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魏德东教授:论作为全球伦理基础的佛教伦理
https://www.tfoyin.com/show/16004.html魏德东教授:论作为全球伦理基础的佛教伦理魏德东[论文提要]全球沦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一项基本原则和四项规范,基本原则的经典表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项原则为不投生、不偷盗、吊说谎和不奸淫.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伦理在内容上最为接近全球伦理,而佛教伦理的哲..
综艺种智院
https://www.tfoyin.com/dict/15976.html位于日本京都市南区九条。为日僧空海所创设之私立学校。当时之日本,一般子弟受教育之限制极多,然空海创设该院后,广为招收各阶层子弟,入学之人,不限于出家者。延请道俗二类之师,授以儒佛内外二教之学,以示“真俗不离”之宗旨。久之遂成庶民化之宗教学校,此系后世..
维威卡难达
https://www.tfoyin.com/dict/15965.html(1862~1902)梵名 Svāmī Vivekānanda。意译辨喜。本名挪伦特拉那特达德(Narendranāth Dutt)。近代印度宗教改革者、哲学家。以法号行世。生于加尔各答,属刹帝利种姓。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西洋文化研究所。一八八一年,遇印度宗教改革者罗摩克利须那(Rāmakrs..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
https://www.tfoyin.com/show/15947.html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佛教是一种道德伦理色彩十分浓厚的宗教,它重视人的道德价值,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并把它的宗教实践建立在道德实践基础上,认为成佛的前提是修持,修持的起点则是戒,由戒生定,依定而发慧,戒即..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七章 中国佛教艺术和审美
https://www.tfoyin.com/show/15943.html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七章 中国佛教艺术和审美第七章 中国佛教艺术和审美 佛教艺术是以一整套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段为其信仰服务的宗教艺术,它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必然要求适应宗教内容的需要。但是,佛教艺术并不因此而失其审美价值。佛教艺术家们总..
闻香教
https://www.tfoyin.com/dict/15937.html为明代民间宗教之一。又称东大乘教。万历(1573~1619)年间,河北滦州石佛口之王森所创立。自称曾救一狐,狐自断其尾赠之,有异香;以此号召徒众,人多归附,故称闻香教,自号闻香教主,教徒遍及冀、鲁、赣、晋、豫、秦、川等地。信奉燃灯佛、释迦佛、未来佛,宣扬三期..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义
https://www.tfoyin.com/show/15934.html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义55-64页--------------------------------------------------------------------------------【作者简介】魏德东,1965年生,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摘 要 题】转识成智是唯识学的终极归宿,本文从转识成智的必..
魏德东教授:刍论中国佛教的公益事业
https://www.tfoyin.com/show/15926.html魏德东教授:刍论中国佛教的公益事业魏德东 “如来世尊福足、慧足”,佛陀所创建的佛教也是一个并重世俗幸福与宗教智慧的宗教。佛教自创始起就关注众生的世俗生活,并由此发展出丰富的公益理论和实践。 关于佛教公益事业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研究领域。就印度佛教..
蒲甘
https://www.tfoyin.com/dict/15921.html(Pagan)上缅甸之古都,为缅族文化与信仰之中心。位于流经缅甸中央之伊洛瓦底江中游,为缅族之中心地区(现今之缅甸以缅族为中心,北部、东部有掸族,南部有得楞族)。缅族无固有文化,十一世纪借用南方得楞族之文字,初期吸收印度文化。宗教方面,乃信仰混合印度教之..
魏德东教授:刍论佛教公益事业的当代意义
https://www.tfoyin.com/show/15921.html魏德东教授:刍论佛教公益事业的当代意义魏德东“如来世尊福足、慧足”,佛陀所创建的佛教也是一个并重世俗幸福与宗教智慧的宗教。佛教自创始起就关注众生的世俗生活,并由此发展出丰富的公益理论和实践。 关于佛教公益事业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研究领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