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比量
【比量】因明用语的三量之一,心识的三量之一.比量是由推理、推论而获知的知识。如看到远处有烟,则知其下必有火;墙外有角,则知有牛走过。推而广之,见生则知有死,见成则知有坏,这是深一层的推理作用。比量又分为自比量与他以量,自比量,是论者为自已获得正确的认识、用观念而推理,此推理作用表..
非量
【非量】因明用语,三量之一,心识三量之一。现量,即直觉知识;比量,即推论知识。似现量,略称似现,即对于所缘之境生起分别惑乱之智,不能正确量知其真实自相。似比量,略称似比,依不成、不定、相违、似喻等似因而生似是而非之智,不能正确比知量度所对之境。非量,即似现量、似比量之总称。乃非正..
遮诠
【遮诠】以否定的方式来表达的,谓之遮诠。佛教中、特别是空宗,通常以此方式表达最高的真理、或觉悟的境界。因为真理或悟境,都是‘语言道断、心行处灭’的绝对境界,而我人的语言、概念,都是相对性的,只能表达相对性的现象,不能表达超越相对性的绝对理性,基于此,唯有以否定方式表达。如说赤色,..
八正道
又名八圣道,即八条圣者的道法。一、正见,即正确的知见。二、正思惟,即正确的思考。三、正语,即正当的言语。四、正业,即正当的行为。五、正命,即正当的职业或生活。六、正精进,即正当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确的观念。八、正定,即正确的禅定。修此八正道,便可证得阿罗汉果。..
正见
正确的见解,亦即离诸邪知邪见的如实知见,为八正道之一。
正定
正确的禅定。身心清净,入无漏定,叫做正定。八正道之一。
正念
正确的念头。不生邪念,忆念正道,叫做正念。八正道之一。
二答
乃指两种回答之方式。即用言语回答之言答,及以种种相表示之示相答。 p216
二诠
乃指表示事物意义之两种方法,即:(一)遮诠,即用否定方式来显示某一意义者。(二)表诠,即以肯定方式表示者。(参阅“遮诠表诠”6191) p218

大安法师:怎样圆融《金刚经》与《佛说无量寿经》
信众:我修净土宗念佛,但一日初闻《金刚经》后,虽然没有懂,但心里异常欢喜受用,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而且《金刚经》讲无相,使我于《佛说无量寿经》的讲述产生疑惑,无法自解。由于末法时代唯念佛可有所成就,虽然说法尚应舍,但我又特别喜欢《金刚经》。还请法师开示,我该怎么理解两部经的法门..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 济 群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一偈颂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破坏大自然,和大自然对立,无疑会使人类自取灭亡。千百年来,人类依赖自然的给予生活,与此同时,对大自然的探索也始终没有停止,希望以此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那么,人与自然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元音老人:打坐的方法_如何打坐_打坐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心地法门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

元音老人答:自从拜读了您老的文章后,我对佛所说的法,有了正确的认识,佛法不光靠理解,更要靠自己脚踏实地
问:自从拜读了您老的文章后,我对佛所说的法,有了正确的认识,佛法不光靠理解,更要靠自己脚踏实地修行。元音老人答:很好,你有了正解,就应不懈地努力修行,以期亲证本来面目。只是理解不务正修,那是谈食不饱的。..

元音老人答:《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怎么有差别?什么差别?
问:《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怎么有差别?什么差别?元音老人答:圣人有位次,四圣六凡。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是圣人,不是有差别吗?除此还有愿、悲、智、方便等缘起差别,方成之为利生的大用。..

元音老人答:《金刚经》说:‘无人相,无我相’。谁说谁闻?
问:《金刚经》说:无人相,无我相。谁说谁闻?元音老人答:只是无相,不是无说,不是无闻,一切没有就落断灭空了。常住真心无相,犹如虚空一样。因空故,一切东西都能容得下。法身犹如虚空,但不能住在空相上,一住就有落处。说法也是,一有知见分别就有落处。所以,最后就以无说无闻来破言说的执著,..

宗性法师:《金刚经》思考题
《金刚经》思考题宗性法师第四学期思考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我们整个修学佛法的联系。提示:为什么出这么一个题目?这个题目非常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整个《金刚经》的核心,怎样把这句话跟我们修学佛法联系起来,我想这是我们毕生要去实践的。那么我留给大家一个题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

《金刚经》中最精华的十句话!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以下经句更是其中精华,读通此经,即可开悟。(文中部分释义来自南怀瑾先生)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六..

《金刚经》是救命真经
《金刚经》是救命真经◎ 梦 参这部经在我们一般的说为救命真经,这个救命不是救我们的色身性命,是救我们的法身慧命,所谓救命经因为我们都迷了,迷了我们的真心,迷了我们的性体,这部经能启发我们,能够使我们恢复本性。金刚金刚是宝贝,咱们都知道金刚钻石它能破坏一切物质,咱们经常说金刚钻啊,就..

你知道“开光”的真实含义吗
开光是开啥光?给佛菩萨开光其实是给我们自己开光,这是佛菩萨给我们众生开光,用佛法来开我们的心智之光,不是众生给佛开光。佛菩萨还用我们来开光?是通过开光这个法会,大家来到这,请师父给证明一下,告诉大家,今天这个道场已经完善,可以开始接待信众了,大家都可以来这个道场修行了。信仰是一个..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12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什么叫金刚?金刚就是我们的佛性。他可以显现出金刚般若智慧,可以显现出我们的佛性。我们的佛性无始以来被烦恼所侵,佛陀在世时成佛的第一句话:“善哉!善哉!大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德相。因为我执、法执,不能证得。”我们的福德、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功德,本来..

宣化上人:地藏王菩萨一直在保护你你知道感恩吗
有人会说:「经上说做这么少,就能得到地藏菩萨的拥护;而我们做这么多,也没有得到地藏菩萨的拥护。我没看见地藏王菩萨来拥护我啊?」没有看见地藏菩萨拥护你?你知道吗?如果不去做这个少少的善根,或者多多的善根,或者一次的撞车就撞死了,而你只受了一点轻伤,没有死,这就是地藏菩萨拥护你。或者..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59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继前面众生疑惑“佛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可得否?”之后,众生又在疑惑:菩萨庄严佛土不?不庄严佛土者,佛在哪里住呢?我们现在也是空的,知道无住即是法身,因为如来无所来亦无所去。众..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53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过去有个老和尚背一个女子过河,小和尚心里就住了,心想和尚怎么背女众呢?小和尚心里嘀咕了半个月,师父为什么背女人呢?实在忍不住就去问师父,师父你为什么背女人啊?师父说,啊,你还背着啊,我早就放下来了。所以小和尚一背就背了十五天,其实老和尚早就放下来了,老和尚不住啊,他..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51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何谓持戒修福?如来究竟清净是何境界?昨天讲到:“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佛制止须菩提“莫作是说”,此处“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41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四相由何而来?自性如何迷失?打坐时如何由痛体悟空性?如何体证烦恼的空性?经云:“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我们众生无量劫来流转生死,就是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从哪里来的呢?从妄见中生。我们无始以来,迷失了我们本来的自性..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43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如何了苦?知苦?修苦?证苦?现实生活中哪些时哪些事哪些处遮盖了我们的苦?六度以何为体?金刚经中为何六度中只以布施为例?六度中的无住作何解释?小乘大乘在修法上的差别?为何强调发大菩提心?何种心态障碍着发大菩提心?哪二戒最为重要?为什么?身立一切相一切妄皆立..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40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六祖当时会五祖的时候(因为六祖是南方人),五祖看到六祖以后就问一句话:“你们南蛮也来学佛?也有佛性?”六祖就回答说:“人有南北,难道佛性还有南北之分吗?”大家知道这句话也就是六祖大师所悟到一个什么道理呢?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人认为佛性是独立的,所以人为什么会迷信呢?他把..

念佛,心态一定要正确
信愿念佛,资粮具足,唯说弥陀本愿海。师父在修行上经历了许多转折,而这些转折与磨练也更坚定了她的信愿。师父初出家时,拼命念佛,她说:那时候在拼昼夜二十四小时念佛,一直拼的时候,因为我病已经这么严重了,死在眉睫,真的会紧张。我很害怕不能往生,睡觉的时候,都不太敢睡。真的是睡觉都要提高..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圣严法师(一)净化人心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把我们的心清净,必须将烦恼心净化,成为智慧心,这就是心灵的环保。心灵的世界包括心理的活动和..

宽见法师:找到正确的学佛方法
念佛多年仍徘徊找到正确的学佛方法(一)(2011-09-11)※※:请教师父,我学佛十多年了,老是进进退退。皈依十年,好像一直没有进步,徘徊来徘徊去,请您开示一下。功课,我是念《金刚经》,念佛号,别的也没什么。没有定力,很多同事说,我自己也感觉,没碰到事情还好,挺平和的,一碰见事情就很慌。按说我念佛十多年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