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三节 华严宗
https://www.tfoyin.com/show/31173.html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三节 华严宗 一、宗义及学统 华严宗是依华严经而成立。释等初成道,悟法界真理,于其管自心征得而直说与人。但其义理精深,仅有大菩萨知真理。陈述有情同具如来之聪明德相,只是妄执而不能自知自见,为令征得此本具聪明,如来宣说法界缘起。此亦为本宗要义。..
消除烦恼的方法:用佛智慧
https://www.tfoyin.com/show/31161.html用佛智慧如来智如是,众生悉具有;颠倒妄想覆,众生不知见。《六十华严经卷三十五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三》此偈是说,人人都具备跟佛相同的智慧,可惜一般人的心智被痴迷的颠倒妄想所蒙蔽,所以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很多人以为自己非常优秀,头脑快、见识广、懂得多、学得勤,就觉得很..
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
https://www.tfoyin.com/show/31096.html《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九》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复告诸菩萨大众言:;佛子!如向所演,此但随众生根器所宜,略说如来少分境界。何以故?诸佛世尊,为诸众生,无智作恶,计我、我所,执着于身,颠倒疑惑,邪见分别,与诸结缚恒共相应,随生死流远如来道故,出兴于世。佛子..
消除烦恼的方法:心中佛国
https://www.tfoyin.com/show/31028.html心中佛国或有佛刹地,垢秽不平正,众生烦恼故,起如是佛刹。《六十华严经卷四卢舍那佛品第二之三》有的佛国脏乱污秽、高低不平,这是因为该佛国的众生烦恼多,才形成这样的国土。这个偈子是来形容我们这个世界。佛刹就是诸佛所居的国土、诸佛用来度众生的舞台。佛国应该是无染清净的,是平平整..
消除烦恼的方法:真知灼见
https://www.tfoyin.com/show/31026.html真知灼见无见乃能见,一切真实法;于法有所见,彼则无所见。《六十华严经卷七菩萨云集妙胜殿上说偈品第十之一》不要存有想见什么的主观态度,你才能见到纯客观的事实真相。但是如果你认为自己对事实真相确有所见,实际上又偏离了佛说实相无相的原则。在所有的佛教圣典中,都叫我们要努力,又叫..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发心立愿
https://www.tfoyin.com/show/31007.html第二篇 发心立愿壹 前言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先订定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做事才能著力。订定目标就是立志,在佛教称为发心立愿。贰 何谓发心立愿发心立愿,是学佛的根本。发心,又称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等,是指发自内心的意念。《华严经》说,学..
瓦砾与无上法--学佛网
https://www.tfoyin.com/show/30278.html苏东坡有一次过济南龙山镇,那里的监税官宋宝国拿出一册王氏所写的《华严经解相》给他看,并对苏东坡说:“这位王公修道已到了极致了。”苏东坡就问宋宝国说:“《华严经》一共有八十卷,王氏怎么只解了一卷呢?”宝国说:“王氏对我说,只有这一卷是佛语奥妙,其余的都只是菩萨所说的话,没有什..
随缘放生也需斗智斗勇,您有好办法吗?
https://www.tfoyin.com/show/30236.html放生可以说是学佛修行人的一门“必修课”,也是自利利他的一种善行。佛教经典里,常常倡导戒杀护生。《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云:“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幡,放生修福,..
明证法师:在家修行是否根本不可能开悟?
https://www.tfoyin.com/show/30230.html明证法师:在家修行是否根本不可能开悟? 问:师父,在家修行是否根本不可能开悟?因为没有好的环境。明证法师答:这个说法不是这样的,在家人比出家人数量大得多,在总体的比例上来说,在家人开悟的比出家人开悟的要多,因为它的基数太大了,出家人毕竟是少数。《华严经》里五..
半钱
https://www.tfoyin.com/dict/29521.html比喻实际修行之助益。如贫穷之人徒有数邻人珍宝之喜,于己却无半钱之实;以此比喻闻如来之圣教而不切实力行者,则于己实无丝毫助益。华严经卷十三(大一○·六八上):“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p15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