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沈家桢:佛学讲述集 二、佛学一瞥
https://www.tfoyin.com/show/45451.html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佛学一瞥诸位朋友:按照韦伯司特字典(Wedster diction-ary),宗教这个字指的是:用崇拜的方式,去礼拜和尊敬上帝,遵从神的命令,以追求生命的途径。宗教的定义相当多,但如果采用上面的定义,那么佛教便..
徐恒志: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五、记我与黄念祖老居士的一段校经因缘
https://www.tfoyin.com/show/45419.html十五、记我与黄念祖老居士的一段校经因缘徐恒志北京黄念祖老居士是一位显密双修、宗教俱通的大德。他经净宗大德夏莲居老居士的嘱咐,发心解释《大乘无量寿经》(会集本,后称《大经》),前后历时六年,遍览群籍、广引博征。一部《大经》把净宗心髓阐述无遗,真可谓冥心孤..
佛教死亡的看法
https://www.tfoyin.com/show/45352.html佛教如何看待死亡◎ 多识仁波切 死是分段生命的死亡。有生就有死,这是无法改变的生命规律,既然有生,也就有死。佛教对待生死,抱有一种正确的、积极的态度,既不是知生命短暂而悲观失望,消极等待,也不像其他宗教那样把死亡看做解脱苦难的机会和进入天堂的机会而盲目..
中国式佛陀之美
https://www.tfoyin.com/show/45348.html中国式佛陀之美◎ 张 弓 在佛陀造像艺术中,各种形象的佛陀永远是主角。佛陀造像的功能,首先是供众瞻拜,已唤起信众的信向;他同时又是艺术品,给人以审美的愉悦。这就是所谓佛教艺术两重性的体现,即宗教性和世俗性。对造像艺术创作来说,所谓宗教性,要求佛陀形象渗..
佛教艺术的渊源
https://www.tfoyin.com/show/45261.html佛教艺术的渊源◎ 阮荣春佛教在它的原生地印度兴盛繁荣了几个世纪,精妙绝伦的佛教艺术是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最好见证。那么,位于丝绸之路的东方,和西亚各国有频繁贸易往来的中国,是在何时迎来并接受了这种外来的宗教,早期的佛教艺术又是依附于什么样的形式而存在..
唐代长安寺院的饮食
https://www.tfoyin.com/show/45159.html◎ 孙英刚 长安佛教寺院的饮食是完全区隔于一般物质史或经济史的做法。围绕着长安城中偷盗僧食和破戒饮酒现象,笔者试图从佛教戒律、寺院生活、宗教想象、灵验感通故事等出发,探讨寺院饮食问题,进而在隋唐长安城的神圣(宗教)和世俗空间中,勾勒出围绕寺院饮食展开的社..
人生的最后时刻
https://www.tfoyin.com/show/45148.html圣凯法师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共同探讨的话题。人类的生命的韵律只是反复弹奏着从生至死的几十年光阴,多则一百多年。死,随时可能发生,也随时在发生,似乎太平常了,但它是那么的令人难以接受,就如窗外盛开的香花,又有谁愿..
印度佛教
https://www.tfoyin.com/show/45064.html平川彰佛教是起源于印度、发展于印度的宗教,所以似无特地称为印度佛教的必要。后来佛教越过印度边境,扩展至全亚洲,而发展出南传佛教、西藏佛教、中国佛教、日本佛教等各具特色的佛教。这些佛教的发展渗入了各地域的民族与风土的特色;相较之下,印度佛教也有其他佛教..
佛教之信仰乃自力而非他力
https://www.tfoyin.com/show/45008.html◎ 梁启超凡宗教必言祸福,而祸福所自出,恒在他力。若祈祷焉,皆修福之最要法门也。佛教未尝无言他力者,然只以施诸小乘,不以施诸大乘,其通三乘、摄三藏而一贯之者,惟因果之义。此义者,实佛教中大小精粗,无往而不具者也。佛说:现在之果,即过去之因;现在之因,..
中国古代的译经院
https://www.tfoyin.com/show/45003.html◎张家提9月30日是国际翻译日,每个国家的语言都不一样,而为了能够互通交流、互相了解才有了翻译。在中国历史上,佛经翻译对中国历史、政治、宗教、哲学、艺术和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东汉以来的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