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学会感恩福报就来得快
学会感恩福报就来得快◎ 星 云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感恩的人,就是一个内心富有的人。感恩我的父母生养了我的色身,感恩我的师长传授了我的知识,感恩社会大众让我衣食无缺,感恩宗教信仰成就了我的法身慧命。早晨的闹钟响起,虽然惊醒了我的睡眠,但是我仍然感恩时钟提高了我的警觉,让我..

宣化上人:地藏王菩萨一直在保护你你知道感恩吗
有人会说:「经上说做这么少,就能得到地藏菩萨的拥护;而我们做这么多,也没有得到地藏菩萨的拥护。我没看见地藏王菩萨来拥护我啊?」没有看见地藏菩萨拥护你?你知道吗?如果不去做这个少少的善根,或者多多的善根,或者一次的撞车就撞死了,而你只受了一点轻伤,没有死,这就是地藏菩萨拥护你。或者..

如不念佛,每日造作获罪无量!
菩萨谓查母曰:汝何不勤勤念佛?答曰:因添儿孙,时常抱持,恐有不净。菩萨曰:汝谓不净念佛,恐怕有罪,不知不念佛则获罪无量。莫计净与不净,只管念去可也。--《西方确指》好,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不念佛则获罪无量。由于菩萨有六种神通,他心通、天眼通都具备,与会弟子的种种情况一目了然,所以..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惟觉法师用心思惟──知恩感恩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是要我们知恩、感恩、报恩。知什么恩?知父母、师长、社会、国家及三宝的恩德,并且进一步感恩、报恩。先想一想哪些人对我们有恩?想即是思,依着佛法思惟,把事情想通了,就能心开意解,心中感到清净、宁静;如果道理想不通,生活便容..

正慈法师:知恩、感恩、报恩——正慈大和尚2008年新春慈湖禅院开示
知恩、感恩、报恩——正慈大和尚2008年新春慈湖禅院开示2008年2月9日今天是大年初三,大家欢聚在这里,可谓是因缘际会,十分殊胜。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日,若从真谛来讲,“佛性本无年月日,真如哪有去来时?”因此,只要“若无闲事挂心头,日日是好日”,天天都是在过节。但从俗谛来讲,我们是为佛当差,是..

亲切感恩的念佛
慧净法师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万德之所归,万德之结晶,所以赞叹说万德洪名,也就是三明六通、内证外用,通通包含在这六字名号里面。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有阿弥陀佛的心、有阿弥陀佛的眼、有阿弥陀佛的耳,具有阿弥陀佛的见、闻、知。十方世界,不论任何众生,不论何时、何地、何缘之下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陈大惠:什么是感恩
什么是感恩?今天的社会很缺乏感恩。什么是感?我是一棵树,往我这棵树上浇一点水我就有感,我就有反应;阳光一照我我叶子就绿,我所有的反应就叫感。恩是什么?是对我们有好处,有益处的。我们要知道有感恩,知道有回报,太阳照我就有绿色,更茁壮的成长;水给我,我就回报给水;土壤让我在这个地方生..

陈大惠:自然界没有不知道回馈、感恩的物种
陈大惠:为什么要感恩:自然界没有不知道回馈、感恩的物种这回听明白之后,他彻底老实了,他说,我真得学。他给我问了一个问题,他说,我特别想,我知道现在社会问题很多,我这个钱挣到之后,好多时候这个钱很快就没了。我说,对了。《孝经》里面讲了一句话,怎么才能长守富贵呢?叫满而不溢。什么叫满而不溢,这杯水..

仁焕法师:感恩佛法的功德
今天和大家分享感恩佛法的功德。感恩国家政府关心、重视,给我们生活平安的条件,我们才有这个平台。因为有佛法,才有我们集会的条件。在学佛的过程中,由于观念存在问题,有的人可能会把佛法神秘化和迷信化,这样是不对的。可以讲,佛法是科学化的。虽然几千年以前还没有科学这个名称,但事实上释迦牟..

孝,是内心的感恩
孝,是内心的感恩--学诚法师答问孝,就是内心对父母的感恩、尊敬和关爱。父母不一定全对,我们要有智慧懂得如何对待事,但最根本的是以孝心对待人。--学诚法师网友:师父,父母和子女的情感最好,同时也是最苦的。孝道用佛法该如何实现呢?学诚法师:孝,也就是对父母的利益。这种利益有物质上的,如使..

如孝法师:让心在感动和感恩中轮回
从缘起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一个属相,人一共有十二种属相,这十二种属相每两个结合,就形成了六种状态。这六种状态是什么呢?六道轮回。贪、嗔、痴对应于三恶道,真、善、美对应于三善道。我们的心念一会儿处于善意,一会儿处于恶意,一会儿处于嗔恨。实际上没有任何的人干扰你,没有任何人和你过不去,就是我..

心怀感恩能减少烦恼,施惠心是傲慢心,也是烦恼
圣严法师佛教是一个报恩、感恩和怀恩的宗教,特别是净土法门的修行者,一定要想到如何感恩。希望众生得到利益就是感恩,这种观念也就是度众生的基本立场。四弘誓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了慈悲所以要度众生。如果想要成佛,一定要行菩萨道,行菩萨道的著力点就是利益众生。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之中,自我中..

感恩的人有福
◎胡小林了凡先生说要一心忏悔,昼夜不懈。是说要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分白天黑夜。你如果给自己找辙、给自己找台阶,那就是二心、就是三心,因为你不真。一就是一切,一心忏悔就是至诚,至诚就能感通、就能格天,就能感应佛菩萨对你的加持。真有佛菩萨加持吗?你要是初学,就跟你说真有,这是鼓励你的..
精进五种
【精进五种】 p1273成唯识论六卷三页云:此相差别,略有五种。所谓被甲、加行、无下、无退、无足。即经所说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不舍善轭。如次应知。此五别者;谓初发心、自分、胜进。自分行中,三品别故。或初发心、长时、无间、殷重、无余、修差别故。或资粮等、五道别故。二乘究竟道、欣大菩提..
慧剑及慧刀
【慧剑及慧刀】 p1320瑜伽八十三卷六页云:如说慧剑及慧刀者:谓能永断一切结故。
寻思之所钻摇
【寻思之所钻摇】 p1179瑜伽十八卷十七页云:云何寻思之所钻摇?谓如有一、于先所得先所受用诸欲境界,不正作意;发生不善依于耽嗜诸恶寻思。
灭智所缘
【灭智所缘】 p1213品类足论一卷八页云:灭智何所缘?谓缘择灭。何故灭智缘择灭?答:灭智知择灭灭静妙离故。
谛察法忍内自现前
【谛察法忍内自现前】 p1377瑜伽九十一卷二十一页云:又彼住最后有菩萨,即于未出家位,居赡部影,独坐思惟;便能证入最初静虑。后于自他老病死法,正审观察;能定忍可。如是名为谛察法忍内自现前。
六地藏
指能化导六道众生之六尊地藏菩萨。六地藏之名称,各经轨所载不一,然大体而言,皆源于大日经疏卷五胎藏界地藏院九尊中之六上首,即:地藏、宝处、宝掌、持地、宝印手、坚固意。六地藏之信仰,于日本甚为流行。下表为觉禅钞地藏卷下及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所列举之六地藏: [类聚名物考卷二十五、洛..
六境
梵语sad visayāh。指六根所取之六种对境,亦为六识所感觉认识之六种境界。即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境犹如尘埃能污染人之情识,故称六尘。能引人迷妄,又称六妄;能令善衰灭,又称六衰;或因其能劫持一切善法,故又称六贼。依俱舍论卷一载,色境有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
六蔽
全称六蔽心。蔽即覆蔽之义,覆蔽吾人之清净心有六种恶心。即:(一)悭心(悭贪心),指众生因悭蔽覆于心,不能行于布施,纵行布施亦不能以好物与人。(二)破戒心,指众生由贪、瞋、痴等烦恼蔽覆于心,行于恶行,不能坚持禁戒。(三)瞋恚心,指众生由瞋恨忿恚蔽覆于心,历事对境常怀恼害于他,而无忍辱之..
转轮圣王
梵语cakra-varti-rājan,巴利语raja cakkavattin。音译作斫迦罗伐辣底遏罗阇、遮迦罗跋帝、遮加越。意译作转轮王、转轮圣帝、轮王、飞行转轮帝、飞行皇帝。意即旋转轮宝(相当于战车)之王。王拥有七宝(轮、象、马、珠、女、居士、主兵臣),具足四德(长寿、无疾病、容貌出色、宝藏丰富),统一须弥..
世语
(杂名)世间之言语论说。此对于世间之正法而言。无量寿经下曰: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饿鬼报应经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与佛说杂藏经一卷,佛说鬼问目连经一卷,皆为目连对于各种饿鬼一一说明其业因者。
应土
(术语)二土之一。又三土之一。谓应于众生之机而化现之国土也。又作化土。
弥勒六部经
(名数)弥勒下生经,弥勒来时经,弥勒下生成佛经,弥勒大成佛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弥勒下生成佛经(此与上第三雷同,疑有误,未敢擅改)之六部也。是等经典专说关于弥勒菩萨者。
种子依
【种子依】 p1259成唯识论四卷八页云:初种子依、有作是说:要种灭已;现果方生。无种已生,集论说故。种与芽等、不俱有故。有义、彼说为证不成。彼依引生后种说故。种生芽等、非胜义故。种灭芽生、非极成故。焰炷同时、互为因故。然种自类、因果不俱。种现相生,决定俱有。故瑜伽说:无常法与他性为因..
增益散动
【增益散动】 p1315世亲释四卷十九页云:增益散动者:为对治此散动故;即彼经言:色自性空。由遍计所执色,自性空故。
养因
【养因】 p1340瑜伽三卷一页云:云何彼所长养?由因饮食,睡眠,修习梵行,三摩地等,依彼造色,倍复增广;故说大种,为彼养因。二解 如五因中说。
湛然
(711~782)唐代僧。天台宗第九祖。常州荆溪(江苏宜兴)人,俗姓戚。家世业儒,而独好佛法。十七岁从金华方岩(又作芳岩)受天台止观。二十岁入左溪玄朗之门,研习天台宗教义,尽得其学。三十八岁于宜兴净乐寺出家,又至越州从昙一学律,后于吴郡开元寺讲摩诃止观。玄朗示寂后,师继其席,以中兴天台..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