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看到别人缺点毛病时,我们应该指出吗?如果指出是不是在说恶语,是有罪过的?
达真堪布解答:是否指出他人的缺点毛病,第一要看你自己的发心动机,第二要看你和对方之间的缘分,你是否有调伏他的能力。
其实,作为凡夫众生,看他人的缺点和毛病,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外境没有不清净、不圆满,不清净、不圆满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问:看到别人缺点毛病时,我们应该指出吗?如果指出是不是在说恶语,是有罪过的?
达真堪布解答:是否指出他人的缺点毛病,第一要看你自己的发心动机,第二要看你和对方之间的缘分,你是否有调伏他的能力。
其实,作为凡夫众生,看他人的缺点和毛病,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外境没有不清净、不圆满,不清净、不圆满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恶语者,谓恶之言语。修行之人,凡有所说,当说善语,不应恶语。
【三业】业为造作、行为,行为有身、语、意三行,此三种行为对未来的影响,就称为三业。一、身业,指身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若杀生、偷盗、邪淫等为身恶业;若不杀、不盗、不淫,即为身善业。二、 语业,指口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若妄语、两舌、恶语、绮语等为口恶业;若不妄语、不两舌、..
【口业】身、口、意三业之一,口业又作语业,指口所作及无作之业,业有善有恶,若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等为口恶业;若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则为口善业。见三业条。
【不恶口】恶口为十恶业之一,即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不恶口为恶口相反,为十善业之一。参阅‘十善业’条。
【恶口】十恶业之一,即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据《大乘义章》卷七载,言辞粗鄙,故视为恶;其恶从口而生,故称之为恶口。
1、贪病、嗔病、痴病。贪病是贪心的毛病,修不净观可治;嗔病是嗔恚的毛病,修慈悲观可治;痴病是愚痴的毛病,修因缘观可治。2、谤大乘、五逆罪、一阐提,这是属于难治的三病。
(术语)十恶业之一。旧译曰恶口,以恶诽谤他之言语也。俱舍论十六曰:若以染心,发非爱语,毁誉于他,名粗恶语。
【粗恶语者相】 p1474瑜伽八卷十二页云:此中毒螫语者:谓毁摩他言。纵瞋毒故。麁犷语者:谓恼乱他言。发苦触故。所余麁恶语,翻前白品,应知。
【粗恶语有三种】 p1474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六卷十七页云:云何麁恶语从贪生?如以名利、于他有情,骂詈毁辱。若为己,若为他。如国王等,委酷法人,令主辞狱,及令军佐、制造书檄。由此等缘,作麁恶语。是名从贪生。云何从瞋生?谓如于他、有损恼心,怨嫌恶意乐心,便骂辱彼,或彼亲友。若为己,若为他。..
【粗恶语增上果】 p1474瑜伽六十卷五页云:若器世间、其地处所、多诸株杌荆棘毒刺凡石沙砾,枯槁无润,无有池沼,河泉干竭,土田咸卤,丘陵坑险,饶诸怖畏恐惧因缘;如是一切,是麁恶语增上果。
【六轻蔑】 p0296瑜伽十四卷十八页云:又于宝学,有六轻懱;能令善法,或未得退,或已得退。舍佛圣教,乃至微信,亦皆退失。谓于佛法僧宝,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由恶友故;于增上心、慧,令得邪僻教诫教授。由恶语故;全无所得。彼由邪僻及无所得故;退失一切所有善法。与此相违,当知即是白..
据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载,诸菩萨欲听闻法时,对于说法之法师不应产生五种异意,而当以纯净之心倾耳谛听;否则,若对说法师心生嫌鄙,而不欲从其听闻正法,则必将退失殊胜之智慧。即:(一)于坏戒不作异意,谓不可起念计量此说法师之破戒犯律。(二)于坏族不作异意,谓不可起念计量此说法师之种姓卑微。(..
云何烦恼增上所生诸业?谓若思业若思已业,总名业相。又有五种业,一取受业,二作用业,三加行业,四转变业,五证得业,今此义中意多分别加行业。何等思业?谓福业非福业不动业。何等思已业?谓身业语业意业。又此身语意三业,或善或不善,不善者即十不善业道,谓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
成就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为十?一杀生。二不与取。三欲邪行。四虚诳语。五离间语。六粗恶语。七杂秽语。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若有成就如是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成就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为十?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三离欲邪行。四离虚..
复次若欲自求利益安乐,于诸论轨应善通达,不应与他而兴诤论,如薄伽梵于大乘阿毗达磨经中说如是言。若诸菩萨欲勤精进修诸善品,欲行贞实法随法行,欲善摄益一切有情,欲得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正观察十二处法,不应与他共兴诤论。何等十二?一者宣说证无上义微妙法时,其信解者甚为难得。二者..
三业之一,即口之所语,如妄语、绮语等是恶语业,如爱语、实语等是善语业。
《护生画集》蚂蚁搬家墙根有群蚁,乔迁向南冈,元首为向导,民众扛糇粮,浩荡复迤逦,横断路中央。我为取小凳,临时筑长廊,大队廊下过,不怕飞来殃。(子恺补题)
如何将功德回向给别人?(附常用回向偈)“回向”二字,对学佛修行人非常重要。无论我们诵经持咒念佛,还是做完一件善事,都可以发心、发愿念“回向偈”或“回向文”,将功德回向出去。功德可以回向给家人或亲朋好友,也可以回向给一切众生。什么是回向?回,就是回转;向,就是趣向,归向一个目标,这..
达真堪布:遇见问题时如何从轮回和因果的角度看问题?佛讲轮回,就是让我们明白自己的命运;佛讲因果,就是让我们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的壹生当中,既有快乐也有痛苦,既有顺利也有不顺利。遇见问题了,能够从因果轮回的角度看待,知道怎样面对事情,怎样解决问题,就不会患得患失、提心吊胆,心就稳定下..
达真堪布:这样你就大自在了为什么说轮回苦?你的心总是随境转,这是一种苦,因为不自由、不自在。顺境来了就高兴,同时怕失去;逆境来了就害怕,同时想摆脱——总是因为外境而动心,这些患得患失都是痛苦。认清这些缘聚缘散,不患得患失,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没有什么,都当成正常现象去面对,这样..
达真堪布:这样容易变丑陋 上师说 这样容易变丑陋希望自己高于别人,总想高高在上;若有人服从了,有人伺候了,就很得意,希望越多越好。人都有这种毛病,只是严重不严重的差别。这不是小事啊!这都是堕落的因!将来很难再次得到人身,即使得到人身了,也是种姓低贱、相貌丑陋、愚蠢的人。..
达真堪布: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说有一位颇具盛名的法师,有很多弟子。有个女人陷害他,说自己怀了那个法师的孩子,但是那个法师一句话也没说。孩子生下来了,那个女人把孩子送到法师那里,法师还是没有说一句话,接受并抚养了孩子。孩子渐渐长大了,那个女人心里..
达真堪布:过年了如何饶益家人?菩萨戒里有一类是“饶益有情戒”。快过年了,全家团圆,你的这些家人也是有情。你去饶益他们,让他们满意,多做家务、多干活,让他们高兴,这也是一种菩萨行。 修行上很多的违缘都来自于家庭内部。与家人相处好了,他们也不会给你制造麻烦,甚至还会帮助你、支持你;如果..
达真堪布:等待开悟的因缘到来 现在我们修加行,就是争取有壹天因缘到来,通过上师的引导和窍诀,立刻豁然开朗,见到自性。因缘不到的时候,妳再着急也没用,求再多的灌顶和加持,也不会开悟。
达真堪布:母亲节,为报恩而修行! 佛经里说过,哪怕背着母亲绕着南瞻部洲走一圈,也无法报答母亲的恩德。藏地也有一句谚语:“母亲的心像水,孩子的心如石头。”今天是母亲节,作为大乘佛子的我们,应该怎样利益我们伟大的母亲?除了发心发愿,给她们永恒的解脱与安乐,无以为报!..
达真堪布:放下傲慢就要放下我执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怨天尤人,这都是因为有傲慢心。“为什麽不给我加持啊?妳看我这麽艰难。“若是没有傲慢心,把自己放在最低处,还会这样吗?其实我执本身就是壹种傲慢。要放下傲慢,就要放下我执。妳艰难,妳有这个违缘,这本身就是壹种摄受,壹种加持,只是我们智慧不够..
达真堪布:怨恨从这里来 人人都有优点,也肯定有缺点,但是凡夫就有这样的习惯:看自己的时候就看好的方面,看优点;看别人的时候,看不好的方面,看缺点。由此,种种的傲慢、怨恨,就产生了。
达真堪布:怎样才算把佛法这个“药”吃下去了 问:怎样才算把佛法这个“药”吃下去了?假如说你有病了,家里摆着各种各样的药,但是不吃能治病吗?吃了才有用。头疼了就吃管头疼的药,肚子疼了就吃治肚子疼的药。这叫实用。佛法是能够医治好我们身心疾病的药。怎么才算是把这个药吃下去了呢?就是在日..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证悟空性?问:怎样才能证悟空性?达真堪布答:我们要证悟空性,要真正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只有两种方式。我们依唯识和中观所讲的这些理论去抉择,以这些逻辑进行分析,最后能得到相似的“大空性”的结论,而不是真实的。最后,我们进一步通过修行,就能获得真正的定解。也就是说,..
达真堪布:怎么才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的要求不高,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就行。”你的要求够高了。发财不难,当官不难,但是要过平平安安的日子难。怎么才能平安?关键在于心。心安住了、平静了,你才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那么怎么才能将心安住,怎么才能让心平静呢?只..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