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
我们不断地重逢。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龙树菩萨:
我们不断地重逢。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 楼宇烈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别是想了解禅宗,但对于禅宗大家又常常觉得把握不定,因为对于禅宗的许多公案大家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东西,也不知道禅宗怎么样来修证,怎么样才能了脱生死,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将禅看成是和我们现实世界不一样的、很神秘的、彼岸的一种境界。然..
问:要归无所得,一切皆了不可得。但是,空空然而有觉知的光景不是还在吗?若将此扫光,岂不断灭了?元音老人答:不是将此灵觉扫光,而是不住此灵觉。以不住故,即无能觉与所觉,故归无所得也。有个觉知的光景,早不是了,还说什么空空然?..
问:我们修法的人该看什么书?元音老人答:在修法前,显教的书都可以看。但重点应看明白正知见,开发菩提悲愿,建立正确身心行为的书。在师父传你法后,应该看有关修这个法的经论和其他参考书。
佛陀去了佛的世界。佛的寿命肯定是无量的,但是在你看来佛的寿命是有限的。你的福报有多少,你看到佛的“寿命”就有多少。就像古代的印度人只能看见释迦牟尼佛短短的80年一样。这里的四万劫、八万劫,是那尊佛传法时,依照那个时代众生福报所显现出的寿命。太阳落山,不代表太阳消失“死亡”了,是我们..
问:我们为什么要发愿呢?元音老人答:愿为一切事物成功之母。愿能成事。所以人如果没有愿,碰到困难就不肯修行了。我们心中心法第一印就是菩提心印,要发成佛的大愿。成佛必须靠众生,佛是福德、智慧两足尊。
我们应该说智慧才是力量在北京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的安排下,龙泉寺教化部研修处负责人悟光法师、学修处负责人禅兴法师和两名常住义工前往北京大学拜访了楼宇烈教授。楼教授就佛教发展、佛教本土化、佛教和科学的关系以及中国佛教界的一些问题与法师们畅谈了近两个小时,他对问题的清晰认识和精辟见解令..
曹溪不断思想◎ 莲池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扬扬自谓得旨,便拟纵心任身,一切无碍。坐中一居士斥之曰:大师此偈,药卧轮①能断思想之病也。尔未有是病,妄服是药,是药反成病。善哉言乎!今更为一喻:曹溪之不断百思想,明镜之不断万象也;今人之不断百思想..
导读:一些人学佛,或多方寻师,或多处参学,藉大善知识之指点或圣地之加持,或多或少会有收获。当然,多数人更希望能有所悟。那么,悟在何处?亦即从何处起悟呢?其实,关键还是这颗心,悟,是从心上来悟的。这颗心,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也是我们真正的归宿。生命的长河中,很多人都在寻找生命的归宿..
成刚法师答: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能不能看见佛?问:虽然我信佛多年,但是佛门的知识还是懂得很少,有些事情蒙蔽我们,有点不懂,所以我提的第一个疑问是: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能不能看见佛?师父:因为我们的本师乘愿来到世间设教,就是为了教化我们在迷的众生,使令我们返迷为悟,走出苦..
◎ 宣 化病后始知身是苦,死后方知错用心。这是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到有病的时候,不能动,也不能吃,一切都不自由了,再加上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才觉得原来这个身体是令我们苦的,可是呢?已经太迟了。所谓: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谁叫你自己在没病的时..
◎ 钱 穆我们该有一个信仰,那就是人性善的信仰。刚才说,人也有兽性,但经过文化陶冶、教育熏蒸,可以变化气质,教人人向善。子孝可获得父慈,兄友可获得弟恭。人心有感应,我以此感,彼以此应。整个社会从一个人的心感去,不要短视,不要狭看。如岳飞是一个忠臣,在当时,他并没有感动了宋高宗和秦桧..
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佛”,说“我信佛教、我学佛法”,究竟这个“佛”字又怎么样解释呢?佛,是印度语,具足叫“佛陀耶”;中国人欢喜简略,所以“陀耶”两个字就给删去了,就用一个“佛”字。因为“陀耶”没有翻译成中文,一般人以为这个“佛”字就是中文了;不是的,这个字虽是中文,音不是中国话。..
◎ 余世存 近现代中国在中国史上是较为特殊的,是非常道,用新儒家的观念,这是一段坎陷的历史。中国文化的精神观念、物质成就、人物风范,在现代化极为张扬的参照里,一时黯淡无光,甚至被视为落后、反动保守、糟粕、遗老遗少一类,理想主义、唯物主义、全盘西化、斗争哲学、科学主义、革命精神、拜金..
阿弥陀佛。七月半,在中国来讲叫中元节,在印度则被称为佛欢喜日,我们中国人把它当作是鬼节,其实不是鬼节,而是僧众们结夏的最后一天,僧众们经过三个月的学习,修行,修证,忏悔,很多人都在这一天得以悟道,证到了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果位,所以居士们会在这一天来到寺院供养三宝,供..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佛面前哭诉。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佛告诉他: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布施。可我是一个穷光蛋呀!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第一,颜施,你可以用微笑与别人相处;第二,言施,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
我们为什么落到六道轮回之中?我们本来是真如。真如无愿,能现二相:涅槃门和生死门。涅槃门是佛门,可以通向究竟解脱、究竟清净;生死门是虚幻之生灭门。我们不执着于涅槃门而执着于生死门,故落于轮回之中。真如没有愿力加持的。没有愿力凝固故,我们才会执着于生死门。此愿力是以无我之大悲心而利益众生。..
龙树菩萨和他的中观思想关于龙树菩萨的生平,历史记载不多,主要来自藏经中《龙树菩萨传》、玄奘《大唐西域记》与藏传《布顿佛教史》。其中,《大藏经》第五十卷《龙树菩萨传》,这部传记是由出生在龙树菩萨后一百多年的鸠摩罗什翻译的。据说,龙树出生在南印度德干高原的温达拉巴地区的一个婆罗门家族..
◎ 梦 参一般禅堂的禅,大都是宣扬祖师禅。与如来禅依着心、意、识来参不同,祖师禅是断绝了心、意、识来参。大家想一想离开心意识,你还参什么?因此进入禅堂的时候,你要至心观想,什么叫禅?禅就是心,简单说就是直指人心。禅门一炷香,顿超直入立证菩提。顿超直入不假次第、没有言说,到这个时候不..
达真堪布:我们用善业来消除业障,算是浪费因果吗?黑白业果,丝毫不爽衰。“黑”指的是恶业,“白”指的是善业。无论是恶业还是善业,都不会有浪费,都不会有突然毁灭或消失的时候。如佛在《百业经》中讲过:“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不管是善业还是恶业,都是从我们的身..
出家人是创造智慧财富的人。出家人能够放下万缘,让身心清净,让大脑冷静,能具有智慧,是不是人群当中的明灯啊?智慧是不是财富?答案是肯定的。清净莲花目如来的像法中,距离圣贤的时代远了,很多人就开始造恶业了。这里面也是告诉我们,出家人的重要性。罗汉是谁?罗汉就是出家人,修道证果的出家人..
成 刚那么,小劫是怎么来的呢?得先讲人的来历。我们这个世界人的来历。色界光音天的天人,他们乐多苦少,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无需劳作,依报世界,七宝俱全,琉璃宫殿。虽然也有佛法,天道也在生死轮回,但因为他们乐多苦少,苦的逼迫不那么严重,所以,他们不思出离,他们具有五*通,看到我们这个娑..
首先要能够正确地认识我们的身体。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具足无量功能的机体。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低估了人体自身的智慧,高估了我们自己的知识,高估了我们的医疗体系,所以很多的病就产生了。人体本来就有自我疾病的康复系统,能够自我疗病,有免疫抵抗系统,脾脏就是我们身体里面的一个免疫系统,..
◎ 证 严 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青天。 用宁静的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大地众生声。 心如镜。虽外在景物不断转变,镜面却不会转动,此即境转而心不转。 心随境转,动转不息,则人我是非皆成昏扰,不能自已。 镜子,是用来鉴照物体影像的;但必须镜、物相离,方能清澈映..
妄想不断不能开悟◎ 宣化参禅的目的就为着开智慧,求解脱。要专心致志来参念佛是谁?参到极点,就把一切妄想都忘得一干二净。吃饭、穿衣、睡觉都忘了,甚至大小便也忘了。这时候,风也吹不透,雨也淋不漏,绵绵密密的念谁字,这一念犹如金刚一般的坚固,什么也破不了。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
印光大师 鉴定李德明 参定战德克 编述【问】现在各处的教门多极了,所印的善书也多极了,你又何必编这本小书呢?【答】我编这本书的意思,正是因为现在的教门太多,平常想信教的人,往往不会选择,不知道究竟信那一种教好,这本小书,就是要帮助,告诉各位,信一种最好的教。【问】教还有不好的吗?不管那个教门,都..
宗舜法师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我们自身,依报是我们周围的一切环境,包括山河大地和人际关系等等。依报是我们自身的业力感召来的。业力反映出我们的内心深处无始以来种子熏习的势力,以及形成的等流习气。这种力量牵引着我们,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外..
今天讲一件真实的事。约在十年前,有个非黑非白的怪人,衣衫褴褛,十分邋遢,身长五尺多高,骨瘦如柴,面无表情。有一天,来金山禅寺大门的外边,倚墙而坐。这时,天降大雨,他仍然不动。有人叫他进来,他不理不睬。好像入定,不饮不食,不和任何人讲话。 约有三天,我到门外看他。他虽然不跟旁人讲话..
◎ 蕅 益五蕴身心幻化物宇宙无非旅泊,而泊宇内者,毕竟是甚么人?五蕴身心,邸中幻物,唤作自己不得;然离身心,又唤何物作己。谓无岂不断灭,别有与神我何异?经云: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透此双超断常二见,便知现前一念,离过绝非;便知宇内外一切物..
禅 与 我 们 的 生 命◎ 惟 觉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产再多,功名利禄再高,去世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如此看来,人生实在很悲哀、很渺小。希望突破..
◎ 一 行当下这一刻,地球就在你上下周围,甚至在你之内,地球无处不在。你可能习惯性的以为地球只是你踏在脚下的地面。可是,水、海洋、天空以及我们身边一切其实都来自于地球,我们常常忘记了这个星球提供了制造我们身体的一切元素。我们身体里的水分、骨头以至每一个微小的细胞都源于地球,也是地球..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