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论节要

往生论节要

1、龙树菩萨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1)难行道。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2)易行道。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2、此无量寿经..
名号与念佛

名号与念佛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至于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
复乔恂如居士书

复乔恂如居士书

去冬接手书,知在太平代真老著书,卓有成绩,不胜欣慰。凡事无论大小,既属于我,当尽心力而为。所谓师子搏兔,亦用全力。人生世间,一瞬即过,幸在世间,当认真为。否则年时已过,欲为而不能。光已八十,..
印光大师年谱跋及后记

印光大师年谱跋及后记

沈去疾著跋 一释弘法印光大师深通内外教典,著作等身,化被中外。本弥陀之宏愿,修势至之法门,以现前一念笃实之修持,卓然自立而广立一切人等,世人尊之为莲宗十三祖,是至道隆德,众所钦敬也。末学最..
张母王太夫人西归颂

张母王太夫人西归颂

懿哉张母,宿有慧根。赋性贤善,慈和如春。厚德载福,周济饥贫。子孙咸堪,咏吁嗟麟。
念佛随笔

念佛随笔

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吾人有志趣入,且请志诚恳切,专持阿弥陀佛圣号。若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现生即可顿出五浊,高登九品,以至证无生忍,成菩提道。此语虽极平常,..
1939年,师79岁

1939年,师79岁

印光大师年谱沈去疾著公元一九三九年 己卯 民国二十八年 七十九岁在苏州灵岩山寺。正月,复张觉明女居士书十(一)正月二十六日,复张觉明书十一(二)正月廿八,复张佩芬、慕兰居士书(三)二月初二,复..
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马契西记念佛法门,其大无外。至圆至顿,至简至易。但须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生信发愿,无不得益。否则随别种境界所转,不生真信切愿。虽有念佛工夫,亦不能得佛之利益。佛说法门,均须仗自力往生,..
答万去居士书

答万去居士书

接手书,知有志修持,不胜欣慰。光乃粥饭僧耳。汝既谬欲以我为师,当宜以泥塑木雕之佛像作活佛看,如恭敬供养活佛一样,则其利益不可思议。若曰,此系土木,何须恭敬,则不但无益,且有慢佛之罪。汝能如..
湖州道场山万寿寺募化长年斋米疏(代作)

湖州道场山万寿寺募化长年斋米疏(代作)

食轮转在法轮先,无粮难修深妙禅。若肯布施助道业,定感福寿广增延。道场山万寿寺者,五代高僧伏虎志逢禅师所建之大道场也。禅师于峰顶结庵行道,一夕宴坐,毫光烛天。四方人士,谓遭回禄。次晨往观,..
灵岩山寺念诵仪规题辞

灵岩山寺念诵仪规题辞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
画佛两利小引

画佛两利小引

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忆佛,念佛,观佛,礼佛,画佛,皆名作佛。由其心念于佛,心中便现佛之相好庄严,功德威神。故曰,是心是佛。为佛弟子者,可不致力于此乎。就中惟画佛,更加亲切。以不用全副..
示马士弘书

示马士弘书

人生世间,当各尽其分。其分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之分。此分一人或全,或有多半者。凡在己分之内,必须务尽己之分。世人不讲尽分之道,故天灾人祸,相继而作。若各各尽谊尽分,则天..
焦山吉堂上人往生颂

焦山吉堂上人往生颂

大哉净土门,为诸法归宿。普投一切机,无一不得入。上则摄等觉,下不遗恶逆。万流咸赴海,由佛大愿力。伟哉吉堂师,慧根自宿植。幼即竖标格,入法超尘俗。从兹律教宗,三各得其旨。欲得现身了,遂专修净..
答孙庆泽居士丧礼不宜用荤书

答孙庆泽居士丧礼不宜用荤书

现今世道陵夷,礼法坏乱。凡所行事,通皆图撑架子,壮场面。不知何者应法,何者应戒。汝母既在生吃素念佛,临终尚有瑞应,勿道荤不宜用,亦当勉遵母意,全体用素。古者丧礼绝不用荤酒。隋炀帝为太子时,..
罗两峰居士正信录题辞

罗两峰居士正信录题辞

堪叹世间人,多以己为智。自己真面目,尚不知名字。何况过现未,前生后生事。儒教古圣人,注重在经世。此种深道理,略示其大致。儒者不深究,遂谓无此义。佛既广发挥,如长夜灯炬。凡有宿根人,悉皆同归..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题辞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题辞

观世音菩萨,誓愿弘深,慈悲广大。随类现身,寻声救苦。世人凡遇疾病患难,若能以改过迁善恭敬至诚之心,常念菩萨名号。莫不随彼诚之大小,而垂加被。小之则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大之则业消智朗,障尽福..
苏州报国寺关房题壁偈(民廿四年)

苏州报国寺关房题壁偈(民廿四年)

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谢绝一切,专修净土。倘鉴愚诚,是真莲友。
自力与他力

自力与他力

净土法门殊胜颂净土法门,有教无类,凡圣智愚,等蒙摄受。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佛力自力,天渊悬隔,信愿忆念,定生佛国。尽人信念,尽人往生,佛有誓愿,现有仪型。夫佛与众生,心性虽..
答陶冶公书

答陶冶公书

昨接手书及邵夫人书,备悉一切。邵君为国而死,死得有功。邵夫人宜息哀念佛,庶可存殁咸益。若只痛伤于邵君,于彼及自己,俱有大损而无小益。以邵君由彼痛伤,便难忘情解脱。彼自己不但不得念佛之巨益..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