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
https://www.tfoyin.com/show/20411.html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陈坚(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提要:谈“善”论“恶”是宗教中的永恒话题,但宗教中的“善恶”并非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善恶,而是宗教修持意义上的“善恶”。一般而言..
陈坚教授:“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从释迦牟尼到马祖道
https://www.tfoyin.com/show/20390.html陈坚教授:“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从释迦牟尼到马祖道一、释迦牟尼的佛教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其时的佛教既不是像基督教那样的讲求信仰的宗教,也不是像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那样的讲求律法的宗教,亦不是像婆罗门教和道教那样的讲求修炼的宗教,而是一种讲求智慧..
佛教是厌世与出世的宗教吗?
https://www.tfoyin.com/show/20362.html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答案:一是肯定的,一是否定的;从表面看,应该是肯定的,从通体看,应该是否定的。佛教的宗旨,是在解脱生死,有生有死是世间法,不生不死是出世间法;世间法中有生死,所以苦多乐少,变幻无常,乃是不足贪恋的。佛教形容世人贪恋世间的财色之乐,如同无知小儿贪吃刀锋..
陈兵:莲池大师对“三教一家”说及儒、道的评判
https://www.tfoyin.com/show/20354.html陈兵:莲池大师对“三教一家”说及儒、道的评判 ——摘自《佛法真实论》(宗教文化出版社二○○七年) 晚唐以来,三教融合,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明代社会,“三教一家”之说盛行,成为被社会人士普遍接受的观念,三教中力量最弱的道教,尤力倡三教归一,表现出一..
陆波:一位皇太后生前身后的信仰依靠
https://www.tfoyin.com/show/20245.html陆波:一位皇太后生前身后的信仰依靠[摘要]后宫女眷们过着近乎软禁的空虚而绝望的生活,有宗教信仰,至少可以帮她们构筑极乐世界的美好愿望。文/陆波(律师,腾讯 大家专栏作家)在京郊玉渊潭乡西八里庄之昆玉河畔,矗立着一座体量伟岸的佛塔。按说有佛塔必有寺院,但是没有,这座有..
素食主义者,不仅仅是食素
https://www.tfoyin.com/show/20241.html《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给素食主义这样下定义:由于道德、禁欲或营养的原因而推崇以蔬菜、水果、谷物和坚果为主食的理论或习惯。基于宗教信仰的素食,在亚洲广大的印度教与佛教地区,自古有之。这里所说的素食主义,主要指出现于十九世纪英国,并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项素食运动。他们..
陈兵:佛教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https://www.tfoyin.com/show/20225.html陈兵:佛教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资产阶级革命的一大成果,是结束了封建社会政教合一、宗教干预政治的历史,政教分家,成为先进国家的标志之一。近世多种政治体制,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内,都将宗教信仰划归公民个人的私事。刘小枫先生说得对:基督教只救赎个人,不救赎社会。满足..
原始宗教、祭祀、丧葬与酒
https://www.tfoyin.com/show/20212.html从远古以来,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在中国古代,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巫和医在远古时代是没有区别的,酒作为药,是巫医的常备药之一。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
观世音菩萨唐卡法相-古佛-大慈大悲救众生
https://www.tfoyin.com/show/20147.html观音菩萨法相(唐卡)观音菩萨为大乘佛教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观音菩萨是学佛修行者的依怙。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菩萨的世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佛教故事:在婚姻中修行:在婚姻中修行 第五节
https://www.tfoyin.com/show/20111.html在婚姻中修行 第五节海涛 辑1.对佛教家庭的子女而言,修行、吃素、念佛等宗教行为,对他们或许只是一种从小就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而已。父母无言的身教才是最有影响力的教诲。2.因为认真修行、充满法喜的生活才是真正能够影响子女心灵深处的一股力量。3.如果父母相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