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刘先和:佛学与科学
https://www.tfoyin.com/show/49217.html佛学与科学是一个长期困扰人们的认识问题,怎样认识这两者的关系,长久以来各有说法,最近我在一份报纸上读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有一个突出的观点,即:宗教与科学是不相容的。由此又使我想起佛学与科学这个命题,便想提出采说几句,对与不对,仅供同学思考。现代人喜欢用..
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一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一)
https://www.tfoyin.com/show/49199.html般若品第二[净慧和尚解说]般若品的根本内容,顾名思义,就是讲佛教的根本大法,佛教的根本大法就是般若。般若是佛教与一切其他宗教不共的地方,称之为“不共”法。这是佛教的特色和优势,也可以说是佛教与其他学派的一个分水岭。一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一)[经文]次日,韦使君请..
追溯佛门素食观的起源
https://www.tfoyin.com/show/49161.html追溯佛门素食观的起源 佛教所奉行的素食主张,与佛家的教义、教规和它所奉行的宗教伦理观念息息相关。总体来说,佛教的素食观念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慈悲心佛家认为素食出于慈悲心,因为佛家讲究以慈悲为怀。一个虔诚的信佛者,必然是热爱一切生命的,可以通过素食的..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五十四章)
https://www.tfoyin.com/show/49135.html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五十四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五十四章 无花休怨春上次提到止观是定慧之因;定慧乃止观之果。修道学佛基本上要先能做到定,要得定则先要得止。而且世界上所有宗教凡求出世法的,都必须要修止、修定。像现在各位的打坐乃至净土宗、密宗、禅宗的方法,拿止..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五十章)
https://www.tfoyin.com/show/49131.html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五十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五十章 寻物多害丧心病上次我们谈到有关于永明寿禅师的评论。首先我们要知道,他所提的是中国唐宋以来佛教界里宗教与学术争论的重大问题。如果往上推,这个问题自从释迹牟尼佛涅槃以后就一直存在著,因为佛涅槃以后他的弟子们..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五十二章)
https://www.tfoyin.com/show/49128.html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五十二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五十二章 谁堪与佛共指弹本书作者永明寿禅师是在宋朝初年,看到当时的佛法、佛教已经分道扬镳。宗教修持的人与研究经典的人,彼此不能够融通,换言之,大家对学佛如何求证的功夫没有了!因此永明寿禅师对当时佛教佛法这种普..
那么到底素食的好处有哪些呢?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93.html那么到底素食的好处有哪些呢? 一提起素食,很多人很容易就会想到寺庙里的僧人生活状态。但是,现在提倡素食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人素食,是为了宗教的理由,有人则是为了健康,更有人二者兼顾,一举两得。其实,素食的好处极多。 那么到底素食的好处有哪些呢? 1、益寿延..
金易明:佛教与生态文明关系蠡测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80.html世人一般以为,佛教对人类生态文明的贡献,在于佛教拥有不杀生的戒命、食素之理念,特别是中国汉传佛教的出家僧,自南朝萧梁时代开始施行的茹素行止。但是,在佛教的故乡印度,不杀生并非佛教一家之戒命,包括耆那教、婆罗门教及以后的印度教在内的所有印度本土宗教,都..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5:所谓的“佛教”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65.html5:所谓的佛教佛教中的教,其本义是教育的教,佛弟子均称释迦牟尼为本师,所以佛与我们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师生关系。所谓宗教之说,实为一种世俗流变下的产物。佛教中的许多仪式、形式只是一种人为创造的载体,因为任何内容总会以一定的形式为载体来表现。比如当初佛门拜..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前言
https://www.tfoyin.com/show/49006.html生活中的佛教前 言因为我学佛有年,故常有朋友和我谈起佛教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他们大都认为佛教创立在2500多年前,当今社会进步一日千里,现在还信这古老的宗教,好像太落后于社会,有的甚至还把信佛与迷信、落后、不科学等同起来。我认为佛教虽是宗教,它可不是人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