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如诸佛诸祖见性后,肉体坏了,去什么地方?
https://www.tfoyin.com/show/31733.html峨嵋山圆悟和尚问:如诸佛诸祖见性后,肉体坏了,去什么地方?阅祖师的语录,参禅人假如未悟,死了堕落不堕落?月溪禅师答:自见性后,自性遍满虚空,无所不在,还有什么去来?还有什么地方?肉体坏了与自性两不相干。参禅未悟,依华严经古祖师语录,参禅未悟,发愿来生..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五卷
https://www.tfoyin.com/show/31706.html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五卷◎南亭法师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疏说:守王正法,始曰大臣。1大臣,如宰相尚书之流,皆辅佐国王而理国事者。倘卖官鬻爵,欺君枉法,则非大臣而是国贼矣。所以我们要恒守正念,习行众善。第七、明到城乞食时愿。若见城郭,当愿众..
永明延寿:宗镜录卷第八十五
https://www.tfoyin.com/show/31534.html宗镜录卷第八十五夫称一心无外境界者。云何华严经十地品。说。初地见百佛。乃至地地增广。见于多佛。答。所见多少。皆从念生。心狭见少佛。心广鉴多形。舒。卷由心。开合在我。离心之外。实无所得。大集经云。憍陈如复作是念。我当云何得见诸佛。尔时随其所观方面。悉得见佛。多观多见。少观..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五)
https://www.tfoyin.com/show/31492.html注十疑论(五)菩萨双断烦恼所知二障故见细相。此何所疑故华严经一切诸佛刹平等普严净众生业行异所见各不同即其义也。第六疑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邪见摄五利使三毒摄五钝使。云何得生彼国即得不退超过三界耶。答曰得生彼国有五种因缘故得不退云何为五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
梦参法师:华严经梵行品新讲 第三讲
https://www.tfoyin.com/show/31390.html华严经梵行品新讲西元二○○四年十一月初九(农)第三讲昨天讲到受戒的问题,我们所受的戒,受戒所对的境界,都是有相的。戒有大戒,有小戒,但是这个梵行者所观察的,就是能观的智能。观察大乘的境界相,大乘境界相是无相的相,我们所受的戒有相没相? 戒总说有两种:一个摄律仪戒,..
归依三宝
https://www.tfoyin.com/show/31287.html归依三宝 华严经云:『譬如阴郁宝,无灯弗成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佛法的隆盛与衰微,关键问题在于佛法的宣扬,与传播者的推动,佛法毕竟是佛法,假如没有讲经说法的推动,佛法怎么能够让大地人类普遍得闻?又若何能够受用佛法!接近佛法呢?所以说:是人弘道,非道能弘。 当今的社会,..
真禅法师:华严宗简论 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 第三节 四十《华严》
https://www.tfoyin.com/show/31256.html第三节四十《华严》般若(智慧)三藏,罽宾国人,身材魁伟,戒律情严,唐德宗时,来游我国,居京师,充义学沙门。德宗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南天竺乌茶国师子王,派使来朝进贡致贺,上表云:“南天竺乌茶国,深信最胜善逝法者,修行最胜大乘行者,吉祥自在作清净师子王..
真禅法师:华严宗简论 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 第二节 八十《华严》
https://www.tfoyin.com/show/31254.html第二节八十《华严》唐武则天,笃信佛法,知道晋译华严不全,听说于阗有梵本,就派人去取经,并聘请翻译的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喜学)是于阗国的一位知名的学者,他智度宏旷,利物为心。对大小乘经论,外道异学,无不通达。他接受聘请,来到长安,武则天迎请於遍空寺,使..
不如蒙昧
https://www.tfoyin.com/show/31194.html不如蒙昧 诸法无自性,一切无能知;若能如是解,是则无所解。 《六十华严经卷十摩天宫菩萨说偈品》 一切现象没有固定不变永恒的本质,也没有一定不变永恒的真理让我们认知。假如有谁能理解到这样的事实,也就没有什么大事理可以被了讲解明的了。 所谓诸法无自性,是说任何现象没有不变的恒常性..
星云大师:佛在哪里呢?
https://www.tfoyin.com/show/31190.html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华严经我们经常礼拜赞叹的佛到底在哪里呢?这问题,一般人不容易理解。佛有佛的世界,佛有佛的净土,佛就在我们的眼前,因为「佛身充满于法界」,真理就是佛的法身,所以经典上说:「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清净的般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