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雪域高原的生命精灵(图片来源:资料图) 这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许多年以前。 那时候,枪杀、乱捕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保护区巡视卫士们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喝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些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 每次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杀生和爱心在猎人身上共存。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促使他从此放下了手中的枪。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运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瞧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出乎意料的举动让猎人不解,扣着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图片来源:资料图) 藏区流传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哀求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那天,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获猎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下跪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跷蹊,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多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 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次日,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掉在地上……。 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形,当然也已经死了。这时候,猎人才明白为什么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都是神圣的,包括动物在内。猎人停止了剖解尸体。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从此,这个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下落。直到许多年后,一位朝圣者听到一位垂暮的老人轻声的讲述了这个故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推荐

放生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
放生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开庆法师按:放生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它体现了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信仰精神,彰扬了佛教戒杀护生的价值理念。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放生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者数量时,一些问题也会伴随出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放生?放生又有哪些现代意义?为此,凤凰佛教佛教观察家..

衍慈法师:护生行善
护生、行善,能长养无量的功德。佛教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小和尚,他的师父有神通预知小和尚命不久矣,师父不忍告诉他,于是要他回家去跟家人团聚,小和尚就这样沿路哼着歌踏上返乡路程。不料路上却下起了一阵大雨,这时候小和尚看到路边有个蚂蚁窝,里面有数不清的蚂蚁快要被水淹死,小和尚顾不得自己被..

放生之意义是使大家发心护生
若推究灾之来因,多由杀生而起。欲止杀业,须从戒杀吃素护惜物命,及买放物命而起。大家各须发心,护惜物命。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此语当奉为箴铭,力加警惕。【盖放生之意义,即是使大家发心护生】,自己放生,当然不再杀生,即己不放生,看到他人放生,抑又何忍杀生。【如人人能护惜生物..

力行十善,放生护生
十善的第一条,不杀生,包括不杀生,离杀生,进而放生。要能够不杀生,这只是五戒里面的。离杀生,那就有点小善了。再进而放生,那就真正达到善法了。离杀,不杀,只是说这是金盆洗手,但是内心里面这种杀的恶念还没排除掉。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在行为上离了杀这种恶行,就得赶快在心里培养善..

善良猎人拯救了小麂子,麂子成年后拯救了猎人全家
有一位从大峡谷中走出来的僳族朋友,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怒江边一个叫嘎拉的小山村里,生活着一个善良的猎人。一天,他在一条山涧边救助了一只不满周岁的小麂子。这只小麂子右脚上拖着一只不知道是哪一位猎人设下的铁锚,被铁锚紧紧夹住的脚还在往下滴血。它大概是在离开母亲,单独来找水喝的路..

护生与放生有何不同
净空法师谈护生放生问:护生与放生有何不同?答:护是爱护,在日常生活当中与它们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和睦相处的根本原因在平等对待;如果不平,和睦就谈不上。和平两个字,和是果,平是因;希求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如果没有平等对待的心,和睦相处是肯定做不到的。今天我们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国家、..

护生诗
护生诗◎ 寿光禅师放生赎命事虽庸,无限阴功在此中,一岁积成千种福,十年培养万重功。已赴罗网遭困厄,将投汤火近惊冲,临刑遇赦恩无量,彼寿隆兮汝寿隆。

护生即护心
护生即护心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曾出现过提倡素食的呼声,各种保护生灵的团体也活动频繁,中国也出现了由蒋介石题写报头的声称为东亚提倡保护动物,宣传素食主义的专刊《护生画集》问世了。丰子恺是弘一法师的艺徒,也是皈依为佛门弟子的漫画家。当年为祝贺弘一法师的50寿辰,师徒俩商定出版一部《..

请法师谈谈不杀生与护生
问:请法师谈谈不杀生与护生?星云法师答:佛教提倡不杀生,不杀生是一种慈悲,不杀生而护生,进而倡导生权平等,这是最合乎现代举世所关心的生态保育,也是最积极的重视环保。根据佛教《六度集经》记载,佛陀在过去世为鹿王时,曾代替母鹿舍身,感动国王制定动物保护区,禁止猎杀。佛世时阿育王更广植树..

狗狗为求主人不杀,寒风中下跪一小时
狗狗为求主人不杀,寒风中下跪一小时狗非常通人性。据说狗这个物种来到人间是为了给人看家护院的,所以世界上有太多关于狗救主、忠主的动人故事。我父亲喜欢养动物,小的时候我家里有一条很大的狗和一条卷毛小狗,还养有很多其它动物。老年的时候父亲不再养动物了,他说怕它们死掉时自己难以承受那种痛..
五使者
又作文殊五使者、五种金刚使。即现图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中,位于主尊文殊菩萨左方之五童子。系依大日经卷一具缘品之意,五童子皆列于文殊之左边。五使者即:(一)髻设尼(梵 Ke?inī),发端严之义,表心智之清净。(二)优波髻设尼(梵 Upake?inī),优波,为亚、接近、隶属之义。主文殊能施之三昧。(三..
天神地祇
天神,梵语devatā,音译泥缚多,指天上之诸神,即为梵天、帝释等之通称。地祇,指居住于地之鬼神,即坚牢地神、八大龙王等。此外,色界以下诸天众之属隶,及欲界之夜叉等,亦总称天神地祇。 p1357
六大缘起
密教教义以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为缘起之根本,立表德门,说宇宙万有之开展。谓六大乃一切万法之本体,周遍法界,而六大有互具互遍之义,称为异类无碍。即分六大为色心时,物即是心,心亦即是物,金胎两部二而不二,不二而二。又甲之六大与乙之六大互具互遍,自在无碍,称为同类无碍。即形成佛..
六字大明咒
梵语vidyā-sadaksarī。原为喇嘛教徒所称唱之观世音菩萨之心咒,后广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即指“唵 嘛 呢 叭 [口*尔] 吽”(ojmani padmehūj)六字真言,乃表示“归依莲华上之摩尼珠”之义。此真言为阿弥陀佛赞叹观世音菩萨(莲华手菩萨)之语,为一切福德智慧及诸行之根本。西藏密宗宝典ManiKambum ..
闇呓集
凡十八卷。著作及印行年代不详。集录日本文安、宝德、文明等年代,论议天台教义之作。分为六篇,计佛部、五时部、教相部、菩萨部、二乘部、杂部等,每部各为三卷。 p6529
支娄迦谶
(147~?)梵Lokasema。汉代译经僧。又称支谶。大月氏(中亚古国)人。后汉桓帝末年至洛阳,从事译经。至灵帝光和、中平年间(178~189),共译出道行般若经、般舟三昧经、阿阇世王经、杂譬喻经、首楞严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宝积经等二十余部,然现存者仅十二部,为第一位在我国翻译及传布大乘佛教..
证法
(一)巴利语 sakkhidhammaj。指自身证悟之理法。义足经卷下(大四·一八四下):“自致慧不忘法,证法无数已见。”(二)为俱舍论所说教、证二法之一。指声闻、缘觉(独觉)等,各由四谛、十二因缘等种种差别道法而证悟。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九(大四一·四三八上):“证法者,谓声闻、独觉、如来三乘菩提分..
他异品
因明用语。异品,指与宗义(命题之意义)相异之品类。于因明论式中,异品若仅立(立论)者所许(认可),而为敌(问难)者所不许,则称他异品。他异品即自同品。(参阅“共同品”2194、“自同品”2518) p1544 ..
丰子恺
(1898~1975)浙江崇德人。浙江杭州第一师范毕业。曾从弘一大师习画,深受大师器重。后赴日本深造。返国后,模仿日本画家竹久梦二之绘画风格,以漫画抒写古诗意境、儿童生活、社会百态。所作漫画不计其数,出版之画集近百,皆为脍炙人口之作。年三十一,皈依弘一大师,法名婴行。氏之一生,深具佛家慈..
檀拏
(物名)Daṇḍa,又作檀陀,但荼。译曰棒,杖。陀罗尼集经四曰:檀陀,唐言策杖。演密钞八曰:但荼,棒也。【又】(地名)山名,与檀特山同。
阿陀那识
【阿陀那识】 p0776 瑜伽七十六卷一页云: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二解 摄论一卷三页云:复次此识、亦名阿陀那识。此中阿笈摩者,如解深密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何缘此识亦复说名阿陀那识?执受一切有色根故。一切自体..
空见论
【空见论】 p0787 此有二种。一、是外道。作如是计:无有施与,无有爱养,无有祠祀,无有妙行,无有恶行,无有妙行恶行诸业异熟,无此世间,无彼世间,无父,无母,无化生有情,无有世间真阿罗汉。二、是大乘恶取空者。谓无有一切诸法体相。此中起见因缘,及破彼论,皆如瑜伽七卷九页至十一页广说。..
所往同类
【所往同类】 p0741 世亲释八卷六页云:所往同类者:谓如往诣三十三天,色像、言音、与彼同类。为化彼故。往一切处,亦复如是。
憍萨罗国
【憍萨罗国】 p1331西域记十卷十二页云:憍萨罗国,周六千余里。山岭周境,林薮连接。国大都城,周四十余里。土壤膏腴,地利滋盛。邑里相望,人户殷实。其形伟,其色黑。风俗刚猛,人性勇烈。邪正兼信,学艺高明。王、剎帝利也。崇敬佛法,仁慈深远。伽蓝百余所,僧徒减万人,幷皆习学大乘法教。天祠七..
寻思粗重
【寻思粗重】 p1178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寻思麁重者:谓能障碍欣乐出家,欲寻思等性。
诃责犯戒声闻三相
【诃责犯戒声闻三相】 p1186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二页云:复次由三种相,应正呵责犯戒声闻。一曰:汝期鄙劣活命。二曰:汝意乐不清净。三曰:汝以活命意乐、行非法行。
诸相除遣与随眠断灭同时
【诸相除遣与随眠断灭同时】 p1363瑜伽七十三卷七页云:问:为即于此言说随眠正断灭时,诸相除遣?为断灭已,后方除遣?答:断时、遣时、平等平等。如秤两头低昂道理。又如画像,彩色坏时,形相随灭。亦如医等过患愈时,发毛轮等相亦随遣。愈时、遣时、平等平等。此中道理,当知亦尔。..
随眠断
【随眠断】 p1364显扬三卷十六页云:二、随眠断。由出世间道,随力永断烦恼种子。
轮王如佛无二俱生
【轮王如佛无二俱生】 p1342俱舍论十二卷十页云:轮王如佛,无二俱生。故契经言:无处无位,非前非后,有二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于世。有处有位,唯一如来。如说如来,轮王亦尔。
善言
【善言】 p1137集异门论一卷十二页云:善言云何?答如有一类、若亲教、若同亲教、若轨范、若同轨范、若余随一尊重可信往还朋友、如法告言:汝从今去、勿坏身业,勿坏语业,勿坏意业,勿行不应行处。勿亲近恶友,勿作三恶趣业,如是教诲,称法应时,于所修道,随顺磨莹,增长严饰,宜便常委助伴资粮。于..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