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然而我们的心要怎么调伏呢?
答:我们的心常常是很烦乱的,而且跟随着烦恼;调伏我们的心,就是当你的贪心、瞋心、愚痴生起时,不要跟随着它去走,而是试着调伏它。

其实就是随时注意、随时去看着你的心、随时觉知到要保持正念。最好的方法是透过正见,能够完全消除你的烦恼,但是,随时觉知到自己的烦恼也很好,你会发现烦恼就越来越少了。
问:然而我们的心要怎么调伏呢?
答:我们的心常常是很烦乱的,而且跟随着烦恼;调伏我们的心,就是当你的贪心、瞋心、愚痴生起时,不要跟随着它去走,而是试着调伏它。

其实就是随时注意、随时去看着你的心、随时觉知到要保持正念。最好的方法是透过正见,能够完全消除你的烦恼,但是,随时觉知到自己的烦恼也很好,你会发现烦恼就越来越少了。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反而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或者说:“不叫我们念十方诸佛,为什么偏偏只念一尊佛呢?”反正我们的问题疑问会很多。“那为什么念西方的阿弥陀佛?东方还有阿閦佛,为什么不好啊?还有弥勒内院,离我们更近呐,更容易去啊?”好,我们都要把这个疑结..
孝道一直以来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佛法教育的大根本,一切福慧皆由孝字得,一切佛法皆由孝字生。佛教把孝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的孝道,一种是出世的至孝。世间的孝分为三种。第一养父母之身:《劝发菩提心》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父母..
佛陀波利所举的几种定相:或觉身有轻举而亦乐者,是神足前相;或轻举而苦者,是风大增也;我们会发现这里的判断十分灵活,对于一种感觉、幻觉乃至错觉的好坏,不能一概而论。「身有轻举」,「举」就是向上;这时出现喜乐的感受。他认为这是五通之一的「神足」要发通的前兆。经典中讲得神足通
怎么去“不行恶法”?怎么去断贪瞋痴呢?我们要知道贪瞋痴它生起的这个次第。月称菩萨说过:当知惑次第,修持对治法,方能治烦恼,如医治疾病。好像医生去帮人治病一样,首先要知道人家有什么病。同样的我们要对治烦恼,首先也要能够知道这个烦恼的次第,施设对治的方便。在《四百论·明断烦恼方便品第..
问题:我每天一有时间就会抄经,抄了很多《心经》。书写不美观、自己写的不满意的经书怎么处理呢?可以把它烧掉吗?明海法师:烧掉是不可以的。因为烧掉就是毁经,就会有毁经、破坏经典的业。事实上焚烧经典真的不可以,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抄完经后就把它烧掉了。有一个最好的方法:你去打听哪个寺..
人的生活包含两大部分:现实的生活与梦里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有形的人世间,元神与身体是主要参与者,元神发出思维,控制身体,产生各种行为活动。当然,此时元神也会受到另外空间的生命成份的影响。在梦里生活中,发生在无形的另外空间,无形的生命成份是主要参与者。各种生命成份在各自的生..
盐是厨房中最常见的调味品。随着人们对营养的重视,最普通的盐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营养盐。“营养盐其实全名叫营养强化盐,是添加一种或者几种营养强化剂的食盐。”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缺啥补啥”是选择营养盐的主要方法,推荐中国人多选低钠盐。血压高选低钠盐。..
原始佛法禅修的技巧,最主要在培养起更高度的乐趣,再透过心在这种更高度的乐趣之中,怡然自得、安住、得定。佛陀在解释「定力~三摩地(samādhi)」,跟其他的宗教是不太一样的。其他宗教讲的定力,主要是在讲究,好比说专注力的培养,如何透过念诵咒语,观想、系心在身体的某个部分,来达到定力。但是..
佛告诉我们,五戒是‘人乘之因’,一生能够依教奉行,必定能够保住人身,来生还是人身,不会堕三恶道。我们既进佛门,必须受持五戒,这是我们学佛成佛的基础。因此,我们应把五戒学习好,守持清净,不可有一点违犯。如果能这样,才能不失人身,不堕三途。在守持五戒的同时,还要积极奉行十善。一不杀生..
怎样戒杀呢?上自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蠕动,微细昆虫,凡是有生命的动物,都不能有意杀,教他杀,随喜赞叹杀;被杀的众生肉,都不应吃。当念众生如父母,如同六亲眷属,如同自己身体,等无差别。古人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菩萨戒中就有一条“不食肉戒”,因..
五戒十善,大家都知道不需要讲解,可是“三岁孩童都道得,八十公公行不得”。纵然有人行得,但要做得圆圆满满,却是很难办到。佛法,是重修证的,不是知道一些就算数的,如能依教奉行,则功德无量,知而不行,则等于无知。 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分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五戒,可以称为清净居士..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果我们平时念经念佛念咒,口中非常熟练地就念了出来,可是心里照样妄想纷飞,这样就得不到法益。为什么是这样,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状况就是意识心对于所念诵和背诵的内容已经很熟练,记忆力也非常好,可以不经过意根的深细思量就可以流利地诵出来。这样意根闲着无事,就..
1、去除妄念的方法,首先要从主体入手。主体的情感是决定往年的基础,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梳理,保持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事情,最起码知道换位思考,这样的健康心态才能去除妄念。2、主体的心情受多方面的控制,尽量的除去自我。去除妄念,所白了就是去除自己的感情,就是主观感觉。深刻理解感..
《大藏经》中记载了韦陀菩萨的生平简历。韦陀菩萨生日为农历六月初三,常在娑婆世界,拥有三洲大法轮。其前世18世为将军,54世为宰相。做过许多好事,比如造亭挖井、修桥铺路,竖佛像,赠僧衣等等。他手持一条重达八万四千斤的金刚降魔杵,头戴凤翅兜鍪盔,足穿乌云皂履,身披黄锁子甲,拥有金刚不坏之..
家人反对放生怎么办?放生是为启发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济心,至于被放的众生,也有它们自己的祸福因果和因缘。若在放生时,没有存心让它们重遭罗网,这就不是放生人的过失。况且开示被放的众生,为其说三皈、讲佛法,发愿回向,它们也能从此脱离异类身,或生为人,或升天界,或生净土,发菩..
所谓“无为法”,即代表着宇宙真相,也就是事物的根本。所谓“有为法”,即凡是以自己的意识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界定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和思想的准则的想法和做法就是有为法。“登上山顶”这个过程是必然的结果,那么这就是无为法;但是A、B、C三人一起登山,A走的是南坡,用杆杖登上去的;B走的是北崖,..
著名歌手刘雨潼:素食带给我们更纯净更和平的世界2019年佛诞节即将到来,凤凰网佛教频道特别策划了“佛诞吃素积福报”活动,面向全球发出“佛诞吃素”的倡议。倡议发出后,著名歌手、音乐人刘雨潼成为“佛诞吃素积福报”的参与者,“相信素食将带给我们一个更纯净更和平的世界!”这是刘雨潼的参与宣言..
其实我们每一个修行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杂念是从哪里来,首先我们要懂得我们的杂念从何处来,才能去调伏我们的心,调伏好我们的心,我们的负能量就不存在了。因为心存杂念最主要的是在五欲中,你在五欲中你的杂念就会招来,把五欲修空了,把五欲理解透了,把贪嗔痴放下了,你的负能量就转成正能量,就可..
如今修行佛教的人在不断的增加,经常修持是可以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好处。佛教是有大小乘教之分的,小乘佛教里面是有很多的经典,现在有很多的都去学习。那我们应该怎么修呢?佛教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以世間法為權假,以出世間法為究竟。出世間法有大、小兩乘,以小乘為權假,以大乘為究竟。世間法又稱世..
薯类食物怎么吃营养最丰富薯类食物怎么吃营养最丰富 核心提示:说起土豆、红薯、木薯等薯类食物的营养,多数人想到的是膳食纤维,可以帮助减肥,可是你知道怎么吃薯类食物,能获得最佳营养吗? 蒸煮食用保留薯类维生素C的营养 薯类是很好的维生素C的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显示,每100克土豆..
梦参老和尚讲解“一者施福业事,二者戒福业事,三者修福业事”。就这么三种。这是福田品,讲福田的。世间人都要想修福,怎么修?福怎么来的?就布施、舍得。你若肯舍、帮助别人,你就得到了,得到一切人都帮助你,这是施业的事。二者说你修戒,什么戒?三皈、五戒、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三百四十八、..
《楞严咒》是灵文,每一句有每一句的效力,你不必想:“我持《楞严咒》怎么没有效验?”不管有没有功效,你就去念,就好像打功夫,天天去打拳,不管功夫如何,锻炼就有功夫,不可说不锻炼就有功夫。同理,受持法要天天不间断,在任何情形下,在百忙中都要修法。不要时间久了就生懈怠,对《楞严咒》不再..
达真堪布:怎么才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的要求不高,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就行。”你的要求够高了。发财不难,当官不难,但是要过平平安安的日子难。怎么才能平安?关键在于心。心安住了、平静了,你才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那么怎么才能将心安住,怎么才能让心平静呢?只..
达真堪布:怎么思维能把病苦转为享受? 怎么思维能把病苦转为享受? 答:很多人都说相信因果,实际并没有深信因果。真正深信三世因果了,你病得再重都不会有痛苦,甚至还会有欢喜之心。因为生病能消除很多业障,也是还债的机会。再高一个层面说,生病的本体也是因缘和合,找不到它的来处,也找不到它的..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否?须菩提言,否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释迦牟尼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呢?作为初果罗汉的须陀洹,他们是否认为自己证得了须陀洹果位了呢?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须陀洹果位..
居士问: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凡夫来说已是不易,结果到他们的境界上都还不能自由,不太理解。请法师慈悲开示。阿弥陀佛!大安法师:念佛是可以消业障,但是我们念佛不一定能在今生消完..
这个问题症结在于所信不正确,因为他不了解《阿弥陀经》的意义。我们要信︰平生只要念佛,不必担忧临终,临终自有佛来迎接,不是我们临终念佛而佛来迎接,是平生念佛佛来迎接,因为我们平生念佛,临终的时候有可能是昏迷的,不能念佛,有可能痛得哭爹喊娘,不能念佛,临终有可能这样,但是临终这样,对..
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落实信愿。信要深,深信极乐世界的真实存在,深信阿弥陀佛具有救度我等凡夫的威神愿力,虽然我们烦恼厚重,但不会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深信我与阿弥陀佛同体,阿弥陀佛悲心不舍任一众生,当然也不会遗弃我这个苦恼的浪子。愿要..
问:一万佛号怎样念法?对有工作的人及没有工作人的时间是不同的。要念六字或四字,快快地念,是吗?请详说。精进念佛要求不懈,这是不是应该经过锻炼出来的,起初累了可能需要休息,慢慢地就可以不必休息了,可以坚持念到完,毕竟各人体质不一样,对吗?大安法师答:好,一万声佛号是我们要求一个净业行..
复次,月称菩萨曾有调伏外道果玛日呷入内道的事迹。曾有一个外道果玛日呷根本不相信月称菩萨具有稀有神通等功德,因而故意诘言:“真正的帝释天在何处?他在干什么?若汝回答正确,我当趣入佛道修学佛法。”月称知其得度的时机成熟,有导其趣入内道的必要,故作如是回答:“真正的帝释天在三十三天,其化..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