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护国四王
护念。保护和忆念。
护世者。护世四天王。
护世四天王。又名护世者。四天王是: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因此四天王是守护世界的善神,所以叫护世四天王。
护法。护持自己所修成的善法。拥护佛陀的正法。
护法神。护持正法和修行者的善神。
护国四王。又名护世四天王,即持国、增长、广目、多闻之四天王,他们住在须弥山四方的山腰,时常护持四天下,故名护世,又名护国。
灵山会上。在灵山佛说法华经的法会上。
灵山。又称灵鹫山。
七五护国四王
护念。保护和忆念。
护世者。护世四天王。
护世四天王。又名护世者。四天王是: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因此四天王是守护世界的善神,所以叫护世四天王。
护法。护持自己所修成的善法。拥护佛陀的正法。
护法神。护持正法和修行者的善神。
护国四王。又名护世四天王,即持国、增长、广目、多闻之四天王,他们住在须弥山四方的山腰,时常护持四天下,故名护世,又名护国。
灵山会上。在灵山佛说法华经的法会上。
灵山。又称灵鹫山。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简称《仁王经》。现存两种译本:一题《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一题《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唐不空译,都分上下两卷。旧传本经除现存的两种译本外,还有晋竺法护及梁真谛的译本,系《历代三宝纪》错误记载,不足信。据现存经录记载,本经第一译始见于梁代..
(杂名)称名之谱有七五三之别。天台山不断念佛发愿表白曰:高和七五三之唱。
释良贲。姓郭氏。河中虞乡人也。世袭冠裳。法门之流不标祖祢。故阙如也。贲识鉴渊旷风表峻越。外通坟典内善经论。义解之性人罕加焉。永泰中不空盛行传译。实难其人。贲预其翻度。代宗请为菩萨戒师。因新出仁王护国经。敕令撰疏解判曲尽经意。以所住寺为疏目。曰青龙也。原夫是经已当三译。一晋太始三年..
乃对佛之尊称。大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五下):“违离于人仙,永无有救护。” p254
台州护国守昌禅师,上堂,拈拄杖卓曰:「三十六旬之开始,七十二候之起元。万邦迎和气之时,东帝布生成之令。直得天垂瑞彩,地拥贞祥。微微细雨洗寒空,淡淡春光笼野色。可谓应时纳祜,庆无不宜。尽大地人,皆添一岁。敢问诸人,且道那一人年多少?」良久曰:「千岁老儿颜似玉,万年童子鬓如丝。」..
温州护国钦禅师,上堂:「有句无句,明来暗去。活捉生擒,捷书露布。如藤倚树,物以类聚。海外人参,蜀中绵附。树倒藤枯,切忌名模。句归何处,苏嚧苏嚧。呵呵大笑,破镜不照。大地茫茫,一任[路-各+孛]跳。」..
江陵府护国慧本禅师,僧问:「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未审是甚么物?」师曰:「一铤墨。」曰:「恁么则耀古照今去也。」师曰:「作么生是耀古照今底?」僧便喝,师便打。上堂:「好个时节,谁肯承当?苟或无人,不如惜取。」良久曰:「弹雀夜明珠。」..
黄州护国院寿禅师,僧问:「如何是一路涅槃门?」师曰:「寒松青有千年色,一径风飘四季香。」问:「如何是灵山一会?」师曰:「如来才一顾,迦叶便低眉。」
随州护国知远演化禅师,僧问:「举子入门时如何?」师曰:「缘情体物事作么生?」问:「乾坤休驻意,宇宙不留心时如何?」师曰:「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随州护国志朗圆明禅师,僧问:「如何是万法之源?」师曰:「空中收不得,护国岂能该。」
温州护国寄堂景新禅师,郡之陈氏子。上堂:「三界无法,何处求心?欲知护国当阳句,且看门前竹一林。」
忠曰:“祝圣回向,有仁王菩萨摩诃萨,盖非定有一人所名。经有《仁王护国般若》,今略三宝,取之充僧宝矣。又祝圣,所以窃对配今上也。”《仁王护国般若经吉藏疏》云:“施恩布德,故名为仁;统化自在,故名为王。护国者,仁王是能护,国土是所护,由仁王如法治道,万民适乐,国土安稳。若仁王望般若,..
又名护世四天王,即持国、增长、广目、多闻之四天王,他们住在须弥山四方的山腰,时常护持四天下,故名护世,又名护国。
(天名)又云护国四王。四天王居须弥山半腹,各护其一天下,故云护世。维摩经方便品曰:护世四天王也。诸恶鬼神残食众生,护世四王护之不令害也。肇曰:护世四王,各治一方,护其所部,使说恶鬼神不得侵害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天帝释,护世四天王。..
(经名)最胜王经六有四天王护国品,金光明经二曰:四天王品。又仁王经下有护国品。皆说其经流布之所,有四天王守护其国。
(譬喻)譬仁王经于护国之宝珠也。仁王经受持品曰:得般若波罗蜜是诸佛菩萨一切众生心识之神本也。(中略)亦名如意珠。亦名护国珠。
(经名)佛说护国经,一卷,赵宋法贤译。护国长者之子出家得道。为俱卢大王说法。与佛说赖吒和罗经Rāṣṭrapāla-sūtra同本。【又】法华经仁王经金光明经,称为护国经之三部。
(天名)又作护世四王。持国,增长,广目,多闻之四天王也,此四天居须弥山四方之半腹,常护持四天下,故名护世,又名护国。法华经曰:护世四天王。
敬 三 宝◎ 弘一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惟举其少分之义耳。今言佛者,且约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今言法者,且约经律论等画册而言,或印刷或书写也。今言僧者,且约当世凡夫僧而言,因菩萨罗汉等附入敬佛门也。第一 敬佛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礼佛时宜洗手漱口,至诚恭敬,缓..
参禅还是念佛◎ 新 成我们讲到生死,就不妨再多饶舌几句,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它就是佛教徒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世界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离开了生死二字,世界上就没有生命可言,没有生命也没有众生,我们今天的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所以生死二字,不能不重视,不能不去参透。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特..
◎ 邱汉生我们考察了魏晋以来佛学与玄学交融合流的概况。以后的佛学思想尽管流注着玄学的血液,去却斩断了原来所胚胎它的魏晋玄学 这一母体的脐带。然而当它离开了原来所倚存的魏晋玄学而真正独立时,它的社会意义也就削弱了,它只是当做宗教哲学而繁荣昌盛,而与作为宗教的佛学相辅流行。在这一意义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城宣化禅师讲述(五)解脱长者寄第五具足方便住尔时善财童子,思惟诸菩萨无碍解陀罗尼光明庄严门。深入诸菩萨语言海门。忆念诸菩萨知一切众生微细方便门。观察诸菩萨清净心门。成就诸菩萨善根光明门。净治诸菩萨教化众生门。明利诸菩萨摄众生智门。坚固..
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久证,诚恐不易得力。况眷属不谙利害,往往以世情而破坏彼之正念。此饬终社之所由结集也。饬终云者,即助生之谓也。盖以行人当此时节,得人开导而辅助之。则欣厌心生,贪爱情息。耳闻佛名,心缘佛境。自可与佛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譬如怯弱之人,欲登高山。前有牵..
世间万法皆由众缘和合而成。人活着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仰赖社会大众、亲人眷属的共同成就。所以每个人不论走到那里,总离不开人群,每天都会和很多人来往、接触。我们应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对待别人,才能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呢?佛教讲的是六合敬。下面从几个方面讲: 不嫉不疑:有一首偈语说:山也空..
广行法师《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恒时供养,让父母心生欢喜。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中宣说了子女孝顺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1.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2.母亲对我的恩,我用一劫(百千万..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人可以了解,不要说凡夫不明白,即使十地菩萨、等觉菩萨也还不明白。学人今天要略述修..
无量寿经讲座16(第一品)这《净影疏》,慧远大师是隋朝的。他说神通已达,叹其德胜。所谓很神异。神异称为神。他神异,凡情所不能达的。什么叫通?没有壅碍叫做通,壅,堵塞了,堵住了,就不通了。通有身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及漏尽等等成为通。因为神是不测之义,不是思维所能测的。通是没有碍..
(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内容提要】汉传佛教八宗祖庭的最大历史贡献,是在八宗祖庭创造了汉传佛教八宗。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宗,有其丰富的思想精髓:三论宗,缘起性空,破邪显正;唯识宗,万法唯识,转染成净;天台宗,一念三千,三谛圆融;华严宗,圆融无碍,相互成就;禅宗,直指..
凡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仁王般若波罗蜜护国经、仁王般若经、仁王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册。本经分序品、观空品、菩萨教化品、二谛品、护国品、散华品、受持品、嘱累品等八品。系佛陀为十六大国王说示守护佛果、十地之行,及守护国土之因缘,谓讲说受持此经,则可息灾得福。..
依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等,为镇护国家、增长寿命、天下泰平及除灭七难(日月、星辰、水、火、大风、灾旱、兵贼)所修之秘法。与请雨经法、孔雀经法、守护经法等,并称四个大法。其道场设置大坛、护摩坛、十二天坛及圣天坛,读诵仁王经、仁王般若陀罗尼等。 p12..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