷,又译优婆私柯。意译近善女、善宿女、清信女等..

如何供奉药师琉璃光王佛
供养神佛造像需用“御守盐”调和清水为神像、神龛清洗。每月农历十八日或特别大事来临前需要祈福,此时将要写的话书写在御守宣上之后放入瓷制的苏摩钵焚烧, 苏摩钵是不同的人不能混用,因为每个都要按照不同的人生日在结印册上添加结印:农历3到5月出生添加“故实除蝗,八重冰梅,九叶铃莲”3个结印。..

因陀罗:要如何念经
很多人都有念过经,但是还是不会念经。所以有时候我常常说他们念经是念给佛听的。这个经本来就是佛讲的,但是我们还是念给佛听。所以比较有趣。有句话叫做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达到有口无心,不是很容易的。第一,念经时,我们一般眼睛看,嘴巴念,耳朵听。很多人就注重嘴巴念,和眼睛看,却忽略了耳..

净土法门法师:家人长期DB、强迫弟子还债,请问如何用平常心接受因果?
问:家人长期赌博、借高利贷,强迫弟子还债,弟子明知这是因果,但在念头、境界上转不过来,非常痛苦。请问如何用平常心接受因果,解决心中的无奈和焦虑?答:那你要是知道因果就没事了,你就尽心尽力替他还就好了,还完了,他就不找你;没有还完,总是要还。债真的是要还,你要还不完,来生还要来,来生..

一行禅师开示:怒火如何熄灭
佛陀已经把熄灭怒火的工具传授给我们,那就是:念念分明地呼吸与走路、拥抱愤怒、深层地观照认知的本质,以及深入地看到对方深受其苦,也需要帮助等不同方法,这些都是由佛陀直接传授且是非常实际的方式。所谓念念分明地“吸气”,就是清楚觉知空气如何缓缓地进入体内;而念念分明地“呼气”,就是清楚..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帮助毁谤三宝、不信因果的亲属
问:如何帮助毁谤三宝、不信因果报应的家亲眷属?答:这要有智慧、耐心,自己做出修行的好榜样,让家里人很明显的感触到,你学佛前与学佛后,确实不一样,他们自然就会赞叹,就能够受感化。换言之,家亲眷属还毁谤三宝,不信因果,还侮辱你,说你的闲话,说明自己修行功夫不够,德行不能感化他们。过去..

如何理解正法时期
据说释迦佛的法运是一万两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也有人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正法:所谓「正法」,乃以发出离心、发菩提心而来学佛的。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因为见到人生之中,有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为了替众生寻求一条解脱之道,而发心修行。因此,所..

观辉居士:圆觉经白话解十 如何寻师择法
十 如何寻师择法于是普觉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

观辉居士:圆觉经白话解十一 如何安立道场
十一 如何安立道场于是圆觉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惟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作..

观辉居士:圆觉经白话解一 因地如何发心
正宗分一因地如何发心于是文殊师利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⒉,右绕三匝⒊,长跪叉手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⒌,因地法行⒍,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⒎,远离诸病⒏,能使未来末世众生⒐,求大乘者不堕邪见⒑。作是语已,五体投地⒒,如是三请,终而复始⒓。[注解]⒈ ..

观辉居士:圆觉经白话解二 如何即幻离幻
二 如何即幻离幻于是普贤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普贤菩萨问:身心既如幻,能知亦是幻,将幻还除幻,何必要修幻?)若诸幻性一切尽..

观辉居士:圆觉经白话解三 如何是正方便
三 如何是正方便于是普眼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⒉。云何思惟⒊?云何住持⒋?众生未悟,作何方便⒌普令开悟?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愿与慈悲,..

如何进入无上正觉
不断由小觉小悟进入大觉大悟,或者说,透彻明白生命真相,这叫“觉”。每个当下都在觉,就进入“正觉”,正觉是在每个当下,你的心不会被境界所转。不然我们的心都常常被境界所转,什么境界来了,马上就起了什么反应、个性想法,或是保护自我,习气通通都出来了。所以,进入正觉的人,心始终住在清净专..

如何才能获得无上正等正觉
无上正等正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出自《金刚经》,含义是“彻悟一切宇宙奥妙圆融圆通无滞无碍之觉,”佛学和佛教大德高僧们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本身不确切,其中的“正”字缺乏圆融圆通,缺乏浑沌,刚而不柔,热而不凉,是走了极端。..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