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又称作「三聚净戒」,包括: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摄众生戒。
相关推荐
阿育王经
《阿育王经》,十卷,梁代僧伽婆罗(古代扶南国来中国僧人)译。是记述印度阿育王崇护佛法的事迹,以及摩诃迦叶乃至优波毱多等异世五师传持法藏等因缘始末的史籍。它和西晋安法钦所译的《阿育王传》七卷同本异译。此经全文总分九品,即贯串以上史迹分述为九个因缘。但经的原始目录上漏列了第三卷中的毗多..
入中论
梵名Madhyamakāvatāra,西藏名Dbu-ma-lahjug-pa。又译作入中观论。为具缘派中观宗之大成者月称(梵Candrakīrti, 560~640)所著。中文有法尊译本。其内容叙述具缘派中观宗之教义大纲,解释并阐明龙树所著之中观论。本颂三二九颂,中有自注。内容结构乃根据十地经而来;前十品为十波罗蜜之解说,其后..

元音老人:打坐的禁忌有哪些_打坐的方法
元音老人开示之一、座上忌想心思动脑筋。元音老人开示告诉我们上座后不要再动脑筋。因为平时想不起的念头,一上座都想起来了,噢!这件事情该怎么做,那件事情又该怎么做。这样不好!这样打坐没有用处。我们上座时要死心踏地,好比死掉了,死了还能管什么事情呢?家里事情,工作事情,都不管了。座上妄..

宗性法师:佛法中“四摄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价值
佛法中“四摄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价值内容提要:佛法中的“四摄法”,是佛教徒实践菩萨道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相关经论对“四摄法”的解说的疏理,对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的基本内容作了概括;并指出佛教“四摄法”设立的目的,是通过对“四摄法”的运用,建立起社会大众与佛教徒相互融洽..

大安法师: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诵哪些经
问: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早晚课该诵哪些经?时间为多久为合适?大安法师答:在家的居士,随分随力,一般还是要给自己规定早晚功课。早晚功课最好简单一点,在寺院丛林要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什么的。你在家,如果专修念佛法门的话,你就念《阿弥陀经》,往生咒三遍,赞佛偈,然后就开始念佛,念..

早晚课内容讲解
明海法师今天早上,我讲几点关于早晚课的基本知识,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早晚课,怎么样做早晚课以及早晚课的内容。先讲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早晚课?这里面有些原因是可以非常明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有一些原因不好用语言表达,它要经过实际的体验来领会。早晚课是出家人在寺院里修行非常重要的一个..

人生有哪些无用的累赘?
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解开他心中的疑惑。行者问道:禅师,人的欲望是什么?禅师看了一眼行者,说道:你先回去吧,明天中午的时候再来,记住不要吃饭,也不要喝水。尽管行者并不明白禅师的用意,但还是照办了。第二天,他再次来到禅师面前。你现在是不是饥肠辘辘、饥渴难..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在哪些方面有明显不同?
在家居士,集体拜忏。替人助念,为人超度。居士能够说皈依吗?居士可以讲经吗?居士可以化缘吗?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吗?居士能为信徒念经拜忏超度吗?居士能够参与和干涉出家人的事务吗? 以上六个问题常有人问起。照理说,那些都是出家僧众的分内事,非居士所当做,万一做了,即失去在家学佛的立场;否..

你吃了哪些让你未老先衰的食物?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相同年龄和相同工作环境的人,从外表上看可以相差十岁甚至更多。有些人有未老先衰的现象。这种未老先衰的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常吃某些易催人早衰的物质是一个重要原因。1.含铅食品铅会使脑内去钾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一羟色胺的含量明显降低,造成神经质..

大愿法师:忏悔的方法有哪些?
佛教里面说忏悔的方法,有说两种,事忏和理忏;也有说三种,作法忏、取相忏、实相忏。作法忏就是僧团每半个月做一次布萨,那这个是僧团的自净,自我清净的、自新自净的会议。那么有些罪是要在十个人面前忏悔,有些是要对二十个人,乃至于对更多的人忏悔,这样作法忏。第二是取相忏,通过拜忏,透过念佛..

龙眼菩提子作用有哪些
龙眼菩提子作用有哪些,菩提木的功效:菩提树是佛教中的神圣物种,菩提木代表吉祥,可以使人身心安宁,心平气顺,还有辟邪的效果。那么龙眼菩提子作用有哪些呢?龙眼菩提子所制成的龙眼菩提子佛珠,是国内目前流通数量较多且认识相当广的一种菩提籽,在佛教中的应用十分兴盛,是一种适合修多种法门的法宝..

能弘法师:六和敬是什么_六和敬的内容是什么
六和敬,就是六种和敬的内容。和就是外同他善,叫和;敬是内自谦卑,叫做敬。外表上就是要和别人一起做善事,互相配合、互相支持,这叫和;敬就是内心谦卑,尊敬别人,叫做敬。一个团体,特别是我们的僧团,只有互相和合恭敬,才是一个和谐的、如法的团体。修行人天天见面,天天在一起,不和合,就整天..

如孝法师:佛陀十大名号有哪些_佛十大名号的含义_如来十号的解释
什么是生命的本质?是觉悟通过戒、定、慧达到大圆镜智的觉。这种醒觉不会动摇,是生命最健康的状态,也可以叫作佛陀的生命体,即佛陀的十种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这十种名号是佛陀相应法性而展现出来的十种美德,具足这十种名号者,即名世尊..

什么是菩萨戒?
相比于三皈、五戒、八关斋戒,许多初学佛法的居士对在家菩萨戒比较陌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学习,方便大家发心受持菩萨戒。菩萨戒的种类与区别菩萨戒是修大乘菩萨道者所受持的戒律,乃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在我们汉传佛教的大藏经里,大乘律菩萨戒本有四类:第一、梵网经菩萨戒本,有十条重戒、..

放生仪轨的常识有哪些
杨枝净水 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 福寿广增延 灭罪消愆 火焰化红莲 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三称)南无喝?怛那哆?夜耶 南无阿?耶 婆卢羯帝烁钵?耶 菩提萨?婆耶 摩诃萨?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 ? 萨皤?罚曳 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伊蒙阿?耶 婆卢吉帝室佛?楞驮婆 南无那?谨墀 醯..

字画揭裱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字画揭裱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揭裱指的是已经装裱过的字画因年代久远,需要重新装裱的工序之一,既把画心由旧裱上揭下来,然后好重新装裱。揭裱技术复杂,一般的装裱师傅未经专业训练做不了,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在需要揭裱时,一定要对装裱师傅的技术水平有所了解。那么字画揭裱需要..

明一法师答:在打坐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弟子喜欢打坐念佛,但是老是听到有师兄说打坐弄不好会走火入魔,还说会出毛病,末学觉得还挺正常的,但是总还是有些问题想请问师父,末学现在能双盘七十分钟,末学想每天增加一分钟或两分钟,加到两个小时,这样行不行?在打坐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打坐时念佛是开口念好还是默念好?痛疼这一关大概须要..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五经一论的基本内容与宗趣
五经一论大致围绕净土缘起、事理因果而展开,因释尊说法的时间与听法弟子的根机不同,故五经内容详略互异,侧重面有所不同。兹分别介绍如次。一、《佛说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现存五种原译本,虽有详略开合的差异,然内容大体相同。1.本经的缘起本经乃释尊在王舍城外灵鹫山中宣说。尔时参与法会的有一..

李炳南:何为十二部经?
问:何为十二部经,祈详示明。(吕净安)答:部者指种类也,乃将诸经之内容,分析为十二类门。此十二类,又分两种性质,(甲)经文之体裁有三:一契经,二重颂,三讽诵。(乙)经文之事项有九:一因缘,二本事,三本生,四未曾有,五譬喻,六论议,七自说,八方广,九授记。此十二名义意如何,必研经方..

沉香手链功效有哪些
沉香手链功效有哪些,各种材质的手链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手链功效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沉香手链功效有哪些给大家做个解释。第一:沉香手链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我们都知道沉香是一味非常名贵的中药,散发着幽幽的香气,常闻沉香的香味对人体健康的好处是非常大的,不但能够调理脾胃,去火温肝,还..

道坚法师: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道坚法师: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佛者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生起强烈的悲观厌世情结,忘记了大乘菩萨道的慈悲济世精神,忽略了佛教是世出世间的圆融。初学佛法时,大事未明,见地不正,远离愦闹专心致志地修学佛道,是非常有必要的。遁世是放下一切..

吃苹果的好处有哪些?
除了大家熟知的保护肝脏外,苹果还可以延缓记忆衰退、预防哮喘、糖尿病、心肌梗死和掉牙等。1、预防癌症:一项意大利的研究显示,每天吃至少一个苹果可以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口腔和咽喉2癌降低21%、食道癌降25%、结肠癌降20%、乳腺癌降18%、卵巢癌降15%、前列腺癌降9%。2、保护牙齿:哈佛大学流行病..

哪些钱财不可以赚?
◎ 净 慧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些行为又属于取财的非道呢?《善生经》记录说:居士子!求财物者当知有六非道,云何为六? 1、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 种种戏求,不是诚实的劳动,不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上班吊儿郎当,人到了位没有到,出勤没有出力,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吗?八点上班九点到,喝喝开水看..
轻安相
【轻安相】 p1290世亲释三卷二十二页云:轻安相者:谓所依中,有堪能性。
圣
【圣】 p1225如五圣智三摩地中说。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九页云:所言圣者:远离一切杂染污法,令不生故。三解 瑜伽八十四卷五页云:又言圣者:是无漏故。及在圣者相续中故。
最极寂静
【最极寂静】 p1155如九种心住中说。二解杂集论十卷十页云:最极寂静者;或时失念,散乱觉等率尔现行;即便制伏,令不更起故。
集谛有三
【集谛有三】 p1180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集谛三者:一、习气集。谓遍计所执自性执习气。执彼习气,假立彼名。二、等起集。谓业烦恼。三、未离系集。谓未离障真如。
闷
【闷】 p1187瑜伽一卷十二页云:云何闷?谓由风热乱故;或由捶打故;或由泻故;如过量转痢及出血;或由极勤劳;而致闷绝。
诸心差别由五相转
【诸心差别由五相转】 p1358瑜伽六十三卷十一页云:当知诸心差别而转,略由五相。一、由世俗道理建立故。二、由胜义道理建立故。三、由所依能依建立故。四、由俱有建立故。五、由染净建立故。如彼卷十一页至十四页广释。..
论圆满
【论圆满】 p1329瑜伽八十卷十六页云:云何由五种相,名论圆满?谓若由此相宣说,若是宣说,若所宣说,若如是宣说,若彼宣说,如是圆满。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