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一日三时
将一日分作昼三时和夜三时。昼三时是上午七点至十一点,十一点至下午三点,三点至七点;夜三时是晚上七点至十一点,十一点至三点,三点至七点。
十斋日
十个行持八斋戒的好日子,即每月之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据地藏经说,以上十日是诸罪结集定其轻重的日子,若人能于此十斋日对著佛菩萨的圣像读诵地藏经一遍,则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主命鬼
主人寿命之鬼神。地藏经说:主命鬼游行世界。

万行大和尚:丑陋的“放生”其实是“杀生”
问:放生究竟有没有意义?问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放生的同时,那边马上就被捞走。佛的定义是“觉悟的人”。如果说成佛的基础是人的话,我们何苦去放那些田螺、泥鳅呢?第二个前提,曾经有一种理论说六道轮回是指人的六种心理状态,而不是人真的变成了泥鳅,变成了鸡鸭鹅狗。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放生的意义究..

白露不露身 晚上需盖被(图文)
9月8日是今年的白露。白露过后,早晚天气开始变凉,甚至空气中的水汽每到夜晚都会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专家提醒,此时人们在起居上应遵循白露身勿露的原则,注意保暖,防止生病。白露前后,白天的气温可能依然很高,但早晚已让人感觉凉了起来,所以起居保暖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晚上睡觉该..

白天不动晚上不睡最伤身体
白天不动晚上不睡最伤身体白天人类通过劳动,使身体得到锻炼,增强体能,并会使人体产生疲劳的感觉,为进入夜晚的睡眠提供条件。白天自然界的阳气是向上向外的,人体的阳气也是向上向外的,白天睡觉人体必须克服自然界和人体阳气向上向外的双重阻力使阳气向内向下,此时人体就要付出双倍的代价,消耗双..
一日禅:快乐,其实并不难
我们常说比天空和大地更远的距离是人与人的距离因为人心里都会藏匿太多的猜忌和戒备很多时候我们背负着责任、情义疲惫的走着总希望走啊走啊能够看到艳阳可常常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我们始终摆脱不了阴霾其实想要快乐不难甩开生命中那些过于沉重却又不真正属于你的行囊吧轻松上路---加措活佛..
星云大师:七月不是鬼月!其实它是“吉祥月”
七,在中国的数字当中,是一个奇数:七巧、七星、七彩、七律;基督教也有七天创造宇宙之说,甚至七天一周,每周日要上教堂做礼拜一次;在佛教里则有禅七、净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无限的意思--七是一个变化无穷、蕴涵无尽的数字。然而,长久以来,中国的七月一直被认为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料想..
春天里我们开始练太极。不说话,其实就很好!
人生总是这样,你想开始人生第一次太极,偏偏天空下起了雨。一直喜欢奔跑在路上,虽然能够感受速度与激情,但也难以欣赏一路的风景,有人说静下来,太极能让你看到人生路上的风景。大多数人说不清练太极具体好在哪里,反正就是恋上了太极什么都替代不了。而有些人说不清哪里不好,但就是一练就是一生也..
那些打击我们的人 其实是在成就我们
夸奖赞美我们的,都不是明师,骂我们的,不管对与错,才是真正的善知识。打击我们的人,当他在刺激我们的时候,就是在成就我们的道业,这是逆增上缘。要借此去磨练无我相,要心能转境而不被境所转。此乃西方的资粮,要接受,要承担,内心还要感谢他们给你一个修忍辱的机会,无忍不成道!--《广钦老和尚..
一日禅| 追求完美,其实就是行走在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
有些事情看似已经做得很完美了,其实完美是没有尽头的。就拿清扫和整理住所来说吧,一次彻彻底底的打扫,会让屋内整洁一新,但这并不是完美,保持的同时你要做的是不断的清扫和打理。生活中做其他事也一样,不要想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完美,始终是没有终点的。..
道不远,在身中,修行说复杂其实也简单!
修即是改变、修正;行则是言行、举止。那么修行,就是修正、改变我们的言行。也就是说,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该做的不要做,不该想的不要想,就叫做修行。修行的先决条件是:信奉大道、不犯禁戒、依法而修、勤苦不懈。只有具备以上四点,才能够算得上是修行人。但修行并不是指整天诵经打坐,那些只是修行..
智慧法语:佛说其实修行无处不在 浑身都是道场
编者按:道场是什么?你知道四大菩萨的道场吗?你的道场在哪里?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慈悲喜舍是道场,其实我们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是道场。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维摩诘所说经 菩萨品》【注释】众生平等,善待身边的..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 法云 活着,就会有寂寞;动心,就会有情伤;前进,就会有坎坷。话语再漂亮,说不到心上,也是枉然。有人惦记,再远的路,也是近的;有人挂念,再淡的水,也是甜的;有人思念,再长的夜,也是短的;有人关怀,再冷的天,也是暖的。人心原本就是一种感受,世道本就是起伏跌宕。得志时..

学习地藏经的孝亲精神
演培法师中国人的孝亲思想固然值得称道,而佛法的报恩观念尤为值得赞许,因佛法所说的孝道并不逊于中国儒家,甚至还有超过的地方。不说别的,单以成佛来说,一般以为佛的成佛由修六度万行而来,殊不知孝养父母才是成佛的主因,这在很多经中佛都这样说过。如《菩萨本业经》说:孝事父母,当愿众生,一切..

常诵地藏经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常诵地藏经的好处及注意事项一、得福得慧,离开苦难。地藏法门以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圣号,依经中所说如法而行。得福得慧,离开苦难,充分体现地藏菩萨伟大的拔苦精神。二、地藏法门能度大烦恼的人。地藏经中佛告诉我们,来参加这场法会的人数,用佛眼看都不能尽数。这些都是地藏..

地藏经略谈(二十六)光目女之母堕恶趣因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

持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
持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远 尘《地藏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是大乘佛教一部重要的经典,也是现代佛门中流传最广,修学人数最多的经典之一。《地藏经》中涵盖了多方面的佛教思想内容:经中讲述地藏菩萨过去世修行时所发不可思议的大愿;介绍了佛教的孝道思想与佛菩萨的孝道实践;论..

为什么晚上不能念心经?
为什么晚上不能念心经会招来不好的东西吗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有些人是天生就喜欢佛教信仰佛教,而有些人只是为了祛除自己的孽障才会来祈求佛教的保护,《心经》是信仰者们大多很喜欢念诵的。网上说晚上不能读《心经》,理由是会招来邪灵和鬼道众生,对读经者不利。我很喜欢持诵《心经》,并且昔..

宽见法师:诵《地藏经》回向给失眠的母亲不见好转,该怎么办?
善士问:阿弥陀佛!我母亲现在几天几天地失眠,我念佛都提不起正念,我忏悔也忏悔了,也诵《地藏经》为我母亲回向了,她就是不好,这两天还有点严重了,我该怎么办?请师父慈悲开示,感恩师父!宽见法师答:有些人说我学习也学习了,努力也努力了,为什么还是考不上清华北大?这就说明我们对此有怨言,..

敌人不是任何人,其实就是自己
万物以不同因缘分布在寰宇不同星系各层位次空间中,不管是生机盎然还是冷面阴寒,随缘无形间相互影响,促进彼此的发展,提高生命层次的质量,也相互制约打击;一切皆有因缘,因缘果报是宇宙间所有星系星球中生命,铁定的规律运行的法则,都是万物累世己身善恶的累积自显,智慧者不可藐视轻慢任何生命物..

其实你可以生气
其实你可以生气◎ 慧莳很多人学佛修行之后,不敢生气了,因为贪嗔痴是三毒,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生一次气就把好不容易修行的功德全毁了,所以万万不可生气。 麻烦的是,虽然他表面上一团和气,其实心底还是有气的,只是忍着不发作而已。长此以往,怒气郁结在身体中,就会造成各种不适乃至病痛。或..

《地藏经》之地藏愿力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上来冥益,未能亲见亡眷生处,欲得显益,须要更进一步,三七日中,一心恭敬瞻礼地藏,至诚念菩萨名号,念到万罪销除,万福骈集,此时感应道交。见菩萨现无边身,遍满虚空,虚空即法身,法身无相,能现..

开愿法师:《地藏经》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指持“五戒”的男子女人,还是善巧方便之说?
同修:《地藏经》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指持五戒的男子女人,还是善巧方便之说?师:你看五戒只有五条,假如你这五条都做得很好,但是你脾气很暴,性格很怪,与别人格格不入,你认为是善吗?你伤害了别人,你认为是善吗?所以,也不能说遵循了这五个戒律,就是佛标准的善。我们除了五戒还有十善之说,最基本的还是先..

开愿法师:怎么劝亲友诵《地藏经》呢?
同修:师父,我总是忍不住劝我周围的亲戚、朋友也读《地藏经》,但是我又担心他们不理解造口业,又希望他们也能够读经。师父您说我到底是应该劝还是不应该劝呢?师:你先诵经诵到受用了,诵出心得了,你就能劝他们了。同修:我把我做的梦、发生的感应,还有我周围人发生的一些转变的好事都说给他们听。师:你错了..

释怀,其实就在那么一瞬间
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去观察命运有多少缺陷,并不像吃货专盯着吃一样,而是努力地去规范、协调、改善自己的心态和氛围,把平静当做自己生活的一个习惯。正如神秀大师说过,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保存心态的宽松,简化生活的负累,多少争执成一笑,人生深刻在心平。很多时候我们习惯去承诺,在违背诺言..

宣化上人:佛教的孝经---《地藏经》
地藏王菩萨生生世世都很孝顺父母,所以这一部《地藏经》就是佛教的一部《孝经》。孝是人的根本,人如果不孝顺父母,在一生中就未能尽到做人的责任,为什么呢?父母生我、养我,如果长大不知道报恩,这就是对于做人的义务没尽到。孔子一直提倡孝道,因此《孝经》上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参!先..
布施能具珍财
【布施能具珍财】 p0532瑜伽十八卷三页云:云何布施能具珍财?谓如有一,昔余生中,作及增长施福业事。由此因缘,今生巨富大财宝家;乃至众多府库盈积。
智证得
【智证得】 p1151如声闻乘证得中说。二解显扬六卷十页云:智证得者:谓得九智。一、法智。二、种类智。三、苦智。四、集智。五、灭智。六、道智。七、此后所得俗智。八、尽智。九、无生智。
圣弟子离欲
【圣弟子离欲】 p1227瑜伽五十一卷十八页云:若圣弟子、由出世道,离欲界欲;乃至具得离三界欲。尔时一切三界染污诸法种子、皆悉永害。何以故?由圣弟子、于现法中,不复堪任从离欲退、更起下地烦恼现前。或生上地、亦不堪任从彼没已、还生下地。如谷麦等诸外种子、安置空迥、或于干器,虽不生芽;非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