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为什么《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问:《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么意思?成刚老和尚:一切法就是一切事物,体性空寂,法法皆实相。如果是佛法,我们妄想执着它,那么举体都是妄想,就不是佛法,而是众生法了;众生法,我们不妄想执着它,心无所住著,那么一切法都是佛法。我们就于一切事物上得解脱。就是这个意思。一切法都是..
刚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

刚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

1《八大人觉经》《八大人觉经》是我国翻译最早的佛教经典之一,全经虽然只有三百多字,但内容极为重要。经文所列的菩萨八种觉悟,概括了一个佛教徒从初发心直至成佛整个修学过程的要义。这部经不但内容精辟、重要,而且译文典雅通畅,更便于读诵受持。2《吉祥经》《吉祥经》是著名佛教学者李荣熙从南传..
佛教中“不二”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佛教中“不二”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文:智证法师我们出去旅游,常常会在一些佛教寺院或景点,看到写有“不二”或者“不二法门”的匾额及题字。有时也会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朋友,将自己在旅行中拍摄到的“不二”发到网上,他们觉得佛教中竟然也有如此有趣和潮流的词。当然,如果当你看到“不二”这个词,也像那些朋友以为“不二”就是我们日..
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要如何避免犯“说四众过戒”,这当然每一个人不说四众过的因缘不同。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子:这个嘴巴它是一个工具,一个人嘴巴会讲话是心来推动的,所以你要不说四众过,就是你的内心当中有比较大的包容性,“我家广大,种种皆有”嘛。在三宝当中每一个人有他的善根,也有他的烦恼,人都是有过失的嘛。..
佛教礼仪中“四威仪”的含义是什么?

佛教礼仪中“四威仪”的含义是什么?

欲了生死,先要循规蹈矩,如孔子之制礼作乐,亦无非教人规矩,与佛教律威仪无异。执身即除习气,身得自申则心有依处,故古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执身次序的偈语曰: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
“无事不登三宝殿”指的是哪三殿?

“无事不登三宝殿”指的是哪三殿?

“三宝”是佛教名词,指佛教信众尊敬供养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又作三尊。“佛”指觉悟人生的真相,进而教导他人的佛教教主,或泛指一切诸佛;“法”为根据佛陀所悟而向人宣说的教法、真理;“僧”,指修学教法的僧团。三者都是令众生得度的重要因缘,缺一不可。佛、法、僧被称为三宝,三宝的“宝”..
佛菩萨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佛菩萨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世人都希望自己一生是顺风顺水的,但现实却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寺庙,试图祈请师父帮助、祈求佛菩萨加持而解决生活中的是非难关。但弘恩法师却在《师父来了》节目中说,出了家仍会遇到难关,佛菩萨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为何?01身边很多人都是顺风顺水,为什么“我”总..
诵经后出现不如意的事,是否可以不诵了?

诵经后出现不如意的事,是否可以不诵了?

诵经的目的就是福慧双修,诵经就是为了积累资粮。由于以前没有做功德,因此没有冤亲债主讨债,现在做了些许功德了,冤亲债主就来了。可以说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因为果报现前,业就消掉了,如果果报不现前最终会成为我们解脱的阻碍。由于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诵经后出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不仅不对生..
福报从哪里来?听听诸位高僧的回答

福报从哪里来?听听诸位高僧的回答

一个人的福报好比银行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会有透支的时候。如果不培福报,只知享乐,当福报享尽,灾难必然会接踵而来。那福报从哪里来?听听诸位高僧的回答。玄奘大师语唐太宗福从何处来?唐太宗问玄奘大师:“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无有修行,应当如何?”大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
想要吉祥一生吗?需要做到这几点

想要吉祥一生吗?需要做到这几点

《吉祥经》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