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攀缘中,我们迷失了自家宝藏,追逐名利、财富、权势、色欲,形成了极不和谐的现象:物质在进步,素质在下滑;欲望在膨胀,精神在萎缩。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这就是痛苦的根源。所以,认识自家宝藏,打开快乐之门,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关推荐
事
【事】指因缘生之一切有为法,即宇宙间千差万别之现象。与平等门之‘理’相对,离因缘的无为法是理。僧肇之《宝藏论》载︰‘理合万德,事出千巧;事虽无穷,理终一道。’见《俱舍论》卷二十五。
二求
得求和命求。得求是众生希求获得快乐;命求是众生希求获得长命。
三禅
色界的第三禅天,因此天的天人禅定深妙,人人身心快乐。又因此天的快乐乃是三界九地中所最凸出者,故此天又名为定生喜乐地。悲华经说:身心快乐,无有疲极,譬如比丘入第三禅。
三宝藏
1、指佛法僧,因佛法僧含藏一切的功德。2、指经律论三藏。
六舟
(喻)六波罗蜜,因六波罗蜜如舟,能渡人到达涅槃快乐之彼岸去。
功德藏
功德之宝藏。无量寿经说: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
一宝
(譬喻)以宝譬一心之灵性也。宝藏论曰: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号玄玄。
密教十地废立
(术语)真言于欢喜地等十地有废立二门。其废门者,谓于三劫之外不立十地,以三劫断三妄执而究竟十地也。是秘藏记等所说。依立门。则大日经疏于三劫之上立十地。以之为开发金刚宝藏位。其所以有此废立二门者,以十地有浅深二种也。大日经疏二曰:华严十地经一一名言,依阿阇梨所传者,须作地种释,一者..
十快
(名数)净土十种之快乐也。
鹦鹉孝养
(本生)佛因位时为鹦鹉而养盲父母。见杂宝藏经一,义楚二十三。
大珠惠海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大珠惠海禅师者。建州人。初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师遂礼拜问。那个是惠海自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师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
西夏文大藏经
Xixiawen Dazangjing汉文大藏经的西夏文译刻本。始刻时间不详。元大德六年(1302)刻成,共3620余卷。据现有不完整的记录,先后共刷印140余藏,但今已无全藏可见,经版也毁损不存。现在各地发现的经论残卷,不过数十种。西夏文大藏经的翻译底本,可能系《开宝藏》的天禧修订本。北宋景祐元年(1034),..
二种心
指安隐(稳)心与快乐心。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菩萨初发心坚固有二事,于诸众生起真净心,即:(一)安隐心,谓众生受生死逼迫之苦,沉溺恶道,菩萨即为种种开示,除不善处,而置之于善处,令彼心各获得安隐。(二)快乐心,谓众生贫乏困苦,无所依怙,菩萨即起大慈之心,利济摄受,平等饶益,令彼心各得快..
十地废立
真言宗于欢喜地等十地有废立二门,即:(一)废门者,谓于三劫之外不立十地,以三劫断三妄执而究竟十地。此为秘藏记等所说。(二)立门者,大日经疏卷三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谓,于三劫之上立十地,以之为开发金刚宝藏位。 p426 ..
无明为缘造福行
谓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人趣同分。与诸人众。同受快乐。因此悕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三妙行。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与诸人众。同受快乐。于彼复造诸福行等。是名无明为缘造福行。有不系心悕求人乐。但由无明蔽动心故。造身语意三种妙行。此三妙行..
曷剌怛那揭婆
【曷剌怛那揭婆】此云宝台,亦云宝藏。
拘卢舍
【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须夜摩
【须夜摩】此云善时分,又翻妙善。新云须焰摩。此云时分,时时唱快乐故。或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
耆婆耆婆迦
【耆婆耆婆迦】此翻生,胜天王云生生。或翻命,法华云命命。杂宝藏经云: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曰命命。佛本行经:佛言:往昔雪山有二头鸟:一头名迦喽茶,一头名忧波迦喽茶。其忧波迦喽茶头一时睡眠,近彼寤头有摩头迦树,风吹华落,至彼寤头。其头自念:虽独食华,若..
大珠慧海禅师
越州大珠慧海禅师,建州朱氏子。依越州大云寺智和尚受业。初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曰:「阿那个是慧海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
二种心
[出地持经]一安隐心谓菩萨为诸众生造诸惑业。而受生死逼迫之苦。沉溺恶道。即为种种开示。除不善法。置之善处。令彼之心各获安隐也。二快乐心谓菩萨为诸众生。贫乏困苦。无所依怙。即起大慈之心。利济摄受。平等饶益。令彼之心各得快乐也。..
行忍五德
杂宝藏经云。若人行忍则有五德。一无恨。二无诃。三众人爱。四有好名。五生善道。
经藏
1、指佛所说的一切大小乘经典。2、藏放经典的府库。3、国家所宝藏的佛学书。
意乐
心意获得满足而生快乐。
三禅
(界名)色界之第三禅天也。此天名定生喜乐地,由深妙之禅定生身心之快乐。三界九地之中以此地为乐受之限,在同此已上之天处,唯有舍受。故此地之乐受,为三界中最第一。圣教中多引之以为比。悲华经二曰:身心快乐,无有疲极,譬如比丘入第三禅。涅槃经二十一曰:有佛世界名曰不动,若有众生闻其华香身..
三宝藏
(名数)佛法僧也。此三者,藏一切之功德,故云宝藏。新译仁王经中曰:佛法众海三宝藏,无量功德于中藏。(众者僧也)。【又】经律论之三藏。【又】声闻,缘觉,菩萨也。
大宝藏
(术语)包含无量珍宝之库藏。胜鬘经曰:大宝藏者,摄受正法。
凡圣一如
(术语)又云凡圣不二。从事相言之,则有六凡四圣之十界差别,由其理性言之,则无差别平等也。宝藏论曰:凡圣不二,一切圆满。大日经义释五曰:六趣众生与毗卢遮那本无二体。
天宫宝藏
(杂名)经藏之异名。兜率天内院弥勒菩萨之处,收藏一切经,谓之天宫。佛灭后,法藏渐隐没于二处:一天宫,一龙宫。释门正统三曰:今称龙宫海藏者,乃约龙树入海而言。又称天宫宝藏者,乃附慈氏居处而说。..
五百大愿
(本生)释迦如来往昔为宝海梵志时,于宝藏佛所起五百誓愿。悲华经七曰:尔时宝海梵志,在宝藏佛所诸天大众人非人前,寻得成就大悲之心广大无量,作五百誓愿已。经文漫说五百分别为难。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