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鲜活的,更是可贵的。 无论您是否是佛弟子,我们应该不杀生并尽量放生。放生功德偈云“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学佛》宝书中说法众生无始以来都是我们的亲眷,我们应该以大悲之心对待众生。 过去的僧侣外出都要随身携带滤水囊,避免伤到水中的小虫。而近代的弘一法师每次要坐藤椅前,都要先将藤椅左右摇晃几下,为的是避免伤害藤椅夹缝中的微细昆虫,让它们能逃生,避免伤害,并且弘一大师让其弟子丰子恺编写《护生画集》来劝导人们不要伤生、杀生,可以说弘一大师为我们做了楷模。 笔者根据大家的生活实际和自身经历总结了几十条常见的经验,供大众参考。正所谓:生活佛法化,我们的护生行为也尽力落实在“行住坐卧、吃穿玩乐”的生活中,爱护那些如母众生,滋养慈悲。 一、行 1、日常走路、遛弯或骑车时,注意不要踩到、压到脚下生灵。 2、夏秋两季在高速路夜间行车,或者绿化带旁边行车,会有很多飞虫撞到车前玻璃上,下车一看会发现很多昆虫尸体、翅膀、胳膊腿,当生起慈悲心,尽量绿色出行减少开车,避免此类情况。 3、如果路遇钓鱼者,可向他要几条鱼用来放生,甚至如果彼此交流顺畅,可以劝其不要再钓鱼为乐! 二、住 1、在庭院里倾倒水等液体前,先留意地面,避免冲到蚁窝等造成伤生。 2、不宜直接向下水管道倾倒沸水,管道壁上可能挂有虫类。 3、生昆虫的季节,赶上下雨,庭院里不平的坑洼之处及时清理积水,避免昆虫溺水,同理,在庭院里放置有水的容器易造成昆虫溺水。笔者家里便有庭院,雨季院子里坑洼积水处和水缸常常溺死小飞虫。 4、夏季家里花瓶中的水要勤更换,一般超过两天容易生小虫。 5、剪下来的指甲不宜仍在花盆里,容易滋生小虫。 三、坐 1、我们在户外或者公园、寺庙等公共场合就座时,可能脚下或者凳子下会有蚂蚁、蜘蛛等昆虫,因此我们入座时尽量先观察一下。 2、不管是在室外、室内,如果是藤椅,就座时摇晃一下椅子。因为藤椅容易招蚂蚁、蜘蛛等昆虫。 四、卧 1、家中、寝室不宜使用蚊香而采用其他的防蚊方法,因为蚊香会使蚊虫丧失飞行能力,落在地上摔死或者被踩死、饿死,笔者高中时,夜间自习学校里使用蚊香,蚊子不会飞之后落在地上、桌子上,被同学拍掉了。 2、铺被子时,先观察一下被子上是否有蜘蛛等昆虫落在上面。 五、吃 1、烧柴时,有时柴料中容易藏有小蜘蛛、蚂蚁等等,宜将其放生后再点燃。 2、淘米、洗菜时,遇到米虫、菜虫,先将其放生再或洗或切。 3、婚庆、祝寿、过节、祭祀、朋友聚会、招待客人等等不宜杀生宴请,乃至时时不宜杀生宴请,不点杀活物。 4、培养注意卫生的好习惯,家中甜食碎屑、食物残渣及时清理,堆积后易滋生小虫。 5、厨房里的盘碗尽量不要留有残水,否则可能会导致溺死飞虫! 六、穿 1、尽量不穿或少穿丝绸类、皮草类服饰,因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比如貂皮大衣,羊驼绒的围巾等! 2、尽量不要为了攀比或炫富而去购买那些奢侈品,比如用鳄鱼皮、鸵鸟皮等做的包包。 七、玩 1、子女教育方面,不宜捉昆虫、小鸟等等生物做玩具,应培养小朋友的慈悲护生之心; 2、如果自家饲养小宠物,应照顾其一生,不应始宠后弃,抛之家外,造成其流离失所,悲惨痛苦; 3、父母、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热恋男女讲解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及有效的身心健康教育,避免一着不慎。 4、已婚的男女生活更应审慎,避免不小心而“又不得不”堕胎,着实残忍。 5、不要购买那些诸如象牙制品的古玩等! 八、乐 1、父母教育子女不要沉溺网络游戏,尤其不能玩那些有“杀人”的游戏,要保持内心的慈悲心; 2、看电影、电视时,不要“随喜”那些战争大片,尤其是抗日神剧中的如“手撕鬼子”等而大呼过瘾、出气。因众生无始以来皆是我等亲人,应心生慈悲,怜其无明造业招致累累恶业。 3、不要参加那些以“消灭对方为胜”的户外拓展训练,从内心伸出树立慈悲之心。 九、其他 1、不宜在河边倾倒垃圾及废旧电池等,水质污染会伤害水生物。 2、不宜出自身血,或导致他人身上出血如用手挠他人的脸等。 3、就业方面不宜从事屠宰、厨师、打鱼、打猎、以及渔具、猎具制作。 4、不要从事那些直接或间接伤害众生的事业或工作。 总之,众生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应该爱护他们,如同爱护我们自己一样,但知易行难,我们只要明白佛法的真谛,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践行我们对众生的慈悲心,自然就会知行圆满。 文/慈鹏 文章来源:佛教新视野
相关推荐

佛法就是教我们禅生活
佛法就是教我们禅生活◎ 净 慧佛法为什么要建立?佛陀为什么要出世说法?大家可能会异口同声地说:《法华经》上告诉我们,佛陀出现于世是为一大事因缘,就是要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就是佛陀要出世说法的本怀。但是众生与佛究竟有什么差别?差别的根本点在什么地方?我想来想去,这个答案只有..

生活可以享受但不可以沉溺
◎ 陈 南人世间有色、声、香、味、触五类物质享受,常常能够诱惑一切的凡夫俗子,让他们一生一世执著地追求它们。弘一法师用这句话告诉我们:外界环境很容易使人迷惑,面对形形色色的物质享受,只要是凡夫俗子,就难抵挡这种诱惑,从而产生各种罪业。因此,对于物质上的东西,你可以去享受它,但你不可..

修行和生活、性格、学习的关系
修行和生活、性格、学习的关系明海法师修行通常容易被理解成修炼。修炼跟修行有什么不同呢?可能有的同修第一个反应是:修炼是不是道教的词啊?差不多吧。道教用修炼这个词比较多,有炼丹,炼丹有内丹和外丹,外丹是一种药品,内丹是身体里面的,但是佛教所说的修行跟修炼不一样。我们理解,修炼就像炼..

禅在生活当下
◎ 净 慧从佛教的立场来看,人的内心要和谐,必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谐,必须从慈悲孝敬、友爱尊重做起;社会要和谐,必须从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做起。处理烦恼的方法:第一,要求自己;第二,学会谅解他人;第三,晓得感恩和奉献;第四,惜缘惜福。优化自身素质靠智慧;和谐自他关..

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谢东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唐白居易《观刈麦》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多为感叹时世、反映民间疾苦之作,这首《观刈麦》就是他观看农民刈麦时有感而发所作。诗人慨叹道:那些老百姓终年忙碌,最终还..

元音老人:放生时可以只说六字大明咒吗?
放生时可以只说六字大明咒吗?不论是六字大明咒,还是一句南无佛,都可以种下解脱的种子。当然,完整的放生仪轨就更好了。索达吉堪布所述的《闻法的功德》中讲到: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在翠绿的花园当中给别人说法的时候,他的旁边有五百个天鹅, 当时天鹅听到说法的声音,死后都转生到三十三天去了,光是听到..

元音老人答: 既然佛性不在修,却又何必要修法呢?不如在生活中时时返照,尤其是烦恼现前透不过去时。
问: 既然佛性不在修,却又何必要修法呢?不如在生活中时时返照,尤其是烦恼现前透不过去时。元音老人答:因为你有无明在,遇事执相,不得自在,故须修行。修,不是修佛性,而是消除无明习气。你能时时处处常摄在定,不随境转,这即是修。修到圆熟,定也不可得,那才不用修了。..

《佛光菜根谭》之生活
《佛光菜根谭》之生活◎星云 一等婆媳:如母女般的亲密;二等婆媳:如朋友般的尊重;三等婆媳:如君臣般的严肃;劣等婆媳:如冤家般的相聚。一等父母:爱念子女,教以圣贤之道;二等父母:供给无乏,帮助成家立业;三等父母:溺爱宠信,任其游荡非为;劣等父母:不教不养,经常凌虐施暴。一等儿女:孝..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生活中的正知而住
生活中的正知而住坐禅时,身心的调节不能只是上了蒲团后才要调身、调心,假若如此,那每次在蒲团上要调伏当下的妄心就已经很辛苦了,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进入定境呢?!所以修止观的人,除了打坐方法外,生活中的调心是很重要的。天台宗的行者,日常生活是以「身论开遮、口论说默、意论止观」这三项,来审视自己的三..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净慧长老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这里的修行,当然不是仅仅局限于禅,也包括念佛、学教、观心,总之是指佛教修行的一切法门。因为一切法门都离不开禅定,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了禅。《瑜伽师地论》上列举了种种禅,其中还有办事禅。..

悟道后的生活
悟道后的生活◎ 星云修道的人,常常希望自己能开悟。开悟是什么样的境界?其实我们平常人也常常开悟,比方说:啊!我明白了!我懂了!噢!原来如此!这也是一种悟道。不过这个悟道,是从分别心上了解的,而不是真的悟道。悟道是一种真正的、很自然的了解。那么,悟道后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呢?一、精神重..

有意放生则是着相吗
有意放生则是着相吗问,有意放生则是着相,不杀,不放,一切无心,方为合道。答曰:此是之言,佛家所谓无记空者也。佛教人发大愿力,救众生苦。若无大愿力,则一切利众生事,皆不能成就矣。昔宝文王敏仲,七世不杀,亦好放生。至敏仲,有邪见者,教之曰:不杀,不放,付之无心为妙,不必着相。敏仲生疑..

有学问、有知识的人都质疑放生
问:既然放生那么好,为什么那么有多名望、有地位、有学问、有知识的人都质疑放生,甚至也批评放生?圆因法师答:我们学佛人一定要深深看清楚,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是末法时代。末法时代邪知邪见,邪师邪说如恒河沙数,遍满天下,非常可怕!学佛人务必睁亮眼睛,分别真假,明辨正邪,才不致错乱颠..

精神生活的富足来自独处
一行禅师假如我们生活在无明中,假如我们沉迷于过去或未来,假如我们被贪、嗔、痴所左右,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地过好我们生命的每一分钟。我们将无法同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交流,我们同其他人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肤浅和贫乏。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空虚、疲劳和无聊,感觉不到真正自我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

从供灯放生等善行谈何谓真正的福报
从供灯放生等善行谈何谓真正的福报◎ 普巴扎西弟子:顶礼上师!特别修行五年以上的人,也包括我们自身,就感觉修一段时间之后会碰到一个巨大的障碍,有的导师就建议你这是福报不够,赶快去供灯、去放生、 上师:我想,讲这句话的导师没真正理解什么叫做福报,我们平常所修行的一切都是在创造福报,福报..

妙法老和尚开示放生问答
引言:妙法老和尚的慈悲开示往往如醍醐灌顶,闻者无不茅塞顿开、法喜充满,现将部份妙语整理如下:问:有位居士想将来为建设道场多做些布施,请教您:怎样才能多聚钱财?答:财即是柴,多聚无益,常付之一炬,并容易引火烧身。柴能取暖,需要时俯拾即是,不可贪多,成为隐患。问:王居士请问,某卦师说..

放生泥鳅几天放一次
放生泥鳅几天放一次放生泥鳅的日期没什么讲究,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放生,泥鳅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

正慈法师:信仰的生活
信仰的生活——正慈法师在黄石公交公司的讲座(根据录音整理)我们佛教见面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家晚上好!这也是个缘分,没想到在今天晚上跟大家相聚在一起,我想,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达之后,人们可能更多的是要关注自己的内心,要关心自我的心态和一种精神方面的需求。..

在生活当中处处觉悟,就是巧把尘劳做佛事
在生活当中处处觉悟,就是巧把尘劳做佛事宏圆法师究竟涅槃。涅槃又叫做圆寂,涅是不生,槃是不灭,具备众德为圆,除一切障为寂。涅槃、圆寂具有不生不灭,圆满清净的意思,究竟涅槃是最圆满、最无上的涅槃。涅槃有四种,我们来讲讲,第一,自性涅槃,指一切众生本具自性。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无染,不生..

生活本身就是佛事
◎ 能 海凡是佛弟子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弟子都会诵一些经典。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诀窍,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若是懂得诵经诀窍的人,他在一次诵经中就可以获得一座殊胜修法圆满的功德。一个知道诵经诀窍的人若如法地按诀窍诵经,就会很快受到法义的加持..

慈悲的生活是最高贵的生活
◎ 一行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懂得使用爱语。他们懂得简单和幸福生活,慈和、恬淡、少欲,不跟随大众比较和竞争。他们不会做任何智者所不认同的..

心律法师:微笑着生活
微笑着生活虽然,人生有很多苦难。人来到世间,就已经是一出悲剧的开始;但是,生命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其他的内容。幸福不是眼泪,不是悲伤,而是快乐,是微笑!没有人看你每天脸上挂满了泪水,还认定你是一个幸福的人;没有人会说你每天阴沉着脸,还说你是一个幸福的人。只有每天脸上挂着微笑,快乐地活着,你才会..

将禅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 净 慧关于禅修,在古代是讲究如何在日用中来落实,在日用中来转化自己的习性,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从现代意义来讲,所谓的禅修,就是要把禅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点点滴滴就是方方面面,也就是时时刻刻,每一个当下。这是需要有很好的禅修基础和体验,要功夫很深的人才能做得到,要老参上座..

吃素与放生有什么不同
问:能不能更明白告诉我,「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答:就好比一个赌徒愿意改邪归正,首先必须要做的便是戒赌,不再造新的赌债(戒杀吃素),再来更要积极地还债,努力把以前所积欠的赌债一一还清(赎命放生),如此才能真正走上正途。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

【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圆因法师
问:能不能更明白告诉我,【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答:就好比一个赌徒愿意改邪归正,首先必须要做的便是戒赌,不再造新的赌债(戒杀吃素),再来更要积极地还债,努力把以前所积欠的赌债一一还清(赎命放生),如此才能真正走上正途。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

放生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
放生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开庆法师按:放生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它体现了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信仰精神,彰扬了佛教戒杀护生的价值理念。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放生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者数量时,一些问题也会伴随出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放生?放生又有哪些现代意义?为此,凤凰佛教佛教观察家..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太虚大师雪窦寺训:俭勤诚公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勉各位身体力行。学校有校训,寺亦有寺训,今以四字作为寺训:第一、俭字,即节俭。去除奢靡的浪费,作为恰当的用度,即是节俭;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雪窦山简称雪山,雪山是世尊修苦行之处,若能在此住一年半载的,必是能..

烦恼与生活
净 慧经常讲到佛法与生活、禅与生活,或者是修行与生活,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烦恼与生活。生活是什么?从我们众生来说,生活就是烦恼,烦恼就是生活。各位仔细思考一下、回忆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看我们这个归纳、这个命题是不是符合每个人的生活实际?实际上不管你年纪有多大,也不管你的知识高低、财..

这些和“禅”有关的佛教知识要了解
自从六祖慧能顿悟成就后,禅宗在中国一直有着深远影响。如今,禅也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因此,有些和禅、禅宗有关的基础知识,还是应该有所了解。佛与禅在很多人看来,佛即是禅,禅即是佛。佛,是梵语,翻译过来是觉者、觉悟的人。禅,字义十分抽象。按照《俱舍论》上说,禅是一种可以令人平服个人内心..

生活中修心的三个好习惯
贤 宗打坐打坐,是回归内心、获得宁静的一种方式,也是自我反省、培养福德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的心静下来以后,思维会变得清晰,更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质。如果有一天你身边的朋友突然对你破口大骂,让你感到很受委屈,你能否静下心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对你?也许仅仅是一个微笑就能转变一切,朋友之间也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