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慈悲的根源
https://www.tfoyin.com/show/43590.html慈悲的根源慈悲是佛法的根本,也可说与中国文化的仁爱,基督文化的博爱相同的。不过佛法能直探慈悲的底里,不再受创造神的迷妄,一般人的狭隘所拘蔽,而完满地、深彻地体现出来。依佛法说,慈悲是契当事理所流露的,从共同意识而泛起的同情。这可从两方面说:从缘起相的..
文殊信仰中国化的启示
https://www.tfoyin.com/show/43585.html文殊信仰中国化的启示◎ 学 诚文殊菩萨的形象和智慧,自东汉以来传人中国,通过大乘经典传译、文殊道场兴建、本土宗派融会,以及上达帝王下摄平民的普化传播,最终形成了圆融无碍、平等不二、悲智双运的中国化文殊信仰。其一千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不仅昭示了文殊菩萨的般若..
生死即涅槃
https://www.tfoyin.com/show/43583.html生死即涅槃◎ 傅伟勋第二次大战后世界各地的宗教现代化过程当中,有一件令人注目的现象是传统宗教的世俗化或现世化运动,尤以日本的新兴宗教(多与佛教的革新有关)与美国的耶教发展最为明显。我最近在《中国论坛》(第十九卷第五期)所登《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发展》上..
中国佛教的佛性理论
https://www.tfoyin.com/show/43550.html◎ 赖永海一如上一章所指出的,由于大乘佛教中的佛已被本体化,佛性在印度佛教中,是以一种抽象本体形式出现的,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完全中国化了的禅宗出现才告结束。而禅宗佛性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印度佛教中那个抽象化的佛性落实到现实的人性、心性上面。为了更好..
初学佛人不能闭关
https://www.tfoyin.com/show/43541.html◎ 智 海闭关,又称掩关,这个名词和风气,在印度没有,中国也是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闭关可能是渊源于西藏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炼,当喇嘛随着蒙古王朝到了中国内地,闭关方式日渐风行。闭关这个名词是禅宗的术语,具备有抖擞精神、保养圣..
从“六根不净”谈起
https://www.tfoyin.com/show/43539.html从六根不净谈起◎ 远 志 在中国人的口语中,往往能用上极深奥的词汇,让哲学家来解释也吃力。六根不净或。六根清净就是一例。倘若一个人心烦意乱,便会有人批评他六根不净。倘若一个人心平气和,又会有人称赞他六根清净。说的人振振有词,听的人心领神会。至于到底是..
佛教的家庭观
https://www.tfoyin.com/show/43538.html佛教的家庭观◎ 佛 子家庭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嫁另组家庭,家是生命的延续,是个人身心调和、价值观念养成的基础,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国家社稷安定的主要力量。在世界各民族、宗教中,中国提倡五伦、十义,家庭关系即占半数以上;印度婆罗门..
佛教中关于“爱”的特殊定义
https://www.tfoyin.com/show/43478.html宗舜法师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在佛教里面,爱这个词有特殊的定义。唯识法相里面说,爱以染污为性。也就是说,世间的一切感情,无论用什么漂亮的话去包装,它其实都是有条件和有原因的。在古代,中国人其实并不讲爱这个词..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3
https://www.tfoyin.com/show/43465.html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集)2007/2/28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3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讲到了,孝道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所在,以至於师道也是孝道的延续,都是承先启后。包含我们在文化当中最重要的礼节,是以婚礼为..
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四十集
https://www.tfoyin.com/show/43448.html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提到,我们学夫子要从夫子的心境去契入、去效法,举了很多《论语》当中的句子。相同的,我们学《弟子规》、学其他经典亦如是。我们在修学的过程,记得夫子讲的举一要反三,这个三不是一二三的三,中国古圣先贤三、六、九是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