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曾讲过,素食是佛教鼓励的事,但并不要求所有学佛的人一定要吃素。因为学佛的人吃素是出於慈悲,而慈悲又以五戒中的第一条戒“不杀生"为根本。所以学佛的人如能吃素,那是最好的事,但是,如果因为家庭的原因,或工作上的困难,不吃素也不要紧,但是不要再去杀生,也不可指挥或请他人杀生。在家中,先生或太太一方学佛要吃素,而另一方不吃素,或者是子女学佛要吃素,而父母不同意,这就很容易引起家庭矛盾,从而导致家庭不和。这时初学佛的人就可以从吃三净肉开始做起,同时,与另一方,先生或太太或者父母从科学的角度多讲素食的现世利益,如素食有利於健康等。这样逐渐地就可以做到,对方不反对你吃素。我们一定要记住,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吃素,而吃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佛。如果因为吃素而引来了更多的烦恼与家庭的不和的话,那就失去了学佛的意义了。
相关推荐

蔡礼旭: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德行?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德行,一个人是不是值得你学习,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1.存心仁厚第一个他的存心有没有厚道?孔夫子的学问都以一个仁字为核心,而仁绝对不是摆在《论语》,摆在《大学》里面,仁是在哪里?是落实在时时处处与人相交往当中。有一次我跟杨老师去买水果,结果老师她看到有好几摊在卖..

大安法师:金融危机对学佛者、对社会有何启示?
居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对学佛者、对社会有何启示?法师:之前所面临的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搞金融的衍生产品,就是泡沫太历害的缘故。大家突然就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情况,也是大家的共业所感啊。整个的证券市场在中国大陆也非常的不好,简直是从天堂到地狱,从6000个点到1800个点..

吃素与放生有什么不同
问:能不能更明白告诉我,「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答:就好比一个赌徒愿意改邪归正,首先必须要做的便是戒赌,不再造新的赌债(戒杀吃素),再来更要积极地还债,努力把以前所积欠的赌债一一还清(赎命放生),如此才能真正走上正途。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

【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圆因法师
问:能不能更明白告诉我,【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答:就好比一个赌徒愿意改邪归正,首先必须要做的便是戒赌,不再造新的赌债(戒杀吃素),再来更要积极地还债,努力把以前所积欠的赌债一一还清(赎命放生),如此才能真正走上正途。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是不是恶人当机
问:请教法师,我听人说净土法门恶人当机,佛又偏怜罪苦众生。是不是越恶越光荣,越恶越容易往生呢?大安法师答:这有点奇谈怪论了。首先净土法门是平等普摄一切众生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所以上中下三种根性的众生都是净土法门的当机者,不是偏在哪一种。“恶人当机” 这句话,说得有点偏了。佛大慈..

一个能让家人吃素的好办法
妙莲老和尚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信佛念佛,将来永离生死之苦。话又说回来,如果父母的业障深重,不但不信佛,对佛法还有反感,你又不能劝勉他们,这要怎么办?只要你至诚念佛、修一切善,将所有功德回向父母,决定能感化他们的,因为父子、母女都有血亲天性相关,同一根..

大安法师:戒杀吃素的问答
问:生活中有时经常应酬,怎能吃素呢?大安法师答:这就要看你的发心,如果你真的想吃素,也是可以的。应酬,应酬主要是你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恭敬嘛!你告诉他:我是佛教徒,吃素的。他会理解的,而且他真的对一个能吃素的人内心会佩服,也会对你的道德感还有一分信任,最终还是对你的经商有作用的,你..

劝吃素等于救千万条生命
一个人终生吃素,可以让多少动物免于屠宰?只要能控制自己的嘴巴和筷子!如果你能再劝服一个人弃肉茹素那么,你又救了多少条生命?一、吃素并劝人吃素是不用花钱的放生你能发心吃长素,不用花一毛钱,就放了百千万条的生命。同时还积极地宣传吃素的好处,使更多的人也发心吃素,那你就等于放生了无量无..

学佛后吃素放生病痊愈
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住在山东最东端的一个海滨城市。三面怀海,一面靠山。从记事就看见人们在退潮时(我们叫赶海),或拾或抓海螺、蛤、海蛎子、海参、螃蟹等。我从小就喜欢赶海,不是天天都能赶,要等海水退潮才行。记得常和同学一起去,放了学有时候不回家,直接跑到海边,赶到很多的海物。回家煮熟..

界诠法师:什么人可以皈依呢?不吃素可以吗?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在印度佛住世时,乃至经典所讲的吃素叫持斋,它不叫吃素,叫斋,而不叫素。这个素食,已经有一千六百年了,在中国佛教这个历史的过程当中,已经成为优良传统,学佛也以素食作为一种标准。按照佛教根本教义来说不是很明确,或者说不是唯一的一个衡量..

李炳南:不吃素能往生吗?
问:不吃素能往生吗?李炳南答:虽然不能吃素,但也要戒杀,方便吃五种净肉,如此就不会妨碍往生。什么叫做五种净肉呢?第一,动物被杀情形没有亲眼看见的;第二,动物被杀时的惨叫没有亲耳听到的;第三,不是为我而杀的;第四,命尽自然死亡的;第五,动物吃剩的。有助念者就可以往生,但还是练习吃素..

李炳南答:西方极乐世界画图中佛菩萨等像,是根据哪里翻印出来的,是不是已经曾经有人看见了西方佛菩萨而画的
李炳南答: 有人看见西方佛菩萨,这样的事情当然存在,《往生传》及《净土圣贤录》都有记载。所画图像是根据《十六观经》而来,只不过简略地画出来罢了。文字是事情的说明,图画是文字的实体,不一定要依照各人看见的作依据。依据菩萨显像来画的也有,像观音菩萨的像有些就是如此。..

开愿法师:身体不好是不是和冤亲债主也有关系?
同修:身体不好是不是和冤亲债主也有关系?师:虽然有关系,但是不执着这些冤亲债主就对了。你每天在诵经念佛,每天在修行,你的磁场是清净的,清净的时候就会产生好的、祥和的或者光明的磁场,其他的众生是不会靠近你的;或者是你有功德的话,这些冤亲债主都会恭敬你、尊重你,自然你身体的毛病就化解了。本来他..

开愿法师:怎么样能劝导更多的人吃素、放生?
同修:咱们现在在放生,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吃众生肉,我听过两句话,一句是:“吃素是一种最大的放生。”还有一句是:“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所以我想问师父,怎么样能劝导更多的人吃素、放生?师:对啊,这个是一个大问题。能够做到吃素、放生是你的大功德,每..

开愿法师:有人说有的地方很多老鼠,为了灭鼠,就养了很多猫去捉老鼠,这样是不是合“法”?
同修:师父,有人说有的地方很多老鼠,为了灭鼠,就养了很多猫去捉老鼠,这样是不是合法?师:这个问题不是合不合法的问题,关键是合谁的法?是合他的法,还是合佛菩萨的法?这个要明了。因为所谓的各人因果,各人负责,我们不去评论就对了。说不定人家是佛菩萨来示现的,我们为什么去讨论人家?没有必要!关键的是善护..

李炳南:被围困发心吃素,蒙介绍皈依印公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为期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舍,勒索民饷,粮食被搜刮干净了,李炳南只能到县党部去吃饭。围困期间,城外天天炮轰城内,李居士感觉生命朝不保夕,时..

印祖故事:翰林信佛不吃素,大师劝读放生疏(43)
魏家骅(1862—1933),字梅荪,晚号贞士,江宁人。他分别于清末光绪1898年、1903年两为进士,尤其是1903年为经济类进士,此后他一直官运亨通,任过翰林编修、山东东昌府知府,官至三品大员;民国时期,又曾担任西南地区法院院长。还担任过南京商会会长。在山东东昌府知府任上,成功引种美国棉花,推动了..

长期只吃肉和只吃素哪个好?每天吃肉不超过这个量,才正好
长期只吃肉和只吃素哪个好?每天吃肉不超过这个量,才正好小时候不爱吃肉,所以没长高;长大后爱吃肉了,结果长胖了。每个人的口味有所区别,不管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养成,不同的人的饮食习惯也是有所不同的。而只吃肉的人和只吃素的人,通常被归为两类。有的人吃起肉来根本停不下来,每天都要吃很多的..
应时而说
【应时而说】 p1400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应时而说者:若了知彼愿乐欲闻,及堪闻者;方可为说。坐卑座等,是名为时。应当序说先时所作。若了知彼是增上已;即便殷重,随其所应,尽己所有,而为说法。为欲开示彼彼差别未曾有义。非直华词乐说而已。..
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从何名通达从何名得
【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从何名通达从何名得】 p1307瑜伽七十七卷六页云:此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当知从何名为通达?从何名得?善男子!从初极喜地,名为通达。从第三发光地,乃名为得。善男子!初业菩萨,亦于是中,随学作意。虽未可叹;不应懈废。..
慈愍时
【慈愍时】 p1266瑜伽三十卷二十页云:复审思择:诸过去世求欲得乐有情之类、彼皆过去,我当云何能与其乐。诸现在世有情之类、我今愿彼尽未来世、于一切时,常受快乐。是名寻思诸慈愍时。
弊下
【弊下】 p1343瑜伽八十四卷十四页云:无所用故;说名弊下。
预流果向及预流果
【预流果向及预流果】 p1234俱舍论二十三卷十四页云:谓彼二圣、若于先时,未以世道断修断惑;名为具缚。或先已断欲界一品、乃至五品;至此位中,名初果向。趣初果故。言初果者,谓预流果。此于一切沙门果中、必初得故。..
慈
【慈】 p1265瑜伽二十六卷二十三页云:若于无苦无乐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于其乐;当知是慈。
佛身无漏与佛身有漏
【佛身无漏与佛身有漏】 p0657 大毗婆沙论七十六卷四页云:谓或有执佛身无漏。如大众部。问:彼何故作此执?答:依契经故。如契经说:苾刍当知,如来生在世间,长在世间,出世间住;不为世法之所染污。彼作是说:既言如来出世间住,不为世法之所染污;由此故知佛身无漏。为止彼意,显佛生身,唯是有漏..
五部总持
指密教金刚界五部之陀罗尼。五部,指佛部、金刚部、莲华部、宝部、羯磨部。陀罗尼为梵语dhārani之音译,意译作总持。 p1160
五叶
指禅宗五代或五家。禅宗初祖菩提达磨传法偈(大五一·二一九下):“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一说五叶表示五代,指禅宗经五传至六祖慧能而得发扬其正法。另一说则以五叶表示曹洞、临济、云门、沩仰、法眼等五派,即达磨对于五家分派之谶语。[景德传灯录卷三] p1170 ..
六难
指修梵行、向菩提道者之六种难处。即:(一)佛世难遇,谓诸佛不常出世,众生悬远难遇;纵使诸佛出世,若众生不修胜因,不行众善,亦不得遇。(二)正法难闻,谓虽值诸佛出世,然因机缘之违逆、身体之障难、根性之愚钝等,而不能听受;又值佛灭后,不得听闻正法,或生邪见,虽听闻而不能信受。(三)善心难生..
天衣拂千岁
表示时间长久之譬喻。大智度论卷五载,譬如有座四十里之石山,有长寿人,每百年持细软衣一拂拭,至石山尽净,而劫犹未尽。[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 p1349
六论
古代印度外道所用六种论。又作六皮陀分。与四韦陀、八论等合称十八大经,即金七十论第二十三章所说之外智。(一)式叉论(梵?iksa),阐释六十四能法。(二)毗伽罗论(梵Vyākarana),阐释诸音声法。(三)柯剌波论(梵 Kalpa),阐释诸天仙上古以来之因缘名字。(四)竖底沙论(梵Jyotisa),阐释天文、地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