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道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吗?这算是执着吗?
答:同修道友,在修行上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相互之间应该帮助,这都是允许的,也可以说是必须的。在其他的方面,最好不要有世间上的这些瓜葛来往。这样不好,慢慢也会变成修行的障碍。在对修行没有障碍的情况下,也可以来往,但是这个很难把握。人都有习性,都有不好的习惯,来往得多了,互相很难合得起来,所以就少来往。主要是修行上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修行上需要帮助,就要帮。
同修道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吗?这算是执着吗?
答:同修道友,在修行上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相互之间应该帮助,这都是允许的,也可以说是必须的。在其他的方面,最好不要有世间上的这些瓜葛来往。这样不好,慢慢也会变成修行的障碍。在对修行没有障碍的情况下,也可以来往,但是这个很难把握。人都有习性,都有不好的习惯,来往得多了,互相很难合得起来,所以就少来往。主要是修行上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修行上需要帮助,就要帮。
祖新。受业四明福源布衣粝食为行清苦。去寺不远有大姓方氏。以庵延之。乃于福源创净土院造像栽莲。月三八集道俗系念。一日往别方丈曰。二月十五日将西归。特来拜辞。枯肠欲得索面一碗。主人如其欲。食讫竟往净土院像前礼云。祖新将行。奉别尊像。即归庵集众念佛。遽出众问讯曰。祖新已拜辞如来尊像。已..
佛陀禅师。此云觉者。本天竺人。学务静摄志在观方。结友六人相随业道。五僧证果。惟佛陀无获遂。勤苦励节如救身衣。进退惟谷莫知投厝。时得道友曰修道借机时来便克。非可斯须徒为虚死。卿于震旦特是别缘。度二弟子深有大益也。因从之游历诸国。遂至魏北台之恒安焉。时值孝文敬隆诚至别设禅林。凿石为龛..
释师蕴。金华人也。厥性真率不好封植。遇事属情有多讦直。梁龙德中与德韶禅师结侣遐征。游访名师胜境。至于北代清凉山冥心巡礼。后登苍梧野陟祝融峰。然韶师或随或否。回于浙来还栖息韶师法会。其为人也稠人广众往往滑稽。有好戏噱者则狎之胶漆如也。故高达之者置之于度外矣。唯韶师默而识之。谓人曰。..
释行明。俗姓鲁。吴郡长洲人也。幼从师于本部。后游方问道。然其耿介轩昂啸傲自放。初历五台峨嵋礼金色银二世界菩萨。皆随心应现。由此登天台陟罗浮。入衡岳游梓潼。属唐季湘之左右割裂。争寻常而未息。靡有宁岁。于是栖祝融峰下有终焉之志。止七宝台。与玄泰布纳为交契。其性之好恶泰亦罔抗其轻重焉。..
旧说曰:“设火炉焙藏经,去其蒸湿也。”忠曰:“盖煅绵拭经也。”《敕修清规·知藏》云:“函帙目录,常加点对,缺者补完,蒸润者焙拭,残断者粘缀。”《北涧文集》:“常熟道友焙经,得舍利无数,榜云:‘蠹不在鱼,在执纸上语者;焙非待火,待忘言外诠时。’”《明极俊和尚录·跋天目净海真禅人焙四..
忠曰:“道旧,谓道友也。以道相交,故言道旧,旧识也。”旧说:“西序头首退职者曰道旧,犹如东序退职曰勤旧也。盖头首在僧堂专办道,故言道;已退职,故言旧。”忠曰:“此杜撰说,如西序退职者亦名勤旧。前〈勤旧〉处已辨。”忠曰:“《敕修清规·不多言道旧,只〈头首就僧堂点茶榜式〉云:‘乡曲、..
忠曰:“新住持,道旧制其入寺疏也。 见〈官府疏〉、〈山门疏〉处, 道旧者,道友也。详〈称呼类·道旧〉处。”
忠曰:“或称师家,或称道友,或师家呼学者,皆为善知识。知识者,友之义,谓知识其面也,非博知博识之谓也。《维摩经》什法师注云:‘众生利钝有五品:第一、但见他无常,其心便悟;第二、见知识无常,其心乃悟云云。’《正法念处经》云:‘诸凡夫若见知识,若见妇女,心则生贪。’《僧祇律》云:‘阿..
印度和西藏都有一种传统,就是哪里的山好,就说那边有山神,哪棵树好,就说有树神,或者哪里的山泉特别甘甜,就说那里有水神。所以到处都有天神,大家也都忙着去供养、祭祀那些神明。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这倒是个不错的方法,因为这种信仰对于环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藏民会说:喔!这个有树神、水神喔!..
我们总是埋怨周围的人,让自己烦恼。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错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人能够让你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若你真有智慧,事事都是好事,人人都是好人,一切都是你的助缘;若没有智慧,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违缘和障碍。难道不是吗?成家带来了那么多的压力;有了孩子,随之而来那么多的烦恼,这还..
达真堪布:自他之利现在好多父母都在拼命地挣钱,无论遭受过多少坚信也心甘情愿。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儿女。其实,若是这些儿女自己有福报,根本不用你给他攒钱,他就一定有。若是他自己没有这个福报,即使你给他攒再多的钱,安排得再好,几个月、几年后也会变得一无所有。佛利益众生的时候,不会采用..
断一切恶,行一切善,饶益一切众生,这是大乘行者的三条戒律。戒律很重要,总的来说就是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三门清净就是戒。大家既然都想自度度他,尤其想利益众生,帮助他人,那么,受持戒律是根本。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论,也会讲很多佛理,应该可以利益众生,帮助他人了。不一定..
达真堪布:自在显现自在心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怎样修行?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你必须要转念,不转念不是修行,都是造业,都是在搞轮回。若是你会转念,把佛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里,生活本身就是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修行,不矛盾。现在很多人都找借口,我工作忙,我要照顾家..
达真堪布:短暂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们在学法修法的过程中,如果体力衰退,身心疲惫不堪而不具备成办此事的能力时,可以暂时先放一放。 你们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若体力实在不行就先放一放,体力恢复后再说。当内心特别疲惫不堪的时候也先放一放,调节一下,缓解一下心态,这都是有必要的。这样做..
达真堪布:知识没有转为智慧就会成为最大的障碍! 人都有知识。“不对啊,我没有知识。”你能走路,知道吃饭,知道睡觉,这都是知识。学佛修行就要转识成智,现在要把一切念头都转为智慧。虽然有的人觉得自己有知识,懂得一些皮毛上的东西,懂得世间一些所谓的文化,但是在佛面前,在菩萨面前,这都不..
我们应该说智慧才是力量在北京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的安排下,龙泉寺教化部研修处负责人悟光法师、学修处负责人禅兴法师和两名常住义工前往北京大学拜访了楼宇烈教授。楼教授就佛教发展、佛教本土化、佛教和科学的关系以及中国佛教界的一些问题与法师们畅谈了近两个小时,他对问题的清晰认识和精辟见解令..
为什么要讲今天的僧俗关系呢?因为我觉得,今天的僧俗关系不太好处。不要以为今天当和尚容易,挺难的!我读书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戴个眼镜。有一次上街买书,旁边人看着我,说:哎呀,和尚还戴眼镜。我就问他们:哪条法律规定和尚不能戴眼镜?你看,这和尚可不好当。僧俗关系的误区在今天这个时代,很..
达真堪布:真有钱了,你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谁都愿意赚钱,但不是谁都有这个福报的。世间的财富也是修来的。如果命中没有,你再努力也没有用。种善根、修福德是因,努力奋斗是缘。没有因只有缘,不可能成功。农民种地时,如果只有肥料,没有种子,不可能长出庄稼。有些人拼命地、不择手段地求财,就像没..
果报的成熟有三种情况:现世现报、来世再报、生生世世以后再报。好比我们种庄稼一样,有些庄稼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有些庄稼几个月后才可以收获,有些庄稼甚至要一年后才能收获。在哪些田里“种庄稼”收获快呢?佛讲,在福田、恩田、悲田里播种收获快。福田是佛、菩萨、上师。他们是种福最好的良田,..
人应该如何追求财富◎ 悟 恒原始佛教认为金钱是不洁净的,如毒药,似毒蛇,应该远离它,出家的信徒不能接受金钱供养,不能储存,进行一切的买卖、贸易、营利等商业活动(金钱非法的戒律仅适用于出家众,对于在家世俗的信众另当别论);大乘佛教则对财富有更客观和全面的阐释,观点更圆融,充分肯定财富..
达真堪布:正视缘法的迁变 现在很多学佛人都是这样的心态:今天念佛了,参加法会了,身体上有点舒服了,家里平安了,事业顺利了,就觉得学佛有意义,佛有加持,上师有加持;明天身体有点不舒服,家里又出事了,工作上有点坎坷了,就觉得学佛、修行没有意义,上师三宝也没有加持了,然后心里开始产生怀..
达真堪布:清扫卫生也是清净自心家里一定要打扫干净,一定要保持整洁。否则,家不像个家,一点也不规整,乱糟糟的,很容易让别人起烦恼。我们看着脏乱,这就是我们的业障烦恼。我们擦灰尘,就是擦业障、擦烦恼,这是一种修行。我们把家收拾整齐了,心里也就干净了。通过这些方法,烦恼、习气、业障自然..
达真堪布:有勇气做大事,小事自然成功一个智者考虑的是长远的利益。对于今生与来世,他会考虑来世的利益;对于眼前和将来,他会考虑将来的利益。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有智慧的人目光长远,你有这种勇气,能去做大事,这些小事自然就成功了。 暂时的利益重要还是永恒的利益重要?永恒的利益重要!暂..
达真堪布:最危险的梦魔王波旬有几个手下,叫做贪嗔痴慢疑。魔王波旬在背后指使,来控制、利用我们,让我们做这做那。贪心、嗔恨心、嫉妒心一上来,再不愿意做的事情也得做。贪心一上来,就迷了;嗔恨心一上来,就骂人了,甚至打人了;嫉妒心一上来,就不高兴了,甚至诽谤了;傲慢心一上来,又开始瞧不起..
怎么说呢?有智慧的人不会做糊涂事;你要是愚痴呢,就尽做糊涂事,不做聪明事。愚痴的人得不到自由,他总是被动的;有智慧的人,不会被动,他有真正的主宰,真正的智慧,不论什么事情来,都能认识事情的好坏,好就去做,不好就不做;有真正的判断力,有真正的择法眼。愚痴的人就没有,明明知道不对的,..
一切诸法——无论是心法,还是色法,它都是缘起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各种条件聚在一起的产物。不仅这个缘起的东西是空的,就是那个缘起的要素它也是缘起的。所以归到最后,没有一个实体可言。这一点对我们中国大陆的众生来说,可能觉得认知上有很大的障碍、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从小被灌输了一种观..
弟子:师父,应该怎么把握财色名食睡?假如我早晨四五点起床,中午睡了一觉,晚上又睡,老想睡,吃也是一样,老想吃宽见法师:因为无事可做,不吃干嘛?不睡干嘛?因为没有压力啊。弟子:如果出去工作了,感觉困呢?宽见法师:那是正常的困,那是累了需要休息。没事干嘛?反正无事可做,吃和睡也都成了事情了。一个人能有..
达真堪布:打开心胸,轻松自在 时间不是修行的障碍,你必须要把生活变成修行。你把佛法里讲的道理弄明白了,去悟,去体会,然后一点一滴的运用到生活中。面对不一样的面孔,才能发挥不一样的智慧;处在不一样的环境,才能体会不一样的状态。在一切对境面前,你都能用心去观,用心去体会,那就都是完美..
达真堪布:教你福报永不竭的秘密世人都喜欢享受世间的福报,而世间的享乐犹如盐水,越享受贪心越增长,越享受越不满足。那我们是不是不能享受这些?不是,而是不能贪着这些。否则贪心、欲望会越来越增长。有多大福报就享受多大福报,这也是因缘和合而成的,躲不掉的。只要没有贪着,没有欲望就行了。我..
倓虚法师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异。皆由浅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诵经念佛。念至功夫纯熟,心中自然清净。平日应注意者:(1)即佛之戒律须守,对外面环境之奢侈繁华,须看得破,一切恶习,丝毫莫沾。每天应有定课,按照去作,念佛念经,皆不必分别。..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