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八
https://www.tfoyin.com/show/36368.html《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八)◎南亭老和尚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84愿行脚僧“见”到“无病”的“人”,起居自由,身心畅快,至为羡慕。随时发愿,“愿”一切“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真实慧即是根本智,与八三愿大致相同。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85..
天台五时
https://www.tfoyin.com/dict/36329.html天台智者大师将如来之一代圣教,用太阳照物之比喻,分判为五时,称为天台五时。据天台四教仪载,如来于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次于鹿苑,为接引二乘而说四阿含等经;次说方等大经,如楞伽经等,令诸二乘回小向大;次说般若经,遣除二乘执情;后说法华、涅槃二经,..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9)
https://www.tfoyin.com/show/36327.html(3)约德:德谓诸佛利生之功德。佛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七才八解,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一一功德、皆云无尽华严经又云:如来一毛功德聚,众生亿劫难思议。法华经亦云: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又:如来复有无量无边,功德智..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卷
https://www.tfoyin.com/show/36326.html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卷南亭老和尚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乞食必须行路,道路必有高低。当我们见到高路而欲上升时升,由下而上也,我当愿一切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三界二十八天,在人间之上,等于高路。我们遇到高路,固然要..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八卷
https://www.tfoyin.com/show/36322.html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八卷南亭老和尚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三十一、二愿,是正修禅观时愿。定又名禅,或合名禅定。禅的梵名是禅那,译为静虑。虑是我们的思想,属第六意识。..
大安法师:拜经后有什么感悟
https://www.tfoyin.com/show/36289.html大安法师:拜经后有什么感悟问: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一拜的?拜完后有何感受,有何感悟?大安法师答:我原来觉得自己记忆力很差,根机很钝,所以我对净土五经倒是一字一拜,大概拜过三遍。就算密宗讲的十万个大头加行吧,就想用这个拜经来加行。《华严经》,我是拜..
心光
https://www.tfoyin.com/dict/36243.html(一)指心智明朗,或智慧鉴照之光。又称智光、内光。智光又有二义,一为法照,即谓真俗双鉴;一为机照,即谓普应群品。[大智度论卷四十七、华严经探玄记卷三](参阅“光明”2173) (二)即高雄佛光山慈庄法师之内号。慈庄法师现任美国洛杉矶西来寺住持。(参阅“慈庄”5..
心佛
https://www.tfoyin.com/dict/36233.html(一)华严宗所说行境十佛之一。依心而成佛,故称心佛。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大一○·二七五中):“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 (二)心中所现之佛。 (三)心即佛。[楞严经卷七] (四)心与佛。 (五)谓众生自心之本性即为佛体,即除自..
心城
https://www.tfoyin.com/dict/36219.html(一)喻指禅定。禅定防心,能抑制妄动,犹如具有防御作用之城,故喻为心城。与遗教经中所说堤塘之喻同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一之三] (二)指心。以身为城廓,故喻心为城。[华严经入法界品] p1405 ..
心华
https://www.tfoyin.com/dict/36203.html喻指吾人之本心。以本心之清净譬于华,故称心华。经中每以“心华开敷”一语表示豁然大悟之意。[八十华严经卷六十六] p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